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说起中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人们总会提及"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王希季院士。王院士是我国空间技术与返回技术专家;是中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的技术负责人;提出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技术方案;主持我国第一个返回式卫星系列的工作。1975年,我国第一  相似文献   

2.
《航天返回与遥感》2009,30(1):F0003-F0003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航天返回与遥感》2009,30(3):F0002-F0002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航天返回与遥感》2009,30(2):F0002-F0002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一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  相似文献   

6.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  相似文献   

7.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道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 ,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 1999年 ,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 ,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 ,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 ,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在两院院士王大珩、中科院院士及“两弹一星”专家王希季、工程院院士林华宝、工程院院士张履谦的大力支持和呼吁下 ,2 0 0 0年 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  相似文献   

8.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在两院院士王大珩、中科院院士及“两弹一星”专家王希季、工程院院士林华宝、工程院院士张履谦的大力支持和呼吁下,200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国家新闻出…  相似文献   

9.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道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 ,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 1999年 ,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 ,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 ,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 ,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在两院院士王大珩、两院院士及“两弹一星”专家王希季、中科院院士林华宝、中科院院士张履谦的大力支持和呼吁下 ,2 0 0 0年 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国…  相似文献   

10.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 ,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 1 999年 ,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 ,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 ,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 ,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在两院院士王大珩、中科院院士及“两弹一星”专家王希季、工程院院士林华宝、工程院院士张履谦的大力支持和呼吁下 ,2 0 0 0年 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1.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道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一神舟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 在两院院士王大珩、两院院士及“两弹一星”专家王希季、中科院院士林华宝、中科院院士张履谦的大力支持和呼吁下,200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航天返回与遥感》全国统一发行刊号。 《航天返回与遥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508所主办,季刊,大16开,68页。主要报道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中国在20世纪发射的返回式航天器和光学型对地观测类卫星、研制成功的航天光学遥感器和建成的卫星对地观测信息应用系统 ,展示了中国在航天返回与遥感领域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中国在20世纪发射的返回式航天器和光学型对地观测类卫星、研制成功的航天光学遥感器和建成的卫星对地观测信息应用系统,展示了中国在航天返回与遥感领域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第一颗遥感卫星装载一台可见光全景相机,首次实现了从太空拍摄地面目标,使中国成为继美苏后第三个掌握返回技术的国家。文章回顾了中国返回技术和返回式卫星的发展历程,给出了返回式卫星在航天活动中的地位,描述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技术方案的确定过程,总结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水平和创新点。文章对返回式卫星研制在中国卫星研制中的历史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展望了返回式卫星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中国从50年代末期开始航天技术的基础研究工作,30年来,已成功地研制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多种卫星,包括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和空间物理探测卫星等,取得了重要成就。这些航天系统都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可靠性高,费用较低。 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在8个航天专业技术领域的研制水平,从卫星姿态控制、火箭发动机到卫星返回技术和环境模拟试验设备,这些先进技术为有效地开展航天技术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可能性。 最后,本文对人类未来的航天活动发表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航天技术日臻成熟。应用卫星技术开始进入实用阶段,特别是返回式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已发挥了显著的效益;运载火箭初步形成了系列;在开展国际发射服务和国际合作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然而,中国的航天技术水平尚待提高;运载火箭亦需改进、完善和提高;进入国际市场的工作也需进取和拓宽。  相似文献   

17.
林华宝院士是我国知名的航天技术专家 ,是返回式卫星技术带头人 ,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各种返回式卫星和载人飞船安全着陆开辟了道路。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 0 0 1年起担任《航天返回与遥感》编辑委员会顾问。 2 0 0 3年 8月 16日林华宝院士因心脏病突发逝世 ,享年七十二岁林华宝院士简介  相似文献   

18.
今年8月9日下午4时,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一颗新研制的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这是我国发射的第13颗返回式遥感卫星。这颗卫星比以前的12颗卫星在技术性能上更为先进,地面分辨率明显提高,获取的遥感资料更加精确,对我国卫星应用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价 值。 用来发射卫星的是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它是在长征四号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二级液体运载火箭。火箭(含卫星)全长38.3米,起飞质量为232吨。这次是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首次投入使用。它的发射成功,使长征火箭家族中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增强了长征系列火箭在国际航天市场上  相似文献   

19.
一、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进入太空时代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太空时代。从此,航天空间科技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东方红一号卫星重173公斤,初始轨道参数是:近地点439公里,远地点2384公里,倾角68.5度,运行周期114分钟。其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密度。二、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掌握返回技术名列世界第三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卫星在轨运行3天后,按预定计划顺利回…  相似文献   

20.
1970年4月24日,中国的第一种航天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的第一个航天器——“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此举揭开了中国航天发射的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