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北京目击不明飞行物1997年10月4日晚,UFO出现10月4日19时21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文协会会长蒋唯沧同学在校内突然观察到一个螺旋状发光不明飞行物,在头顶的天空中顺时针旋转着高速向西方飞行。此物体呈淡黄色,中心有一亮星状核,周围发出雾状光晕,...  相似文献   

2.
我(即斯坦·乔顿先生)1970年加入了总部位于美国格林斯波哥市的西摩兰德州UFO研究小组。1973年在美国全国爆发了一场UFO研究浪潮。当时报道说在全美国主要州郡发现了好几百起目击事件,紧接着又报道说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东部和西部地区又发现了“大脚怪物”,所有这些报道都被热闹地在全美国报道了好几个月,然后才逐渐降温。UFO报道被认真对待对于这些大量的UFO报道,许多的新闻媒体和治安人员都非常重视,而我们的UFO热线电话也确实如洪水般涌来了各种有关UFO的报告和咨询。我在我的家中设立了一个通讯中心,一…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最早的UFO照片众所周知,UFO早在百年前就有人目击过,但是UFO之谜真正引人注目却是在1947年冠以“飞碟”之名以后。1947年6月24日美国一个名叫阿诺德的商人驾驶着私人飞机在空中飞行,忽然看到在离他40千米的地方,有9个闪闪发光的圆形物体...  相似文献   

4.
1975年8月,吕应钟翻译出版《不明飞行物》(希代出版社)一书,并策划主编“宇宙文明系列丛书”22本,正式拉开台湾UFO研究序幕。1976年10月,傅鹤龄翻译出版《星球碰撞》一书(时报出版公司),加入台湾UFO宇宙研究行列。1977年11月,吕应钟创办《宇宙科学》月刊,为台湾杂志史上第一本探讨UFO及宇宙奥秘的刊物,并将“UFO”3个英文字母意译成中文“幽浮”,现已成为台湾惯用的名词。1977年12月,中国电视公司(台湾)“蓬莱仙岛”节目邀吕应钟上电视谈飞碟,为台湾电视史上第一次UFO报道。19…  相似文献   

5.
“飞碟年”由来已久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德伯特·圣托斯博士,用计算机对以往三十多年来的五万多份世界各地的UFO目击报告进行了分析,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从著名的肯尼斯·阿诺德事件开始,UFO“访问”地球似乎有着一个4年为1次高峰值的周期。依次为:1947年,1951年,1955年,1959年,1963年,1967年,1971年,1975年和1979年。这些年份,即被称之为“飞碟年”。以后发生的事实———至少是来自中国方面的UFO目击报告,似乎也应验了德伯特·圣托斯…  相似文献   

6.
UFO与神话传说吴再丰1997年日本能登半岛的羽咋市召开了“宇宙与UFO”国际研讨会。或许有人对世界UFO会议何以在这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举行感到困惑,事实上,这是他们不了解羽咋的特殊地位,原来这里频繁出现UFO,特别是千里浜尤其是UFO目击案例的集中地...  相似文献   

7.
UFO信箱     
北京黄章庆 :自从20世纪40年代世界各国的新闻媒体开始报道飞碟现象以来 ,人类始终认为飞碟是来自别的星球的智慧生物访问地球的飞行器。国内外众多的飞碟 (UFO)研究会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研究 ,并且收集了一些十分可贵的第一手资料 ,但仅限于对UFO目击报告的分析 ,飞碟理论方面的研究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或许是因为各种原因未公开)。也许是因为人类的科技水平还无法“捉住”飞碟以及外星人 ,让人类加以研究 ,因此人类至今还无法与外星人直接交流 ,并且我们也无法猜测这其中的原因。尽管存在不明飞行物 ,但也许根本没有外星人 ,…  相似文献   

8.
关于UFO的目击或与外星人的遭遇 ,可按不同等级分类 ,其最著名的术语是“第三类近距离遭遇”。这个意味着不单是目击UFO而且遭遇其乘务员的术语 ,最早是阿伦·哈伊奈克教授在他的著作《第三类近距离遭遇》一书中使用。其后 ,1977年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也使用了同名 ,这使对UFO不感兴趣的人也对这个术语有所了解。接着 ,到了1990年 ,由于与UFO遭遇事件激增 ,产生了进一步细分的分类方法。提倡者是与哈伊奈克教授认识的美国西北大学的雅克·帕莱博士。这种分类方法 ,首次把一切的异常状态分为U FO接近的情形…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UFO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6月,宗旨是在全省范围内收集UFO资料,开展UFO方面的学术活动,并内部编写UFO交流信息,以配合天文、气象和科研部门,揭示UFO之谜。广东省UFO研究会目前有会员五百余名,现任会长温孔华,秘书长张宏,顾问黄炳彪。本会曾于1987年成功举办过“全国UFO学术研讨会”;又于1988年筹办了全国第一个大型UFO展览会———“飞碟在中国”。目前本会正在申请法人资格,1999年内不招收新会员,同时也不举办大型学术活动。通讯地址:广州市1432信箱,邮编:510160,电…  相似文献   

10.
USO驰骋海天的怪物傅民杰编美国太平洋舰队官兵,曾不止一次地在太平洋某些水域上空目击到一个会“分身法”的圆柱形UFO。令人惊异的是,从这些分裂后的圆柱形UFO中还飞出更小的UFO,它们能钻进大海,然后还能从海里再飞出来返回原来的圆柱形UFO中,转瞬间...  相似文献   

11.
北京UFO研究会是首都科技工作者及各界人士自愿结合而组成的学术团体,是经过北京市社会团体行政主管机关核准注册登记的法人社团。本会接受北京市科委科协的领导,接受社会团体行政主管机关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北京UFO研究会的宗旨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开展对国内外不明飞行物的研究和探索;团结首都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北京UFO研究会筹建于1984年,1994年成为团体法人。本会严格按照科协的要求和社团管理的规范,进行组织…  相似文献   

12.
也说《圣经》与UFO●徐耀明1996年4期《飞碟探索》有一篇“UFO:“圣经”如是说”的文章。读后给人的感觉这不是在探索UFO,而是借题发挥的现代布道。UFO现象不是某家某派的专利,各种学说都有发言权;不论什么体系,包括宗教神学,只要在经典、传说中确...  相似文献   

13.
UFO是不明飞行物的英文缩写,它的含义,从广义讲是天空中一切不明原因或无法解释的飞行物,而狭义讲指外星人的飞行器。UFO研究者的首要任务是收集天空不明飞行物案例。可以从古籍记载中收集,也可以到不明飞行物发生地调查当地的目击者或到相关单位询问,如机场、...  相似文献   

14.
UFO 现场指导     
UFO现场指导曹莹行星、恒星、流星、鸟类和月亮,都曾被人们误认为是外星人的飞船。尽管媒体对UFO进行了广泛的报道,有一个重要的却早已认定的事实却很少提及:所有案例中的UFO至少90%是“误认平凡物体”(MPO)。纵观过去的UFO案例,有1/3以上是明...  相似文献   

15.
神秘的监视     
20世纪60年代末期 ,冷战正酣。前苏军某导弹基地雷达突告失灵 ,不明飞行物停留在基地周围久久不去。前苏联指责美国的间谋行径 ,而美国则矢口否认 ,真相究竟如何呢?不明飞行物(UFO)倘若仅仅是对飞机和机场感兴趣 ,尚可理解为外星人对飞行器的关心和好奇。但是UFO对那些重要的军事基地以及导弹、火箭、飞船的“关怀备至” ,就可能是别有用心了。1959年5月 ,前苏联乌拉尔导弹基地总参谋部的所有雷达突然失灵。一些飞行物在高空忽而闪电般地移动 ,忽而久驻不动 ,引起了前苏军的严重不安。1981年6月前苏联的西伯利亚也曾…  相似文献   

16.
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节。笔者在对UFO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每年的9月30日~10月5日期间,都是中国境内目击UFO活动的高发时期。七八十年代笔者收集到最早的发生在中国国庆节期间的UFO案例是1978年10月1日晚,一位叫张嘉鼎的干部在北京市郊的昌平县白浮泉,目击到一个发桔红色光的像脸盆一样的扁圆形东西。它毫无声息地悬在空中旋转着,直到23时左右,突然消失。第2个案例是1980年9月29日下午18时30分,李正洋在北京市西单十字路口附近发现在电报大楼上空,有一个橙红色、桔…  相似文献   

17.
关押外星人     
最新一期美国《明星周刊》报道说,美国政府的一份绝密文件表明,1993年9月的UFO(不明飞行物,亦称“飞碟”)空难中的外星幸存婴儿至今仍然活着。这位可爱的外星宝宝可能将面对冷酷无情的实验。政府方面的一位专家向畅销杂志《明星周刊》证实了这名外星小女孩依...  相似文献   

18.
UFO现象像一个幽灵 ,飘游于现实世界之中 ;又像一个奇迹 ,引导我们走向未来。在众多的UFO形态中 ,能变形的UFO的出现 ,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1999年第4期《飞碟探索》就登载了发生在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个变形UFO的目击案例。1999年4月15日上午10时左右 ,在成都市营口立交桥上空 ,出现了一个状似蚂蚱的物体 ,长约两米 ,通体呈黄褐色 ,边沿模糊 ,有一层淡淡的白光。令人惊奇的是 ,该物体不停地变化 ,先有点像蛇 ,半分钟以后 ,又变成了一个呈“大”字的人体。之后 ,又相继变幻出龙和其他动物的形状 ,几乎所有的生肖动物…  相似文献   

19.
农·田·怪·圈:·依·旧·扑·朔·迷·钱星博1978年,在研究UFO史上发生了一件划时代的大事。11月27日,在第33届联大特别政治委员会上,格林纳达政府提交了第126议题的决议草案——“联合国设立一个机构或一个局,负责进行和协调对不明飞行物及有关现...  相似文献   

20.
考察队由北京UFO研究会组织。考察原因《北京青年报》1999年12月12日登载UFO目击者同文明的案例。考察队的领队由我(周小强 ,下同———编辑注)担任 ,队员有胡尔平、赵建中、张靖平。我们在14时45分从北太平庄立交桥北口集合出发 ,15时30分左右到达昌平同文明家 ,对同文明先生进行采访。同先生除了把当时的经过描述一遍之外 ,还谈到他在农村时曾看到过一个像钻石一样的发光物在空中飞行。同先生填了一张UFO目击报告表 ,并到阳台上他发现UFO的地方指出具体方位和角度。阳台位于五层 ,朝南 ,西边放眼望去是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