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军用标准GJB 841<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英文简称FRACAS)由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于1990年10月颁布实施至今已经超过15年了.在过去的15年里,标准对军工产品研制和生产过程中及时报告产品故障、分析原因、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纠正措施、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FRACAS是产品研制过程中实现可靠性增长的一项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工程手段.  相似文献   

2.
故障报告、分析及纠正措施系统(FRACAS)作为重要且可靠的系统,在民用飞机的设计阶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运营阶段的支持不足。为了使FRACAS在民用飞机运营阶段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从总体思路、问题识别、纠正措施的制定与实施、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本文介绍了在民用飞机运营阶段工作中对FRACAS的研究和应用经验并阐述了民用飞机运营阶段FRACAS的工作思路。通过加强运营阶段的FRACAS工作,可进一步提升民用飞机的可靠性水平。  相似文献   

3.
以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FRACAS)在系留气球的应用为基础,结合机构职责、实施程序、问题处理、信息收集与处理、重大故障问题处理几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针对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似型号系留气球在运用FRACAS方面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型号研制过程中建立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FRACAS)的重要性,详细论述了在型号研制过程中开展FRACAS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如何对该系统进行管理,以及FRACAS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型号研制过程中建立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 (FRACAS)的重要性 ,详细论述了在型号研制过程中开展FRACAS所要求的各项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如何对该系统进行管理 ,以及保证FRA CAS正常运行的信息系统的传递流程。  相似文献   

6.
失效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在MIL—STD—785B《设备和系统研制与生产阶段的可靠性大纲》中是一项监督与控制任务,其英文缩写为FRACAS。1984年FRACAS被编入MIL—HDBK一338第Ⅱ卷的第九部分《失效报告和分析》。1985年7月由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将785大纲中的任务104,独立出来制订成MIL—STD—2155。由此可以看出闭环失效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在可靠性大纲中有其特别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赵廷弟  杨为民 《航空学报》2000,21(4):343-345
介绍了应用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技术,依托专家知识,基于功能/硬件而建立的功能关系模型图进行推理的智能故障模式影响分析系统。详细论述了其故障模式选择推理模型和应用神经元网络及其扩展技术建立的产品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推理模型,并对推理流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此外,对其系统结构、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系统的功能流程也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为了快速准确地进行产品故障定位,应用AMESim仿真分析方法进行燃油调节器排故。通过AMESim对燃油调节器进行液压系统建模仿真,根据产品及零组件的生产、装配、调整中的实测参数对模型进行优化和调试,使之具备真实反映产品工作状态的能力。结果表明:在对产品排故时,通过更改模型参数、模拟故障模式、对比故障现象来进行故障定位,可排除大部分疑似的故障原因,大幅度减少试验串装验证的工作量,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缩短排故时间。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装备研制阶段可修复备件利用率的影响因素和故障产品维修保障流程的分析,利用闭合Jackson排队网络描述了产品在装备一维修站一仓库系统中的运行状态问题.建立了不同送修策略下的数学模型.得出了故障产品处于各状态下的平均逗留时间和平均等待数量.并给出了装备研制阶段可修复备件利用率的预计模型.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模型和方...  相似文献   

10.
可靠性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技术框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康锐  王自力 《航空学报》2005,26(5):633-636
简要回顾了可靠性系统工程的形成过程,以产品故障为核心,阐述了可靠性系统工程的概念与定义,把认识产品故障发生规律和故障表现规律作为可靠性系统工程基础理论,把故障预防技术、故障控制技术和故障修复技术作为可靠性系统工程的基础技术,把基础技术的集成作为可靠性系统工程的应用技术,从而初步建立了可靠性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技术框架,细化了可靠性系统工程的学科内涵。可靠性系统工程作为初现的新学科,虽然尚未达到严格定义与清晰表达的完善状态,但是我们完全有信心期待其作为一种新的方法论,帮助工程设计人员更好地完成工程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