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简讯     
首型国产大型客机将命名为C919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表示,大型客机研制工作已全面展开,首型国产大飞机将命  相似文献   

2.
简讯     
<正>中国商飞公司召开C919大型客机制造类关键技术攻关工作会2010年8月30日,中国商飞公司召开C919大型客机制造类关键技术攻关工作会,公司副总经理、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出席会议并讲话。吴光辉副总经理表示,中国商飞公司高度重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12月30日,C919大型客机铁鸟试验台在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正式投用,C919项目系统验证工作正式启动。中国商飞公司副总经理、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指导试验。铁鸟试验台全称"飞控液压系统综合试验台架",是飞机系统综合,优化设计、适航取证和交付运营、持续适航必不可少的关键试验设施。C919大客铁鸟试验台承担着飞机系统级  相似文献   

4.
<正>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前机身大部短在上海交付2014年8月24日,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前机身大部段在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完成交付,这是C919项目研制过程中首个交付的大部段,对进一步加快C919大型客机研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商飞公司总经理贺东风,副总经理,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在现场指导接受工作  相似文献   

5.
2012年9月19日,C919大型客机项目发动机接口控制单元合同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中国商飞公司副总经理吴光辉,美捷特公司行政总监、美捷特传感器系统事业部总裁Peter Hubert,美捷特公司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副总裁IstvanSzabo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合同。签约仪式上,吴光辉对C919大型客机项目发动机接口控制单元合同的签署表示祝贺,并对美捷特公司长期以来给予中国商飞公司的帮助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吴光辉表示,C919大型客机项目发动机接口控制单元合同的顺利签署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双方能  相似文献   

6.
2013年11月25日,C919大型客机翼身组合体综合验证项目中机身、外翼翼盒总装大部段在中航飞机西飞成功下线。此次下线的C919大客翼身组合体大部段在核心制造技术上实现了多项突破:首次在国产机型上采用激光成型件加工中央翼缘条,首次采用铝锂合金材料加工机身蒙皮,采用20mm超厚机翼蒙皮数控喷丸成形技术、17m机翼折弯长桁加工技术。中国商飞公司副总经理、C919大型客机项目总设计师吴光辉、中航工业副总经理耿汝光及中航飞机西飞总经理何胜强等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下线仪式。  相似文献   

7.
张正国 《国际航空》2010,(10):32-35
<正> C919系统供应商概览去年5月26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与国内9家飞机机体供应商签署了谅解备忘录,C919大型客机机体供应商基本确定。截至今年9月21日,C919客舱核心系统合作意向书签订之后,除去座椅、厨房、盥洗室等客户选装项目,C919主要系统的国内外供应商选择工作也基本尘埃落定。经过1年多时间的谈判,中国商飞共完成了14个主要系统(38个工作包)的LOI签署工作,共签署了34份合作意向书。  相似文献   

8.
工业动态     
《航空维修与工程》2011,(6):10-10,12
中国商飞签署C919辅助动力系统研制采购合同 10月17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与美国霍尼韦尔公司签署了C919大型客机项目辅助动力系统研制采购合同。在中国商飞公司与霍尼韦尔公司召开的C919大型客机项目检查会上,中国商飞代表检查了霍尼韦尔公司所承担的主飞控系统、辅助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9.
航空快递     
<正>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后机身后段交付2015年2月11日,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后机身后段由中国航天科工三院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完成制造并通过适航检查,正式交付中国商飞公司。中国民航局上海审定中心副主任侯慧卿,镇江市委常委李小平,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魏毅寅,中国商飞公司副总经理,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在现场指导交付。C919大型客机后机身后段是水平尾翼和辅助动力设备(APU)的安装区,使用环境较为特殊。该部段是全机复合材料应用占比最大的部段之一,包含37个复合材料零组件。复合材料的运用有助于降低机体结构重,提升飞机经  相似文献   

10.
《航空发动机》2010,36(2):F0002-F0002,1-3
2009年11月,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马恒儒先生接受了本刊编辑部主任李华文的专访。在访谈中,马先生介绍了中国C919大型客机的研制和发展情况,分析了中国研制的客机用上中国研制的发动机的发展契机;阐述了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拟与中航商用发动机有限公司采取的合作方式,认为中国的航空发动机设计与制造机构其几十年不变的工作模式应当进行适当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