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航天》2005,(12):43-44
11月20日,日本“隼鸟”小行星取样回送探测器进行了首次触地采样机动。最初的报道说,探测器在与系川小行星相距40米处按计划释放了一个目标标识器,但随后出现故障,无法确定高度,并暂时与地球失去联络。恢复联络后,探测器已瓢离小行星。11月23日有关人士又说,仔细分析发现,原以为着陆失败的“隼鸟”实际上曾成功着陆。  相似文献   

2.
日本“隼鸟”小行星探测器在轨运行成果及其后续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要介绍了日本小行星探测器“隼鸟”及其在轨运行情况;重点阐述了“隼鸟”在工程和科学领域里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描述了“隼鸟”的后续计划。  相似文献   

3.
易林 《航天》2010,(8):34-38
6月13日,日本宇宙探索局的“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再入大气层,降落在澳大利亚南部伍麦拉附近的沙漠地带,时隔7年后回归地球。期间,多灾多难,百折不挠,“隼鸟”由此也博得“不死鸟”的尊称。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10,(10):55-56
据日本媒体10月6日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已在“隼鸟”小行星探测器的返回舱内发现了可能来自地外的微粒。该探测器在历经7年的丝川小行星探测之旅后于6月份回到地球。报道称,这些微粒具有不同于此前收集到的据信源自地球的尘埃和铝粉的特征.JAXA同NASA合作.于6月24日开始对“隼鸟”的多层样品收集容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2010,(12):42-43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11月16日宣布,其“隼鸟”小行星探测器成功带回了采自小行星表面的首批样本。  相似文献   

6.
司马光 《航天》2010,(8):26-29
近年来,日本在空间探测方面一扫希望号火星探测器失踪的阴霾,连续成功发射了5个别具一格的空间探测器。其中月亮女神月球探测器和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已出色完成了任务,在全球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7.
迟惑 《航天》2014,(11):22-23
据日本火箭学会负责人在西安召开的第14届环太平洋地区国际航天会议上透露,日本将于今年年底发射“隼鸟”2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将前往C型d、行星1999JU3,将于2018年到达并采集样本后,2020年返航。  相似文献   

8.
《航天员》2011,(3):80-80
巴西圣保罗州、里约热内卢州、巴拉那州和巴西利亚联邦区几所著名大学的科学家计划在2015年发射一枚小行星探测器。此外,日本“隼鸟”号探测器于去年6月返回地球,带回了“丝川”小行星的岩石微粒。  相似文献   

9.
司空 《航天》2014,(9):33-33
日本计划在2014年底用H-2A火箭发射第2个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该探测器重600千克,主推力器为改进型微波放电式氙离子发动机,设计寿命7年,将于2018年6月到达小行星1999 JU3,2019年开始采样,把所携带的撞击装置(又叫太空炮)释放到小行星表面,此时探测器将移到小行星另一侧,避免脆弱的感应器被四处飞溅的残骸或碎片击中。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12月3日,日本宇航探索局(JAXA)的隼鸟-2(Hayabusa-2)小行星探测器由H-2A运载火箭从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升空,飞往1999JU3目标小行星。隼鸟-2探测器是2003年发射的隼鸟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的继承者,预计于2018年中与1999JU3小行星相遇并进行探测,2020年12月携带样本返回地球。小行星探测是日本深空探测的重点,已提出的小行星系  相似文献   

11.
发射短讯     
夏光  瞭望 《航天器工程》2011,20(4):38+59+64+71+116+151+154-38
日本将于2014年发射隼鸟-2小行星探测器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在2011年5月12日宣布,将于2014年发射隼鸟-2(HAYABUSA-2)小行星探测器。这个探测器将于2018年到达在地球和火星之间轨道上运行的1999JU3小行星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工程》2011,(1):133-133
据中国航天科技信息网站2010年12月2日报道,日本宇宙航空开发研究机构(JAXA)研究显示: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着陆小行星丝川时,由于地面发送的计算机程序有误,导致隼鸟号未能发射金属球,没有收集到岩石样品。JAXA没有总结说隼鸟号未发射金属球是一次失败,不过仔细调查了这件事,因为本次任务只获得了很少的样品;日本将很快设计后续探测器,预计在2014财年发射。  相似文献   

13.
尹怀勤 《航天》2009,(7):42-45
5月7日报载.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似计划利用即将返回地球的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对正在研发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预测系统的精确度进行测试.这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隼鸟号航天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2,33(1):74-74
2012年1月30日.据美国太空飞行现在时网站报道,掌管投资日本航天项目的太空活动委员会近日正式通过了“隼鸟-2(Hayabusa2)”机器人探测器项目,探测器计划于2014年发射,将从编号1999JU3的近地小行星带回岩石样本。  相似文献   

15.
2010年6月13日,曾多次在太空中失踪但又重新与地球取得联系、曾多处损坏但又奇迹般被修复的日本“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终于结束其长达7年的太空旅行回到了地球。  相似文献   

16.
太空新航线     
江山  阳光 《航天》2011,(1):12-15
轨道通信公司第二代卫星转由“猎鹰”9发射;美私营飞船获再入许可;“先进极高频”-1卫星问题非日本发动机所致;质子号发射美移动宽带卫星;日确认“隼鸟”采到小行星样本;  相似文献   

17.
日发射“隼鸟”2小行星探测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日本H-2A-202型运载火箭2014年12月3日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了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的第二个小行星采样回送探测器"隼鸟"2。发射原定11月30日进行,但因天气原因而两度推迟。这项大胆的任务为的是要在日首次小行星采样回送任务成功的基础上再进一步。首次任务的探测器称为"隼鸟",2003年5月发  相似文献   

18.
2003年5月9日,日本发射了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它是日本深空探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更大规模空间探测和样本返回的验证机。经过两年多的飞行,隼鸟号于2005年9月接近了其目标——系川小行星。根据隼鸟号研制单位——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宇宙科学研究本部 (ISAS)的设计,隼鸟号要在系川表面软着陆,用高速子弹打碎系川表面的岩石,将岩石的碎片和灰尘收集起来送返地球,并向系川表面施放一个微型机器人。 2005年11月27日,在隼鸟号经过一次试着陆和两次正式着陆后, ISAS宣布他们认定隼鸟号已经完成了主要科学任务,准备携带着系川的岩石样本返回地球。但是,由于姿态控制系统已经有两个反作用飞轮失效,隼乌号目前自动进入了安全模式,能否把样本送回地球尚且是个问题。本文将根据日本方面公布的资料,对隼鸟号最后一个阶段的飞行,即接近系川并着陆采样的过程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9.
《航天》2010,(8):39-39
“隼鸟”号的总质量为485.9千克(包括燃料),配备了多种有效载荷仪器。它由结构、热控、通信、电源、数据处理、姿态轨道控制、反作用推进、电推进、飞行任务、取样等系统,以及密封舱和子探测器组成。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2010,(6):46-47
NASA于5月24日宣布.沉寂已久的“凤凰”火星着陆探测器已受损.正式宣告报废。“火星侦察轨道器”新拍照片表明.受火星严冬影响,“凤凰”的太阳能电池帆板受损严重。在过了其冬眠期后。NASA近几个月来曾4次尝试利用“奥德赛”轨道器与该探测器恢复联络.结果都是无功而返,没能收到来自它的信号。其实,“凤凰”并不是按能挺过火星北极黑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