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俄罗斯目前在轨工作的10颗地球静止轨道民用通信卫星,多数已超过其预期的工作寿命,随时都有停止工作的可能。其中,6颗“地平线”(Gorizont)卫星已于1998年到达预期工作寿命结束日期,它们的轨道位置分别为11°W、90°E、96.5°E、103°E、140°E、145°E。另有2颗“地平线”卫星将于1999年底到达预期寿命结束期,它们的轨道位置为40°E、53°E。只有2颗“快讯”(Express)卫星的预期寿命要到2003年才结束,它们的轨道位置为14°W、80°E。俄罗斯政府担心这些超期…  相似文献   

2.
在地球的北纬30°附近区域,有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也有最深的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世界著名的大河如中国的长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等都在北纬30°入海;千古之谜如埃及金字塔、魔鬼三角区、死海和四川自贡大批恐龙的灭绝等,也出现在北纬30°附近区域。这个区域山川怪异,景观奇绝,既有神秘的自然现象,又有无数千古之谜,是举世瞩目的神奇所在。不少专家学者对北纬30°附近区域考察和研究之后,惊呼“北纬30°是令世界探险家感到可怕的数字”。据美国研究人员埃·桑德森的统计资料,地球上有十…  相似文献   

3.
利用二维低纬电离层理论时变模式模拟低纬电离层演化,考察影响赤道异常槽位置的物理因素.计算结果显示赤道槽有明显的季节、地方时和经度变化.以110°E为例,北半球夏季期间赤道槽一般在磁倾赤道北侧,最北达3°-3.5°N,而在北半球冬季期间一般位于磁倾赤道南侧,最南可达4°-5°S.进一步分析发现,赤道槽季节变化中光化电离率季节改变的影响很小,主要由水平中性风季节变化贡献.计算以83天为例,白天赤道槽在地理经度100°E附近最南,285°E附近最北,与观测特征基本一致.主要是背景大气水平风场的经度差异导致赤道槽位置的经度变化,而非前人认为直接由磁偏角控制的.  相似文献   

4.
1997-2003年太阳质子事件源区的卡林顿经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1997-2003年期间的59个太阳质子事件,太阳质子事件源区的卡林顿经度带.分析结果表明,质子事件源区主要集中在10°-45°,135°-155°,180°-215°,230°-260°,265°-310°,345°-360°,还有4个质子耀斑分散在72°,74°,93°和107°上.其中最强的活动卡林顿经度带的经度范围是265°-310°,次之为卡林顿经度带135°-155°,最弱的是卡林顿经度带180°-215°最强的活动经度是卡林顿经度272°.1997-2003年期间峰值通量大于100 pfu,质子耀斑南半球发生次数为18,北半球发生次数为10;同一活动经度上的质子事件具有重现的规律,重复出现的时间间隔短的为27天,长的超过4年.  相似文献   

5.
登记的卫星名称1)国内用的名称轨道位置频段登记情况2)STW-1试验通信卫星125°ECNSTW-2试验通信卫星103°ECNChinasat-1东方红-2甲87.5°ECNChinasat-2东方红-2甲110.5°ECNChinasat-3东方红-2甲98°ECNChinasat-4东方红-2甲130°ECAChinasat-11银行星101.5°EKuAChinasat-12银行星105°EKuAChinasat-21烽火-1103°EUHF,C*Chinasat-22烽火-198°EUH…  相似文献   

6.
双三角翼外翼前缘钝化对涡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风洞试验,利用7孔探头对75°/45°和75°/60°两种典型双三角翼进行了空间流场测量,研究了双三角翼前缘形状对大迎角涡流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双三角翼外翼前缘钝化使双涡态的双三角翼内、外翼涡互相靠拢、增加干扰,当出现合并涡态时,使合并涡涡核向内下方偏移;外翼前缘钝化使外翼涡或合并涡的Cp0、Vx较尖前缘时为高,最终使外翼涡或合并涡推迟破裂.  相似文献   

7.
转速对铁磁流体动密封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密封环齿面角度为30°、45°、60°的六组试件进行了转速对密封耐压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每边轴套磁极上具有一道密封环的结构,在零转速时,可提供160 ̄185kPa的耐压能力;在旋转轴圆周速率为27m/s时,可提供120 ̄150kPa的耐压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两维半MHD数值模型,模拟研究了不同间距的两扰动源所产生的激波在行星际空间黄道面内的相互碰撞过程。在内边界(18R_s),两扰动中心的间距取为24°、36°、48°、54°、72°、120°,模拟了两激波速度均为1000km/s和2000km/s两种情形。结果表明:1.速度为1000km/s的两中等激波,相距24°时,在1AU以内强烈相互作用而汇合成一新激波;相距36°时,在1AU附近发生汇合,但尚可分辨;相距48°时,在1AU以内有相互作用,但可近似认为是独立传播的;相距72°时,将独立向前传播。2.速眨为2000km/s的两强激波,相距≤48°时,将强烈汇合成一新激波;相距54°时,在1AU附近产生汇合,但尚可分辨;相距72°时,相互作用不足以汇合成新的激波;相距120°时,其传播相互独立地进行。并给出了上述情形下两激波汇合的时间和位置,详细比较了汇合激波与相同能量的单激波的等离子体特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位于赤道异常区的深圳站(22.59°N,113.97°E)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及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监测到的GPS-TEC数据,统计分析华南地区电离层闪烁与TEC耗空同时出现、电离层闪烁单独出现和TEC耗空单独出现3种现象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这3种现象均主要发生在春秋季节;闪烁与TEC耗空同时出现、闪烁单独出现和TEC耗空单独出现分别主要发生在纬度为19°-23°N,21°-24°N和24°-26°N的空间区域.探测到闪烁和TEC耗空同时出现、闪烁单独出现和TEC耗空单独出现的时间分别主要分布在20:00LT-22:00LT,21:00LT-23:00LT和22:30LT-23:30LT.闪烁与TEC耗空同时出现、闪烁单独出现和TEC耗空单独出现3种现象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性对应了华南地区不规则体和赤道等离子体泡(EPBs)从产生到消失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新闻摘要     
中国将在1990年9月发射第2颗风云号气象卫星。第一颗风云一号卫星实际只工作了39天,因姿控系统及一台辐射计故障而停止工作。风云一号卫星上有两台辐射计,地面分辨率为1100米,太阳翼跨度为8.6米。这是法刊7月15日《航空与宇宙》报导的。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申请Intelsat-7卫星的8个位置,它们是东经57°、60°、66°、310°、319.5°、329°、335.5°和338.5°。沙特阿拉伯建成斯波特卫星接收站,该站位于利雅得,这是中东第一座斯波特卫星  相似文献   

11.
目击实录     
《飞碟探索》2004,(6):44-45
短暂神奇的“巨星”2004年8月13日晚上,我在矿上值班。我们的矿山地处葫芦岛市杨仗子地区松南村东沟半山腰上(东经120°28'10″,北纬40°46'30″)。21时左右,我在室外散步,面向西南方向,观看初秋的星空。突然我发现在正西方向上空出现一个巨星,亮度好似一个1/5的小月亮,且周围带有巨大的光团,一开始静止不动,两分钟后逐渐变大,变得近了!我有些惶恐,连忙进屋,看一下墙上的钟正好是21时10分。我又出去观察,发现它仍在原来位置不动。这样过了有五六分钟,它缓慢地变小,但仍然超过天上最大星星的2倍以上,仍带着光环,移动得很慢很慢。又过了2分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在武汉(30.5°N,114.4°E)地区利用微分多普勒方法对电离层赤道异常峰进行跟踪的结果.由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东经115°线附近,电离层赤道异常峰区在我国长沙(28.1°N,113.0°E)以南和广州(23.2°N,113.3°E)以北地段,其北‘驼峰’顶位于衡阳(26.8°N,112.5°E)至英德(24.2°N,113.5°E)一带上空.对异常峰活动特征的研究也获得了一些有益结果.  相似文献   

13.
1 中国电视直播卫星方案研究的依据□□研究和制定我国电视直播卫星方案首先要了解我国卫星通信广播业务发展现状和未来需求 ,了解当代通信广播卫星的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 ,还要了解我国有关部门制定的发展规划和国际电信联盟有关规定等。1.1  1977年和 1997年国际电信联盟规划关于中国 Ku频段电视直播卫星的建议·中国分配到的轨道和频率资源如下。卫星广播频段 :11.7GHz~ 12 .2 GHz。轨道位置 :4个 ,即 6 2°E、79.8°E、92°E、12 2°E。波束 :36个 ,即 6 2°E9个 ,79.8°E11个 ,92°E15个 ,12 2°E1个。各波束长轴最大宽度为 3.…  相似文献   

14.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卫星是中国首个专门进行天文探测的空间科学实验卫星,运行于高度约550km、倾角约43°的低地球轨道.星载空间环境监测器为星上科学任务开展提供背景辐射实测资料.该监测器采用固体探测器望远镜系统和扇形阵列全新组合设计,可获取轨道空间高能质子和高能电子能谱、方向综合动态结果,给出更为全面的粒子辐射分布图像.初步探测结果显示,卫星运行轨道遭遇的带电粒子辐射集中分布在经度80°W-20°E,纬度0°-40°S的南大西洋异常区,粒子辐射在该区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方向差异分布,高能电子方向差异分布显著强于高能质子.2017年9月空间环境扰动期间,爆发的太阳质子事件并未对该轨道粒子辐射产生影响,而地磁活动导致该轨道穿越经度120°W-60°E,纬度40°-43°N的北美上空和经度60°-120°E,纬度43°-40°S的澳大利亚西南区域时遭遇增强粒子辐射影响,增强的粒子辐射表现出极强的方向分布.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基于决策树算法的自动识别Es层回波的方法以提高Es识别效率.通过自适应二值化以及中值滤波算法对频高图进行预处理,并提取有效的Es回波区域.利用Es层在虚高轴分布的规律,通过图像投影的方法选择出特征,将这些特征以及时间信息作为决策树算法的输入;通过人工识别方式为每幅频高图标明是否存在Es回波的标签,与决策树算法的输出进行比较.对训练集进行训练、剪枝,获取最接近人工识别结果的决策树,使用测试集对获取的决策树进行测试验证.本文使用云南普洱站(22.7°N,101.5°E)记录的频高图数据作为训练集,分别使用云南普洱站(22.7°N,101.5°E)和四川乐山站(29.5°N,103.7°E)的频高图数据作为测试集对该方法进行测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普洱站和乐山站两地Es二跳回波的识别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分别达到84.2%和82.8%.   相似文献   

16.
Iss-b卫星探测结果表明,|电离层离子丰度呈现经度变化.本文选取较真实的电离层模型参数,对130°E和114°E两个子午面内传播的低纬哨声进行了射线跟踪.我们发现,由于[O~+],[He~+]和[H~+]决定的电子浓度垂直梯度的经度变化,导致哨声传播特性的经度效应,使得130°E比114°E内传播的低纬哨声更好地满足透射条件:|μsinδ|≤1.与电子浓度的水平梯度的影响比较,离子丰度决定的电子浓度垂直梯度随经度的变化使哨声传播产生的经度效应明显得多.武昌(地理30.5°N,114.6°E;地磁19.3°N).和鹿儿岛(31.5°N,130.8°E;20.5°N)两台站观测到的哨声出现率的经度效应证实了本文的理论预言.  相似文献   

17.
太阳质子事件与太阳耀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0°W-39°W,40°W-70°W,71°W-90°W经度范围内太阳质子事件与太阳耀斑的相关性计算分析,发现太阳质子事件与太阳耀斑的相关系数依赖于经度.太阳耀斑积分与地球磁链接区域(40°W-70°W)太阳质子事件强度的相关系数最大.相关系数的这种特点与耀斑加速粒子的最大流量只出现在磁链接区域的特征相吻合.计算结果表明,太阳耀斑对太阳质子事件具有贡献,即耀斑对E ≥ 10MeV的质子加速有贡献.耀斑和CME在磁链接区域对太阳质子事件的贡献相同,这说明太阳质子事件是混合型事件.   相似文献   

18.
许多采用石英晶体的电子器件都工作在容易受到辐照的环境中。因此,研究辐照对石英晶体的影响是很重要的。我们在本文中指出,热致发光技术可以作为研究这个问题的一种好方法。我们将介绍在15—300°K温度范围内测量到的热致发光。已经分别获得Y切石英片各生长区(即+X、-X、+Z、-Z)的测量结果。该石英片是从未经扫描处理的电子级人造石英Y切生长棒上切割下来的。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首次发现在72°K、80°K、87°K和104°K时有很清晰的辉光峰。我们认为,在室温下经过X射线(50千伏、17毫安的白辐射)予辐照之后,仅仅出现在+X生长区(即135°K、162°K、178°K)的辉光峰可能与[Al_e_+]°中心有关。在+Z区样品中高于104°K的辉光峰完全不同于在+X区样品中看到的情况。在这个温度范围的所有辉光峰都随着室温下予辐照剂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弱。从本文介绍的测量结果可以看出,一个或多个辉光峰相应于各个生长区存在的某种缺陷,而且它们的热致发光强度比例于石英中所含缺陷的密度。  相似文献   

19.
春风 《国际太空》1995,(1):12-12
世界工商界在注视着亚太地区迅速发展的经济,大部分世界卫星发射市场将出现在亚太区。1992年,亚太区上空的通信卫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颗,商用卫星转发器不到200台。到1994年已拥有500台转发器,1995年底将有14颗大型通信卫星进入亚太区上空的静止轨道。届时,除发生轨道拥挤情况外,还会出现几颗卫星间仅相隔1°距离的问题,如亚太星-1(定点东经131°),俄罗斯为美国Rimsat卫星公司发射的Rimsat-1卫星(地平线型卫星,定点于东经130°),日本CS-3卫星定点在东经132°处。这样就引起…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中国中低纬台站漠河(53.5°N,122.3°E)、北京(40.3°N,116.2°E)、武汉(30.5°N,114.2°E)和三亚(18.3°N,109.6°E)的电离层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4个台站电离层参数在2015年不同季节4个地磁扰动事件期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个磁暴事件期间电离层的响应特征并不完全一致,有着明显的季节特征,春季、夏季和秋季电离层以负相扰动为主,冬季以正相扰动为主.分析发现,中性成分O/N2的降低与电离层负相扰动有关,但三亚地区的负相扰动还与扰动发电机电场相关.正相扰动的机制在不同事件中并不相同,穿透电场可能是引起春季磁暴事件期间电离层短时正暴效应的原因,而冬季长时间的正暴效应则是扰动电场和中性风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