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天基成像跟踪的工作原理,对成像跟踪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利用激光成像目标反演技术进行目标识别跟踪,并分析了星上可见光红外扫描探测技术.最后提出天基平台复合轴跟踪系统可以采用两种设计方法,并介绍了特殊环境下的视轴稳定技术,为天基成像跟踪平台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地基空间碎片目标监测的实时性、有效性以及弱小目标探测能力等性能指标较低等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空间碎片目标在轨实时监测处理方法。它是基于空间目标光学成像特性和高速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的碎片目标检测算法,建立计算精度误差模型,能有效降低硬件资源的同时,保障了空间碎片目标在轨检测和定位的实时性。在专用高速信息处理板上经卫星光学载荷数据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法能够通过处理卫星载荷数据完成空间碎片目标的实时检测和定位,可为天基空间目标观测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空中隐身目标天基探测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空中目标尤其是隐身目标,在局部战场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此类目标的探测问题备受关注。天基探测具有"站得高,看得远"特点,对空中高速目标探测具有优势。本文基于空中典型隐身目标特性调研分析,结合天基探测特点,分析了天基探测的目标及背景特性,基于目标背景特性分析及空中目标探测任务特点,提出了天基采用红外点目标探测技术。针对强背景下的弱隐身目标探测难点,分析了天基探测的关键技术发展方向,分别是复杂背景抑制技术研究,高灵敏度探测技术研究以及加强目标背景耦合特性研究,为后续天基探测技术及探测系统论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海表精细探测是海洋卫星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介绍卫星海表参数探测的特点与优势,总结海表温度、海表高度、海表盐度等要素,分析天基探测载荷的发展现状。根据海表参数时空变化特性,分析高时空分辨率微波探测载荷性能需求。在此基础上,针对美国和欧洲相关卫星系统发展计划,分析了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天基微波探测载荷可实现性与未来发展趋势,针对海表精细探测天基微波载荷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空间跟踪与监视系统(STSS)为原型,对低轨光学星座目标监视信息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作为典型的低轨光学星座,STSS能对高速运动目标进行全程连续跟踪监视。该星座预计将由24~30颗卫星组成,介绍了其体系结构、平台与载荷的特点和性能。星座具备多载荷、多波段协同探测能力且星上信息处理能力强大。给出了星座对目标的分布式跟踪监视信息处理结构与流程,归纳了杂波背景抑制与目标检测捕获、多目标跟踪、目标识别,以及星座传感器管理等关键技术。讨论了光学星座信息处理中空间邻近目标分辨、目标群跟踪、机动目标跟踪、真假目标识别,以及信息处理总体技术等技术难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天基紫外预警技术发展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基紫外预警是利用导弹尾焰的紫外辐射来探测主动段导弹目标的一种有效的预警手段,可以有效降低系统的探测虚警率。文章分析了天基紫外预警的特点和优势,介绍了美国天基紫外预警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天基紫外预警的关键技术。最后,根据中国紫外预警技术的发展状况,探讨了发展天基紫外预警技术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天基海洋探测技术吴培中一、天基海洋探测技术发展过程世界上天基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0~1970年)是空间观测海洋的探索阶段;第二阶段(1970~1980年)是气象/陆地卫星平台观测海洋的阶段;第三阶段(1978~199...  相似文献   

8.
天基海洋目标监视是现代卫星应用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分析了海洋目标、海洋 监视环境的特点,介绍了天基海洋目标监视资源的分类和发展情况,分析了各种不同类型监 视平台及有效载荷的特点和适用性。综合评述了天基海洋监视中海洋目标检测、分类、识别 等目标信息处理技术,对监视任务的规划调度方法及其他相关研究,分析了这些技术手段 的 特点、适用性及发展现状。最后分析了当前天基海洋目标监视相关研究和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正在研究天基探测技术在战略防御计划(SDI)中的应用,重点是天基雷达的发射及接收电路以及信号和数据处理。本文介绍了天基雷达应具备的五个特点,即波束捷变、高分辨率、性能可靠、价钱便宜、识别目标能力强。文章中还提出了单片微波电路和雷达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随着小卫星技术以及卫星组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天基资源的规模呈爆发式增长,依赖多种类卫星节点提供的卫星能力,完成多星协同的复杂空间任务,向普通大众用户提供可用的、即时的卫星信息服务,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针对多类异构卫星,提出一种面向用户的应用层天基资源能力虚拟化方法。分析了即时观测信息服务的用户需求及天基资源的属性特征,综合时间、空间、能源、存储等约束条件,将天基资源按照时空逻辑,分层抽象虚拟化成面向用户的服务能力,建立了适用于大规模异构卫星、统一标准的应用层天基资源虚拟化方法,并设计了计算模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卫星平台、载荷等,针对在轨实时虚拟化的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在轨虚拟化算法。试验证明,算法时效性可以满足星上实时计算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空间碎片在轨精确定位需求,系统总结了采用天基光学探测和激光测距对空间碎片运动状态初值的求解方法;立足在轨应用,文章提出了基于天基光学探测和激光测距的空间碎片运动状态扩展卡尔曼滤波(EKF)估计方法,以目标定位精度为评价标准,研究了探测体制、测量数据精度、测量数据率和探测距离等因素对目标定位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定位参数最优的水平选择。数学仿真结果表明:在特定载荷性能下,采用双星光学测量体制,碎片位置估计精度优于79.4 m,速度估计精度优于3.5 m/s;采用单星光学测量加激光测距体制,碎片位置估计精度优于124.3 m,速度估计精度优于4.5 m/s。该方法具有求解精度高、运行稳定性好和数据计算量低等优点,具备在轨应用的条件,可为面向空间碎片的天基跟踪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光学遥感图像星上实时处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各种高分辨对地光学遥感器的发展,获取的遥感图像数据量呈爆炸性增长.发展光学遥感图像星上实时处理技术,是提高遥感图像数据的有效利用率、使其反演结果尽早反映观测区域实况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分析了当前星上实时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了采用开放式架构、以高性能的DSP/FP.GA为处理核心的处理系统的构建方法和关键技术,以实现可伸缩的功能扩展和对星上传感器获取的海量数据流图像的星上实时处理.  相似文献   

13.
闪电产生于强对流云或对流云系,是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的"示踪器"。闪电成像仪在静止轨道上利用瞬态闪电和缓变的云层、陆地与海洋等背景噪声之间存在时间、空间和光谱特性上的差异,采用光谱滤波、空间滤波、多帧-帧背景去除等三种方法组合来实现瞬态闪电的增强与探测。由于中国缺少云顶闪电辐射、闪电分布、闪电瞬态特性等参数,静止轨道闪电光学探测仪器的设计重点之一是光学探测谱段的选择与评价。针对中国存在的闪电光学性能研究不足和空基天基的光学探测手段较少的情况,在地面采用光谱仪对人工模拟闪电、自然界闪电进行光学特性探测,对获取到的地基闪电光谱数据进行分析和反演,从而得出天基闪电探测的参数选择。文章重点论述了闪电的空间光学探测仪器的探测谱段选取、仿真计算、试验验证等内容,为静止轨道闪电光学探测载荷研制提供基础数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天基精密跟瞄Stewart平台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基精密跟瞄Stewart平台对星栽精密光学设备的高品质应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天基精密跟瞄Stewart平台分类的基础上,对其应用背景、性能特点及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此外还归纳并总结了包括作动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构型设计技术、控制技术及在轨降级使用技术在内的天基精密跟瞄Stewart平台一系列关键技术.最后,针对未来高性能星载光学传感器技术发展与应用的需求,探讨了我国在天基精密跟瞄Stewart平台领域可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美国、俄罗斯、欧洲的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系统发展现状,例如美国地基新型S频段空间篱笆雷达和利用轨道优势进行探测识别的作战响应空间-5(ORS-5)卫星,俄罗斯具有空间目标识别能力的新型高频沃罗涅日(Voronezh)雷达、雷达光学结合探测识别的树冠(Krona)系统,ESA空间碎片望远镜及德国试验监视与跟踪雷达(GESTRA)等。总结分析了国外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系统的发展趋势,例如正在发展高频雷达和大口径大面阵光学探测识别设备,建立天基、地基互补探测识别系统,研究雷达与激光、光学相结合的探测识别技术等,可为我国发展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天基空间目标探测技术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天基空间目标探测系统可以在太空中近距离地对空间目标进行监视、跟踪和识别,因而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天基空间目标探测技术研究概况,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天基目标探测、识别设备的性能、参数的了解,试图勾画出“天战”这一新领域的发展概况,并叙述该领域中的新成果——识别与反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18.
天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技术发源自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突破性地实现了平面向立体维度的拓展,并在此基础上衍生了差分干涉(D-InSAR)等一系列技术研究方向。经过近30年的技术积累和工程实践,InSAR技术已从理论走向工程实践,填补了天基高效测绘手段的空白,产生了极大的应用效益,其中,德国TerraSAR-X/TanDEM-X系统、我国天绘-2卫星系统均为典型代表。同时,基于InSAR技术体制以及在轨数据的积累和研究,不断衍生新的技术方向、新的应用前景,该技术领域仍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从InSAR技术原理出发,介绍了天基InSAR卫星的发展现状及典型应用。通过天绘-2卫星系统真实在轨数据的分析与解读,阐述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工程与技术基础。通过分析天基InSAR主要应用方向的观测需求,给出了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从星地数传、高时敏任务等对星上遥感影像在轨处理的需求出发,本文对美国、欧洲以及国内主要的星上遥感影像在轨处理进展进行了研究;以此为基础,结合星上遥感影像在轨处理框架与深度学习等智能处理技术,分析了高性能星上智能处理平台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影像在轨智能处理、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在轨融合处理、星地协同数据处理及在轨更新等星上遥感影像在轨处理关键技术;最后,对星上遥感影像在轨处理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为进一步提升遥感卫星在轨应用效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星上固态记录技术的发展与我们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系统应用和技术发展的角度,纵览空间探测、应用卫星特别是小卫星对于数据存储的需求。分析星上数据存储技术从传统的磁带记录向固态记录转变的必然趋势。评过近年来固态记录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展望了固态记录技术方兴未艾的发展前景。然后,介绍七○四所在发展固态记录器方面具备的技术基础,过去研制箭、星载固态记录器的情况,目前在研和计(规)划研制项目。以期在各级领导与总体系统的大力支持下,与各兄弟单位共同携手促进固态记录技术的发展,更好地为发展我国的应用卫星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