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毕飞宇是当下把文学眼光放在社会底层,放在女性身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笔下的女性大多命运曲折,生命的疼痛在其对生的渴望,对尊严的期盼中渗透。在《玉米》中,权力和由权力衍生的欲望对于女性的生存有着深刻的影响,是小说中大多数女性悲剧命运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
发表于《收获》杂志2020年第2期的《她们》是一部非虚构的纪实文学作品。阎连科借用《她们》回望身边女性的一生,由此窥见时代女性群像,讲述以"她们"为代表的乡村女性的生存困境与命运桎梏。他以乡村为原点,描摹、观照并展现出中国乡村女性的生存本相,并以"第三性"为题提出对乡村女性身份意识及命运的再思考,试图为现代乡村女性寻找出路。这不仅是一部关于"她们"的回忆录,还是一曲关于乡村女性的生命悲歌。  相似文献   

3.
余华的先锋小说在借鉴和融合西方小说理论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努力进行着文本创作改革实验,其另辟蹊径的叙述策略,令人惊叹的叙事魅力,使得余华在80年代的先锋浪潮中一举成名。从人物的"符号化"、情节设置的暴力荒诞化、时间的重组和变形三个方面来分析余华先锋时期对解构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模式所做的努力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悲剧小说与古希腊悲剧有着较深的渊源,其作品中总能在许多方面体现其影响。《德伯家的苔丝》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试图从悲剧角色及悲剧冲突这两个方面着重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哈代的悲剧小说对古希腊悲剧意识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清 《航空港》2013,(4):94
<正>如果不是诺贝尔文学奖,我可能还不知道莫言,也不会知道他的高密东北乡这样一个文学王国的存在。莫言的获奖,使我像一个饥饿的孩子,突然找到了一把打开文学王国的钥匙,我的面前是文字的盛宴,从《红高粱高族》、《透明的红萝卜》、《白狗秋干架》到《檀香刑》、《生死疲劳》、《丰乳肥臀》再到《蛙》。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看莫言:朋友、专家、同行眼中的诺奖得主》一书的及时面市,让我欣喜若狂。"张艺谋、大江健三郎、余华等齐聚发声,千言万语,何若莫言",  相似文献   

6.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福克纳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近年来国内研究者对它的关注持续升温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这篇小说中明暗交织着多组关系,对这方面的系统研究还没有看到。《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几组重要关系有:美国南北之对立关系,白人和黑人之种族关系,艾米莉和霍默·巴伦之恋人关系,艾米莉和黑人托布之主仆关系,艾米莉和父亲之父女关系,艾米莉和镇民之微妙关系。它们都与艾米莉的悲剧人生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根据经典童话改编的电影《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将经典童话故事中的女性冲突进行了深层次地颠覆,展示了在父权象征秩序之中以及之外两种女性权力存在,揭示了女性在父权象征秩序内作为主体性存在建构的不可能性,同时探讨了女性超越父权文化象征秩序的主体建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性别是韩少功小说叙事的重要场域,并且在不同的创作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早期的伤痕题材小说中,青年男女的城乡恋被置于"文明与愚昧的冲突"叙述框架中,表现出启蒙与被启蒙的故事逻辑;在"寻根"小说中,通过男性身体的女性化叙述和女性对男性身体的依赖,表现出鲜明的性别焦虑;新世纪以来,韩少功小说的性别叙事从个体经验出发,强调历史化因素对感性欲望的作用,表现出现代人生活浮躁、精神虚妄的生存困境。韩少功的性别叙事意蕴丰富、视野宏阔,这都源于他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精神追求,为我们索解世纪之交的文学话语提供了新的门径。  相似文献   

9.
白先勇的《孽子》《台北人》呈现出与英美哥特小说的若干共性.《孽子》中有象征牢笼与深渊的恐怖空间,它们压制了生命热情与人物的精神意志,但该小说的整体恐怖程度不及哥特小说;《孽子》《台北人》部分篇目与哥特小说都表现出怪诞,前者创造出怪诞的人物、异境,后者的怪诞与恐怖联系更甚,也没有明晰怪诞产生的原因.在哥特小说中,杀人、强...  相似文献   

10.
在战争中个人要承受生命中怎样无法言说的沉重,作家邓一光通过他的中篇小说《远离稼穑》进行有益的探索,刻画"我的四爷"这样一个有过三次特殊被俘经历的人物形象,表现作家以勇气和胆识对战争文学题材的开掘与对角度的拓展所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金宇澄的《繁花》是一部书写上海市民生活的小说,它以承载着上海历史与记忆的器物,描绘出被上海繁华掩盖之下的市井气息,挖掘出隐藏在器物背后的上海文化。《繁花》中的器物书写与金宇澄对上海的文化态度息息相关。首先,众多的器物是作家文化怀旧的载体,作家名物、陈物背后所表达的是作家对上海文化的怀念与认同。其次,作家通过书写器物的消失和更新,表达了他由器物的变化所引发的对文化变迁的焦虑。最后,面临文化危机,作家试图利用上海方言言说器物、为器物建立图像坐标等形式重构上海文化。  相似文献   

12.
高建群是当代重要的西部小说家,其文学创作中蕴含着世界主义精神,具体表现为对多元文化及思想的认同,对全人类生存状态和个体命运的关注,以及"大人类"与"民胞物与"的思想。其作品中的世界主义精神一直贯穿于他的创作生涯,从《遥远的白房子》《最后一个匈奴》到《大平原》,再到《统万城》《我的菩提树》,世界主义精神体现于他对各民族及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中,体现于他广阔的世界观中。发表于2019年的新作《我的黑走马——游牧者简史》,以历史上亚欧大陆各国族的交往与冲突为题材,全书对多元文化的讨论多有涉及,体现出比较成熟的世界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3.
长篇小说《碧奴》体现了作家苏童深刻的现代性反思,小说通过打造"人的异化"这一主题,以重述神话的方式集中体现了多个现代性议题。小说耐人寻味的丰厚意蕴,体现在作者写作异化主题时创造性地融入了解构主义与文学狂欢化这两个表现手法,由"人"到"社会"多层次地体现了现代社会中的"异化",在荒诞、戏谑与讽刺中扩大了小说现代性反思的力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4.
孙孟英 《航空港》2011,(2):74-75
简介:王汉伦(1903年~1978年),女,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原名彭琴士,字剑青。从1924年起,出演了《玉梨魂》、《苦儿弱女》、《弃妇》、《摘星之女》、《春闺梦里人》、《一个小工人》、《电影女明星》、《空门贤媳》及《好寡妇》等10余部电影,在上世纪20年代被誉为"中国第一代悲剧女明星",红极一时。上世纪20年代,上海电影界里出现了第一位被同行称为"电影明星"的  相似文献   

15.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作品提出了"脱窠臼"的要求。他的小说创作确实遵照这一原则进行,但是他的传奇创作却不断出现直接借用自己已经出版的小说故事的情况。探究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除了可以借体裁的转变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之外,这种题材的借用也是明清传奇作者的共同习惯。而恰是从李渔对这种习惯的遵从中,我们更可以发现古代作者们对于小说与传奇两种不同体裁的文体认识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航空港》2016,(3)
<正>千呼万唤,因《太阳的后裔》一剧收割无数中国女性芳心的宋仲基,终于展开了中国见面会之旅。首站北京,现场见证宋仲基在中国内地的首次公开露面——现场见识了他的高人气和高情商。非常不好意思未婚知道要去北京参加宋仲基见面会后,除了报选题一直不怎么敢跟别人说。因为看朋友圈就知道有很多喜欢他喜欢到失去理智的人。明明家里都有老公,一口一个"我老公"地叫着宋仲基。有一天一不小心说漏嘴说要  相似文献   

17.
《航空港》2005,(5)
计建清西部系列作品的问世,既是他多年来执著于绘画天地,孜孜以求,藉以沟通人与自然、人生与艺术、心灵与现实的发现与省悟,是着意构筑起自己精神家园的一方展示,亦是他追究表现自我意绪、心境、审美品格、精神境界的结晶。建清的山水画如其人品、性格、朴实厚道,没有浮华,更没有张扬。他长久的以一种真诚、率直的态度处世、作画、正因为有了这些因素才构成了他在艺术道路上最为可信的语言。近年来建清兄将他的创作重点放在讴歌西部这一曲曲具有无限生命气息的山川乐章之中。当我拜读了他西部系列中《古道风情》和《边关胜迹》两幅作品之后,…  相似文献   

18.
公地与市场     
<正>1968年,生物学家加雷特·哈丁在《科学》杂志发表了日后声名远扬的《公地悲剧》,哈丁设想了向所有人开放的牧场由于牧羊人过度放牧,造成了公地破坏和退化的“悲剧”。如何走出公地悲剧?不外乎两种方法:政府管制与市场措施。气候变化是目前最大、最瞩目的一块公地全球性特征使得无人能独善其身,无人愿意采取高昂减排代价以避免外部性。外部性的存在,通常被认为是市场失灵的一个源泉。倘若不对外部性进行政府管制,市场均衡就不会达到帕累托最优。建议与主张自然而生:制定严格的减排政策与技术标准,约束和限制那  相似文献   

19.
据《圣经》记载,以色列是一片"流着奶和蜜的土地"。但是,我始终弄不清楚上帝的真实想法,他让这块土地上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让犹太人成为他的子民,甚至还牺牲了爱子耶稣的生命,却又从未让这块土地有过和平。  相似文献   

20.
恽甫铭 《航空港》2011,(5):84-85
要正确界定王新国是哪个画种的画家,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他的油画好,水粉画出色,水墨画也不错。王新国的美术作品正在汲古斋画廊展出,引起了笔者的浓厚兴趣。王新国对绘画艺术的新鲜感似乎与生俱来。孩提时调皮的他,唯有画画才能拴住他的心。少年时,王新国就是黄浦区图书馆的老常客了。星期天,他常常怀揣馒头、水、纸和笔,一清早就来到图书馆,对着借来的画册,一直画到晚上图书馆关门。他要看的书这里的管理员都知道。前苏联的列宾、谢洛夫的油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素描、油画、雕塑以及外国小说的铜版画和钢笔画插图,让王新国开了眼界。《山乡巨变》《铁道游击队》等经典连环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