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射频识别技术(RFID)相对于传统的磁卡及IC卡技术具有非接触、阅读速度快、无磨损等特点。文章详细介绍了射频技术的工作原理、分类、以及相关应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DRFM的数字化干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伟林  宁勇 《航天电子对抗》2007,23(5):40-42,53
提出了基于数字射频存储器(DRFM)的数字化干扰技术,论述了其原理和特点,以及其在电子对抗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并介绍了应用该技术对新体制雷达进行干扰的几种典型干扰方式.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航天系统的发展历程出发,系统总结了传统航天测控系统、资源重组测控系统和射频数字化资源重组测控系统的结构及其主要特点,并在文末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射频数字化等多项技术的航天测控体系,对该体系的主要组成和功能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建立该体系存在的技术难题和相应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综合射频技术发展迅速,趋于成熟,使得在飞航导弹有限的空间中集成更多的功能成为可能。简要介绍了综合射频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对未来飞航导弹利用综合射频技术拓展电子战能力的需求和预期效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多功能射频综合一体化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为了能够充分满足新时代发展下多功能综合作战需求,需要优化多功能射频综合技术的硬件构架,扩展相关功能、提升集成度,促进该项技术的快速发展。首先提出了多功能射频综合一体化系统构架,梳理出超宽带阵列技术、同时收发技术和一体化波形技术等多功能综合射频系统的关键技术。其次对射频综合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低剖面宽带宽角扫描天线阵、多功能集成芯片和高密度下的芯片布局等超宽带阵列技术的关键点;梳理了时域、射频域与数字域提升隔离度方法的特点;针对时分复用法、频分复用法、空分复用法和信号共享法等一体化波形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多功能射频综合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的自适应预失真技术,该技术用于微波射频交叉耦合式的滤波器输入多工器,用来改善群时延特性。这项技术的特点是用低Q值的谐振腔来实现高Q值特性,以达到减小体积、质量、改善特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捷变频雷达导引头射频环境仿真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捷变频雷达导引头的信号特征和对捷变频雷达射频环境仿真的基本方法。着重讨论了瞬时测频仿真方案和射频延迟线仿真方案的工程实现和关键技术 ,指出改进频率校准方法提高频率引导精度是瞬时测频仿真方案的关键技术 ;发展低损耗、宽频带、延迟时间连续可调的高性能射频延迟线是射频延迟线仿真方案的关键技术。对两种仿真方案的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卫星多功能融合技术的需求,未来卫星通信正朝着多频段、大带宽、多波束、配置灵活的方向发展。目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卫星通信射频前端,主要采用传统的微波技术进行微波信号的信道化接收变频,带宽限制在GHz以下,无法满足大瞬时带宽信道化接收变频需求。将微波光子技术引入卫星通信射频前端可有效突破电域信道化接收变频技术瓶颈,简化射频前端的系统架构,提高卫星载荷性能。本文首先介绍了星载微波光子信道化接收变频技术的特点及基本结构。接着分类介绍了微波光子信道化接收变频的工作原理、主要实现方法及研究进展,最后给出大瞬时带宽微波光子信道化变频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为大瞬时带宽微波光子信道化接收变频设计及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大功率(MW级)射频场反构型等离子体电推进具有高比冲、长寿命、大推力和高效率的特点,是未来深空探测或空间货运极具竞争力和应用前景的电磁推进技术。针对国内外当前大功率推力器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场反构型等离子体推力器的独特优势,并对其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从大功率射频场反构型等离子体电推进的磁拓扑结构优化设计、大功率脉冲电源技术和场反构型等离子体推力器的试验验证等角度分析了大功率场反构型等离子体电推进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射频自干扰是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应用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光子射频干扰对消技术与传统的电学对消技术相比,具有工作带宽大、调节精度高等特性,在实现宽频段、大带宽、高干扰抑制度方面极具性能优势和应用潜力。文章介绍了光子射频干扰对消的基本原理,对影响干扰抑制效果的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从干扰对消相位反相条件的实现、多路径干扰消除、光子集成对消芯片三个方面给出了光子射频干扰对消技术的研究进展,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实际应用需要考虑的问题给出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介绍“空天一体化”作战体系概念及信息对抗系统的组成和系统特点,并基于目前信息对抗系统的现状和对未来信息战的推测,对空地一体化信息对抗系统构架做了初步的设想。重点介绍空地一体化信息对抗系统的需求、系统构架、组成、特点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喷雾冷却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航天器热排散技术。文章提出了一种紧凑式喷雾冷却系统,并分别对该喷雾冷却系统中的发热壁面、蒸汽冷凝器及液体冷却器三个主要部件建立传热模型,编制喷雾冷却系统传热特性仿真程序。利用该仿真软件,研究了壁面加热升温过程的系统运行特性及蒸汽冷凝器冷凝水流量对喷雾冷却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该工作对理解喷雾冷却的系统运行特性及下一步的工程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液氧/煤油补燃火箭发动机氧路低频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液体火箭发动机氧路系统低频动特性研究是进行运载火箭POGO振动分析和判别的必要工作。以某型液氧/煤油补燃循环火箭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建立了基于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动机氧路系统线性小偏差的传递矩阵模型,分别对发动机氧路系统和试车台氧化剂输送系统动特性进行数值仿真,并对比分析了试车数据和仿真结果。研究表明,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正确性;熵波对系统的低频动特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研究等离子体鞘套特性及其对电磁波传输的影响,研制等离子体电磁信号多维度特征测量系统。系统可在地面实验环境中对高速目标等离子体下通信信号进行多维度特征测量,分析信号传输衰减、相位畸变等特性。系统完成Ka测控通信频段等离子体透射测量实验,验证多维度特征测量系统宽带测量、大动态微弱信号的检测能力。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初步验证等离子体对通信信号的衰减和相位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卫星服务舱湿度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采用分析和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基于传递函数的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 并用模型分析了系统性能, 分析结果表明系统性能满足了技术指标的要求。文章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的主要途径,这为改进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介绍火箭初始段飞行图像识别和跟踪系统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模块功能及系统特点,并对模糊PID控制器和火箭跟踪过程进行仿真实验和结果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对不同背景下的火箭进行自动识别和当火箭被云雾短暂遮挡时进行预测跟踪等性能。文中还总结了系统在研制过程中解决的跟踪算法、模糊PID控制、摄像机模型、步进电机模型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液氧/煤油补燃循环发动机液氧路频率特性对于火箭POGO振动和发动机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某型液氧/煤油补燃循环发动机氧路流体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考虑气涡轮和泵动态特性的影响建立了系统线性化小偏差频域模型。应用复系数状态空间矩阵法计算了气涡轮压比、氧预压泵动态增益、燃气掺混段特性对系统频率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压涡轮低压比状态下,系统响应幅值变大,预压涡轮压比对系统频率影响较小;预压泵动态增益越大,系统频率越低,幅值越大;燃气掺混段长度越大,系统频率越低,幅值越小。  相似文献   

18.
双组元液体挤压推进系统启动过程时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N2O4/UDMH)双组元挤压式推进系统为研究对象,对该系统的启动过程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运用单元法建立了整个推进系统启动过程动态数学模型,采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工具仿真了推进系统启动过程,并得到发动机各阀门打开时序变化对系统启动特性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流量调节器在泵压式供应系统中的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型流量调节器及泵压式供应系统,建立了描述其动态特性的频域分析模型,研究系统在出口压力扰动下的频率响应特性以及系统的固有稳定性.结果表明调节器在系统中的位置对系统高频范围内的频率特性影响很大.当供应系统总压降保持一定,增大出口局部流阻的压降能降低系统的谐振峰.当出口局部阻力较小,管路长度比例合适时,系统能够出现自发的不稳定.出口局部阻力越低,系统的总管路长度越大,则系统稳定性越差,不稳定的管路长度比例区间就越大.系统产生不稳定的机理是,在合适的管路长度比例下,调节器第二道节流口所分成的两截管路的声学频率相匹配,且流量调节器处于固有频率的压力波腹,滑阀始终受到频率一致、较大幅值的脉动压力的作用,使得滑阀在固有频率下产生明显的随动响应,对系统形成正反馈.在系统的阻尼耗散作用不足时,形成了耦合的不稳定系统.  相似文献   

20.
反导系统中的模式识别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反导系统目标识别特点,提出了反导系统识别特点及其对模式识别技术的要求,然后系统回顾了反导系统的红外与雷达特征提取与识别技术,总结了反导系统中的模式识别方法,将反导系统中的模式识别技术归纳为统计识别方法、专家系统法等五类,最后探讨了反导系统中模式识别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