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更好地促进我国小卫星技术、管理及应用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中国宇航学会、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小卫星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拟于2015年6月在京联合召开"2015年小卫星技术交流会",会期一天。会议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承办,《航天报》、《宇航学报》、《太空探索》、《神舟报》、《航天器工程》、《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空间电子技术》、《航天返回与遥感》、《真空与低温》、《航天器环境工程》、  相似文献   

2.
<正>为更好地促进我国小卫星技术、管理及应用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中国宇航学会、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小卫星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拟于2015年6月在京联合召开"2015年小卫星技术交流会",会期一天。会议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承办,《航天报》、《宇航学报》、《太空探索》、《神舟报》、《航天器工程》、《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空间电子技术》、《航天返回与遥感》、  相似文献   

3.
<正>承蒙各单位领导和专家鼎力相助,2011年第一届小卫星技术交流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获得了极大的反响和业界的好评。为更好地促进小卫星领域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秉承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理念,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现拟于2013年10月召开"2013年第二届小卫星技术交流会",会议主题为"创新与未来"。本次会议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主办,《国际太空》、《航天器工程》、《卫星应用》、《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协办,欢迎踊跃投稿。现将征文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4.
文章指出我国在应用卫星与卫星应用、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三大航天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展示了中国的综合实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进入太空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太空利用能力和太空控制能力的建设上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用户对航天器的高可靠、长寿命的要求迫切,作为航天器功能实现的技术基础,环境、材料等基础研究工作应该去适应这种发展需求,加快基础能力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卫星应用》2012,(2):1
2011年,中国共进行19次发射,将21颗航天器送入太空,卫星发射数量位居全球第二;共计69颗卫星在轨运行;首次交会对接圆满成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试运行;为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制造的卫星已经交付使用。这一切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航天大国。  相似文献   

6.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4,(1):114-114
《航天器环境工程》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国内航天器环境工程专业领域唯一的学术、技术性期刊,广泛报道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主要涉及空间环境探测、环境效应建模与评价、航天器环境与调控、地面模拟试验技术、材料性能与环境防护、人机环境工程等,内容涵盖真空与低温、力学、热学、电磁学、辐射与防护、光学、材料科学、可靠性、航天科技管理等多个学科。办刊宗旨是推动航天器环境工程的发展和应用,服务于我国卫星研制、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  相似文献   

7.
《航天返回与遥感》2009,30(1):F0003-F0003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航天返回与遥感》2009,30(3):F0002-F0002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航天返回与遥感》2009,30(2):F0002-F0002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一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论绳系小卫星的应用与技术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仁璋  林华宝 《航天器工程》2001,10(3):38-46,37
借助空间系绳的作用,绳系小卫星增强与扩大了现代小卫星的能力,在空间探测与航天技术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可承担一般小卫星不能承担或难以承担的太空使命。本文阐述绳系小卫星在太空使命(空间开发与应用,空间环境探测,以及航天新技术试验与演示等)中的应用及其原理,包括建造微重力空间平台,实现机动变轨,进行空间环境探测,以及利用导体系绳装置生成电能、贮存能量、提升轨道等。通过对小型绳系系统SEDS-1、SEDS-2、PMG、TiPS飞行试验的综述与分析,论述绳系小卫星技术可行性与成熟性,包括系绳的伸展,子星的控制,系绳的切断,子星的再入,导体系绳的电动力学应用,以及长系绳生存能力等。对中国绳系小卫星的应用与技术发展提出方案设想。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3,(6):I0008-I0008
《航天器环境工程》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航科集团空间环境工程信息网网刊,国内航天器环境工程专业领域唯一的学术、技术性期刊,广泛报道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主要涉及空间环境探测、环境效应建模与评价、航天器环境与调控、地面模拟试验技术、材料性能与环境防护以及设备研制与专业测试等,内容涵盖真空与低温、力学、热学、电磁学、辐射与防护、光学、材料科学、可靠性、航天科技管理等多个学科。《航天器环境工程》的办刊宗旨是推动航天器环境工程的发展和应用,服务于我国卫星研制、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  相似文献   

12.
动态新闻     
《航天器工程》2008,17(4):118-125
众多国家和机构为汶川大地震提供卫星遥感与通信支援;航天器制造及应用产业基地落户天津;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将于11月开工;中国首次为青少年科研活动研制卫星;《钱学森“火箭技术概论”手稿及讲义》在京首发。  相似文献   

13.
2013阔步前行     
《卫星应用》2013,(1):1
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高密度发射捷报频传,全年完成19次宇航发射,将28个航天器送入太空,宇航发射取得"满堂红"。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实现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决定性进展。嫦娥二号首次成功完成飞越探测小行星,实现从38万千米到700万千米的深空跨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中国航天工业能力大幅提升,推动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全力迈进。  相似文献   

14.
2012年5月16日~19日,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卫星应用》《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国际太空》杂志参加了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卫星导航技术与应用成果展览展示会。  相似文献   

15.
动态新闻     
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商业航天发展计划据《中国航天报》2018年9月28日报道,在第四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宇航部部长尚志介绍了公司商业航天发展情况和未来计划。未来3年,公司将在发射服务以及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等优势领域陆续开展商业实践探索,重点推动商业发射服务、卫星应用产业以及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等,促进公司商业航天全面、深度发展。商业发射方面,公司将  相似文献   

16.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4,(6):I0008-I0008
《航天器环境工程》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主管、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国内航天器环境工程专业领域唯一的学术、技术性期刊,广泛报道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主要涉及空间环境探测、环境效应建模与评价、航天器环境与调控、地面模拟试验技术、材料性能与环境防护、人机环境工程等,内容涵盖真空与低温、力学、热学、电磁学、辐射与防护、光学、材料科学、可靠性、航天科技管理等多个学科。办刊宗旨是推动航天器环境工程的发展和应用,服务于我国卫星研制、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  相似文献   

17.
动态新闻     
《航天器工程》2012,21(3):10+34+47+60+95+112+130-132
我国首个字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据《中国航天报》2012年5月11日报道,我国首个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日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通过科技部验收,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了一个宇航动力学领域基础理论、前沿技术及实践应用的公共科研平台,促进了关键技术的突破,为我国航天重大工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实验室自2009年立项建设以来,重点开展了航天器测量与轨道动力学、航天器轨道姿态最优控制、航天器空间飞行环境监测及预警、航天器飞行任务计划与资源调度等4个方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环境工程》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国内航天器环境工程专业领域的唯一学术、技术性期刊,广泛报道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主要涉及空间环境及效应模拟、试验、评价与防护等,内容涵盖真空与低温、力学、热学、电磁学、辐射与防护、光学、材料科学、可靠性、航天科技管理等多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中国在20世纪发射的返回式航天器和光学型对地观测类卫星、研制成功的航天光学遥感器和建成的卫星对地观测信息应用系统,展示了中国在航天返回与遥感领域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4,(2):228-228
《航天器环境工程》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主管、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国内航天器环境工程专业领域唯一的学术、技术性期刊,广泛报道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主要涉及空间环境探测、环境效应建模与评价、航天器环境与调控、地面模拟试验技术、材料性能与环境防护、人机环境工程等.内容涵盖真空与低温、力学、热学、电磁学、辐射与防护、光学、材料科学、可靠性、航天科技管理等多个学科。办刊宗旨是推动航天器环境工程的发展和应用,服务于我国卫星研制、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