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按照计划,我国今年将把绕月卫星“嫦娥”一号送往38万公里外的近月轨道。这一计划如果成功,将是中国航天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同时,这一计划,也将给更多的国人对载人登月留足了遐想的空间。大家都期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也有自己的航天员能够踏上月球,一圆中华民族的千年“嫦娥奔月”梦!但是,登月的过程一旦加上“载人”的前缀,就使许多问题变得非常复杂,如何确保登月航天员在登月以及在月居留期间的健康、安全和工效一直是实现载人登月的关键性难题之一。中国航天员中心主任陈善广博士的文章让我们冷静地意识到:载人登月的路上,希望与困难同在,荣耀与汗水交融……  相似文献   

2.
日月 《航天》2010,(5):56-57
1972年4月16日至27日,37岁的查尔斯理·杜克成为"阿波罗"16号飞船登月舱驾驶员,与约翰·扬和托马斯·马丁利一起,圆满地实现了第5次登月,这位第十位踏上月面的佼佼者在月面停留了71小时14分钟,采集了96.7千克的月球岩石和土壤标本。  相似文献   

3.
动态     
《航天员》2009,(3)
ESA选定新航天员为登月做准备欧洲航天局(ESA)5月2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新招募的6名航天员,他们将在今后接受一系列训练,为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登月做准备。这6名航天员从8413名候选人中挑选而出,5男1女,其中两人来自意大利,其余4人分别来自德国、丹麦、英国和法国,他们都有丰富的飞机驾  相似文献   

4.
天宇来风     
《航天员》2006,(2)
美国NASA公布重返月球计划NASA正式公布其重返月球计划:将用有史以来制造的最大火箭将航天员送到月球的背面。2006年3月中旬,NASA的专家们在空间科学大会上披露了设计方案:先将母船和登月车送入地球轨道,使之和一个较小的载人火箭对接。对接之后三者一同前往月球。其中,登月车和载人火箭将登陆月球背面,母船则在月球轨道上等候。这个项目要求一次将4名航天员送到月球背面采集岩  相似文献   

5.
动态     
《航天员》2009,(4):50-51
神七航天员赴沪参加航天展;NASA新航天员选定并开始训练;首次登月3人组再度聚首;航天员与香港青少年相逢航天城;驻站航天员受困24小时等。  相似文献   

6.
知识资料窗     
载人飞船载人飞船就是能保障航天员在外层空间生活和工作以执行航天任务并返回地面的航天器,又称宇宙飞船。它是运行时间有限,仅能一次使用的返回型载人航天器。载人飞船一般包括卫星式载人飞船和登月载人飞船。载人飞船  相似文献   

7.
日月 《航天》2009,(11):56-57
1971年踏上月面的艾伦‘谢泼德是12个登月者中的“长者”,时年已是48岁了。但他也是美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英雄。在他与同事合著的《月球之旅:美国去月球的内部故事》一书(1994年此书还被改编为一部电视剧)中透露,1961年4月2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上天的消息又一次在美国朝野引起了巨大的波澜。  相似文献   

8.
喻京川 《航天员》2012,(5):78-80
《登陆月球》描绘了想象中的登月航天员在月球上铺设各种仪器设备的情景。画面背景是被太阳照亮的月球山峰,天空上漂浮着我们的家园——地球。然而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画家还只是把登月飞船想象成一枚带有翅膀的火箭的样子。月面的山峰也过于高大险峻了。  相似文献   

9.
航天员在月面驻留与活动离不开登月航天服的保护。文章考虑载人登月任务环境对登月航天服的各种特殊要求后,从满足环境适应性的服装工艺设计角度对登月航天服进行了总体概念设计:应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方法,利用SysML搭建登月航天服模型,采取舱内/月面兼用设计模式;主要对其头盔、躯干主体部分、手套、靴子、生命保障背包,以及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分别开展设计与说明。该设计思路和方案可为我国载人登月以及载人深空探测航天服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05年9月19日,美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美国最新的航天计划。根据计划,美国将于2018年前将4名航天员送上月球,此后逐步在月球上建立一个航天员常驻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最终实现送6名航天员登陆火星并在火星上常驻500d。鉴于航天飞机将于2010年退役,NASA已选定由航天飞机外挂燃料箱、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和主发动机等主要部件改装的运载火箭作为今后载人航天的运载工具,而航天员将乘坐载人探索飞行器(CEV)进入太空。其中,用于执行登月乃至登陆火星任务的CEV体积更大。目前,专家已着手设计月球着陆器,着陆器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为一个通过火箭发动机实现软着陆的四足着陆平台,上部则是将完成登月使命的航天员送回月球轨道的飞行舱。  相似文献   

11.
日月 《航天》2009,(4):56-57
提起登月的“月球人”,人们总是习惯地想起在月面上留下了第一个足迹的美国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但其实最早到达月宫区域的,却是“阿波罗”8号上的三名航天员:弗兰克‘博尔曼、詹姆斯·洛弗尔、威廉·安德斯。  相似文献   

12.
知识资料窗     
载人飞船载人飞船就是能保障航天员在外层空间生活和工作以执行航天任务并返回地面的航天器,又称宇宙飞船。它是运行时间有限,仅能一次使用的返回型载人航天器。载人飞船一般包括卫星式载人飞船和登月载人飞船。载人飞船可以独立进行航天活动,也可作为往返于地面和航天...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37年前,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踏上月球的一小步,圆了人类几千年的登月梦想,随后的航天员在月球表面所进行的各种研究活动,再次夯实了这个伟大的梦想,那么,我们可以说,将航天员送上月球的阿波罗号系列飞船犹如一艘艘载梦之舟,带着人类的梦想和祝福驶向遥远的月球……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苏联60年代制定的登月计划,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登月服从技术任务书的制定到最后人穿着试验的相对完整的研制历程。登月服的主要研制单位“星星”公司,在借鉴舱外航天服的设计思想基础上,经过大量的试验、计算和改进,最终研制出了登月航天员使用的“隼”型登月服和“鹫”型登月服,以趸飞船指令长使用的“海鹰”型航天服。在服装的壳体、关节和生保系统等关键系统的研制上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许多设计思路一直延用至今。  相似文献   

15.
杭仁 《航天员》2009,(4):35-37
“阿波罗”登月工程的脉络 美国的“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始于1961年5月。1969年7月20日首次实现了登月梦想,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降落在月球赤道附近的静海区,并相继走出舱外,在月球上迈出了人类的第一步,引起全世界震动。  相似文献   

16.
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经验对于未来登月计划的实现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本文主要总结了美国航空航天局对阿波罗计划航天员的两次采访内容,其经验和建议涉及的方面包括:任务结构、航天服、便携式生保系统、月尘控制、自动控制系统、信息显示与控制、月球车和远程控制、使用工具、乘员训练、月面操作、疾病处置、药物与急救、辐射、乘员绩效、食品与营养、飞后康复、乘员互动等,这些宝贵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7.
自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航天大国宣布各自的载人登月和火星计划以来,各国一方面加紧研制新一代载人航天器和运载器,另一方面也开始制定并实施新一批航天员的选拔及健康保健计划,与此同时,美俄日也在加紧研制和试验新一代登月航天服,以实现更加轻便、更加安全、更加有效的舱外活动。为了解决未来长期裁人航天的乘员健康和高效工作问题,NASA提出了“人体研究项目”,通过国际空间站医学项目、空间辐射、乘员健康对抗措施、探索医学能力、空间人的因素和适居性、行为健康与工作绩效等六个方面来研究如何减少乘员健康和绩效的风险,并以此建立乘员航天飞行健康标准的证据基础.本文将主要从航天员选训、舱外航天服以及NASA人体研究项目三个方面综述近几年来国外航天员系统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和前苏联争夺太空霸主地位的过程中,双方为了抢占先机,不断缩短航天计划的科研时间,原本处于首位的航天员安全要素被迅速排挤到政治利益的后面,因此,航天的安全隐患一直让航天员提心吊胆,即使是举美国全国之力打造的堪称经典的阿波罗登月工程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9.
载人飞船是一种能保障少量航天员在太空轨道上生活和工作、且能使航天员座舱以弹道式或弹道-升力式再入路径安全返回地面的航天器。它在太空轨道上独立飞行的时间不长(一般几天到十几天),内部容积较小(几立方米),乘员不多(一般1~3名),只能一次性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载人飞船尚处于概念研究阶段)。按运动范围,载人飞船分为卫星式载人飞船和登月飞船,今后还可能出现登火星的载人飞船。在迄今已出现过的载人飞船中,除一种型号曾用于载人登月外,其它型号的飞船都是往返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的卫星式载人飞船。载人飞船是出现最早…  相似文献   

20.
《航天》2009,(8):44-45
虽然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已过去40年,但有关它的新闻仍层出不穷。美国航宇局2005年10月15日宣布,全力搜寻在戈达德航天中心神秘失踪的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的13000万盘原始录像。这些宝贵的资料共有13000万盘录像带,装在2000多个箱子里,每盘录像带记录了长达15分钟的画面资料。其中记录两名航天员登月“关键时刻”的录像带有15盘,分装在3个箱子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