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本文对燃气涡轮发动机叶片的测量技术发展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从早期的测量模型到未来的三维数字测量与评定模型,以及各类测量方法得到特点入手,描绘了燃气涡轮发动机叶片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对未来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航空发动机自动控制系统通过监测发动机涡轮后燃气温度,来实现对发动机涡轮前燃气温度的实时限温控制,从而避免发动机超温故障的出现。针对目前航空发动机涡轮后燃气温度测试精度偏低的工程现状,基于热电偶测温原理,提出了一种高精度涡轮后燃气温度实时检测技术的软、硬件设计方案。设计了一种基于温度校准仪的试验方法对其开展了系列试验,验证了系统的检测精度,并通过数据对比研究了延长导线规格、解算方法等关键因素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后燃气温度检测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氧化铝基陶瓷型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航空发动机涡轮前燃气温度的不断提高,现有高温合金材料的承温状况都已接近极限,因此,改善叶片冷却结构、提高叶片冷却效率已成为涡轮叶片设计与制造者当前追求的目标,而其关键技术则在于陶瓷型芯的制造  相似文献   

4.
涡轮工作叶片水流模拟试验是燃气涡轮发动机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某燃气涡轮发动机高性能涡轮工作叶片内流路的水流模拟试验。试验件为10:1放大型透明有机玻璃模型,介质流动状态为三维。本试验研究摸拟了工作叶片反压试验、冷却内流路流量分配试验、流动显示试验。结果表明,叶片内部的流动特性有助于对以后的热故障分析及修改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温度测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出口燃气热点和沿径向的温度分布,会对涡轮导向器叶片和转子叶片的寿命带来明显影响。为探寻某型发动机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针对燃烧室出口与涡轮进口处空间狭窄和结构复杂的特点,设计了结构简单的测温探针,并将Ⅰ导机匣改装成独立的燃烧室出口温度场测量试验段,成功地录取了燃烧室200点出口温度场数据。  相似文献   

6.
定向凝固高温合金涡轮冷却叶片的热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检秀  聂景旭 《航空学报》1991,12(7):428-430
1 引言 现代航空发动机的燃气温度愈来愈高,涡轮叶片采用复杂的冷却结构和耐高温的各向异性材料。在发动机工作状态循环变化中,将引起热疲劳损伤。所以,必须对涡轮叶片中周期性变化的热应力进行分析。由于其结构形状复杂,采用有限元素法进行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对整个叶片进行瞬态温度场和各个瞬间的应力场进行分析,将需要很大的内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最近研制的可用作燃气涡轮发动机涡轮导向叶片的高温结构材料-定向凝固铸造Ni3Al基合金IC6,对其工作温度、主要成份、工艺方法、力学性能、微观组织和强化机理做了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8.
各种型式的燃气涡轮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导向卡片,在高温(高达1000℃)和高速燃气的冲击的条件下工作,同时要求它具有良好的气动外型面和较高的光洁度,因此它所采用的材料均是抗氧化、抗腐蚀、高温强度很高的镍基或钻基耐热合金。为了降低导向叶片材料所承受的温度,一般是将导向叶片作成空心的,内通空气进行冷却。  相似文献   

9.
<正>缩小燃气涡轮叶片前后缘的加工公差以及获得更为复杂的椭圆形三维气动外形都是改善涡轮叶片和导向器气动性能的手段。为了满足这一需求,AVR航宇公司与发动机制造商开展了紧密合作,研发了一套自适应仿型和抛光系统,能够按照发动机新的设计要求在涡轮叶片和导向器上加工出高精度的椭圆形外形,并获得更为理想的加工公差。目前,该系统已在航空航天和能源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主要用于燃气涡轮转动关键件  相似文献   

10.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测温技术能够揭示涡轮叶片的温度分布情况,对其开展性能评估、失效分析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涡轮进口温度的不断提升对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测温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接触式测温技术可采集叶片表面温度和近表面气流温度,本文主要介绍了三种应用于涡轮叶片的接触式测温技术,包括薄膜热电偶、测温晶体和示温漆,简要说明了三种测温技术的工作原理,归纳了国内外应用现状,总结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前言 涡轮转子是发动机的重要部件之一。某发动机燃气涡轮泵中的整体涡轮转子材料系采用GH169合金。涡轮叶片由电解加工制成。 GH169(Incooel 718)是时效硬化Ni-Cr-Fe基合金。该合金在国外广泛应用于复杂焊接板材构件,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的  相似文献   

12.
为确保某型发动机的安全使用,通过对该发动机涡轮转子的温度和动应力进行实测,据此对涡轮转子叶片和盘进行强度和寿命计算。对涡轮转子的叶片和盘进行强度初步计算,确定应力最大点,在发动机实际工作状态下,得到测试部位的实际温度和动应力;利用测试结果,计算确定涡轮转子叶片和盘的疲劳寿命。该研究首次得到了涡轮转子叶片和盘的温度和动应力数据。计算结果表明:涡轮转子叶片的寿命不低于2000 h,涡轮盘的寿命不低于5000 h。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某型发动机整机运行状态下低压涡轮工作叶片的温度分布情况,使用红外测试系统测量了该发动机整机状态低压涡轮工作叶片前缘及盆侧的温度场。试验前对该发动机进行了测试改装,设计了用于实现叶片定位的转速信号分析仪,以及用于提供高压气源的气体增压系统。试验共测得多个状态下发动机涡轮叶片的表面温度分布数据。结果表明:涡轮叶片前缘和叶盆中间位置的温度较高;相同位置下每片叶片的温度有轻微差异;叶片的最高温度位置位于测试区域的下方,与仿真计算结果相吻合。采用红外测温技术可以得到清晰的涡轮叶片表面温度分布云图,结合示温漆标记技术,可用于定位温度最高的叶片和叶片温度最高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高温合金空心叶片用陶瓷型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性能,首先是要提高涡轮的燃气温度,它决定了动力装置有效功率的实际提高,如燃气温度从1200℃提高到1350℃,油耗率可降低8%.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性能、运行安全和节能减排的日益重视,对燃气涡轮发动机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在过去的10年中,智能燃气涡轮发动机由于可以兼顾性能及可靠性而越发受到重视。通过提炼智能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收益及挑战,系统回顾了智能燃气涡轮发动机涵盖的技术领域及需求。通过与航空发动机及地面燃气轮机的典型任务剖面差异进行对比,提出针对舰载燃气涡轮发动机智能化特色需求。在此基础上,梳理出进气畸变实时监测及畸变指数评估、压缩系统喘振预警及叶片振动监测、高压涡轮自适应热管理和高温旋转件叶尖间隙测试4项关键技术。重点讨论了每项关键技术带来的收益、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实施这些技术所面临的挑战。然而,上述关键技术的落地仍需从单一技术的成熟及完善、多维度的技术收益论证2个层次持续开展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涡轴发动机加速控制中,同时考虑发动机性能和寿命,优化加速控制策略,设计寿命延长控制.分析了加速过程中的气动稳定性、强度、燃烧稳定性以及功率等限制条件,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法(SQP)优化算法进行加速控制中的燃油流量优化;根据燃气涡轮第1级静子冷却叶片温度最大值及其叶片型面与端壁的最大温差是影响发动机寿命的主要因素,采用两种寿命延长优化算法,一种是改变涡轮前温度的限制值,另一种是将涡轮前温度和动力涡轮转速同时作为优化目标,根据加权法进行折中.针对某涡轴发动机加载控制过程分别对两种寿命延长控制优化算法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有效降低涡轮前温度,并对动态性能影响较小,因此优化后的控制策略能有效延长发动机寿命.   相似文献   

17.
朱惠人  原和朋  周志强  许都纯 《推进技术》2006,27(4):312-315,320
1引言在现代高性能航空发动机中,涡轮叶片的尾部往往是高温部位,也最容易受热腐蚀而损坏,主要原因是叶片后部燃气侧流动往往已发展为湍流,使该部位换热强度很大,同时也降低了上游喷出冷气的冷却效率,叶片内部冷气经途中吸热,到达尾部时温度也相对较高,冷却作用也相对较小。因此  相似文献   

18.
数字孪生的诞生与发展,有助于解决了拖、降、涨等问题,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兴的技术体系和工作 模式。从政府和联合发动机制造集团2个层面综述了俄罗斯燃气涡轮发动机数字孪生的发展历程,总结和归纳了俄罗斯燃气涡 轮发动机数字孪生发展的特点,可为燃气涡轮发动机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制引入数字孪生技术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院的学者发表了小型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耐热材料的研究过程和结果报告,他们开发了高温(耐2200℃)陶瓷的涡轮叶片、燃烧室和轴承。叶片材料使用氮化硅和碳化硅,并以一级叶片为无冷却,提高效率2%,对燕尾进行振动疲劳和裂纹扩展的有限元分析。在燃烧室火焰筒的高温耐压试验中,由氮化硅制造的叶片未被破坏,而碳化硅制造的叶片被破坏了。开发的转子轴承的滚珠及座圈由氮化硅陶瓷制造,保持架系用碳制造,减少了冷却润滑燃气涡轮陶瓷零件的研究开发@陈敬之  相似文献   

20.
何辉  毛军逵  刘方圆  杨悦  范俊  刘兆颖  徐启明 《推进技术》2020,41(10):2283-2291
针对有主动间隙控制的某型高压涡轮,建立了考虑发动机退化的叶尖间隙预估模型,重点研究了发动机在长期使用、性能退化过程中涡轮前燃气温度和蠕变变形对叶尖间隙的影响。研究中,首先分析了间隙预测中发动机性能退化影响的引入方式,建立了对应的间隙预估流程。随后以某型发动机典型工作历程为对象,对比研究了传统间隙控制方案、考虑发动机性能退化影响两种条件下的涡轮叶尖间隙尺度变化规律,并据此开展了间隙控制策略的优化调整。研究中发现,由于发动机性能的退化,导致涡轮前燃气温度升高,使得机匣、轮盘和叶片的热变形量增大,其中在最大巡航阶段对机匣的影响最大,其伸长量达到了6.914mm,与未退化前相比增大了17%,同时由于发动机的长期使用,叶片和轮盘受蠕变变形影响,导致叶尖间隙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主动间隙控制方案,各个工况下的叶尖间隙值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尤其在高温起飞阶段,与退化状态下的间隙值相比提高了53%,有效避免了叶片严重碰摩等故障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