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2年2月1日零点,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向全国人民拜年.他们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于2021年10月16日发射升空,计划于2022年4月返回.王亚平曾于2013年6月11~26日参与神舟十号飞船任务,目前已成为累计在轨时间最长的中国航天员.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飞天,翟志刚成为中国首位出舱的...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11月18日13点59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出舱后状态良好。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1月22日下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举行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开舱仪式。研制单位和搭载单位代表  相似文献   

3.
着陆场是航天员返回的场地。着陆场担负着对飞船再入轨迹的捕获、跟踪和测量,搜索并回收返回舱,对舱内的有效载荷进行处置以及对航天员出舱后进行医监医保、医疗救护和紧急护送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4.
云竹 《太空探索》2003,(1):18-19
在载人航天任务中,保证航天员生命安全是第一原则,因此,在回收救援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最大。对回收飞船和救护航天员的任务要求是快速、有效、安全。回收救援工作是多样而复杂的,有基本条件区别很大的飞船正常返回回收和应急返回回收,有陆上和海上回收援救,白天和夜间的回收援救,好坏天气条件下的回收援救等等。所以,要制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9月17日13:34,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我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顺利发射进驻空间站2021年6月17日09:22,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拖曳着红色尾焰,以一往无前之势冲入霄汉。之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6.
<正>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安全着陆。21时01分,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安全出舱,本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航天员第九次太空远征,也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自从6月5日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送入太空以来,  相似文献   

7.
对于载人地月转移任务,应急返回轨道是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的保障。针对载人混合轨道地月转移对安全性要求高的特点,基于载人地月混合轨道,提出了3种一次脉冲的应急返回轨道,即直接返回、即刻机动绕月返回及绕月后机动返回等模式。研究了不同时刻发生故障后,利用3种应急模式返回地球的转移时间和速度增量等特性,研究了载人地月转移全过程出现故障后的应急方式,总结了3种应急模式的应用特点及优劣,可为载人月球探测任务顶层任务分析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在太空飞行的神舟七号飞船与此前的6艘飞船相比,结构和外形没有本质区别,但为适应航天员出舱活动,还是进行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改进。飞船结构与机  相似文献   

9.
武苑 《国际太空》2012,(7):1-13
经过约13天的太空飞行,2012年6月29日10:03,神舟-9载人飞船(以下简称神舟-9)返回舱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主着陆场预定区域,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刘洋健康出舱.至此,天宫-1与神舟-9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全面实现了"准确进入轨道、精准操控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安全健康返回"的总目标,称得上"结果圆满、过程完美、成果丰硕".  相似文献   

10.
安权 《国际太空》2008,(3):17-22
□□出舱活动的安全是航天员、计划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关心的大问题。所有人员在航天员出舱活动之前都要设法消除各种隐患和危险因素,以保证航天员安全和顺利地完成出舱活动任务。1出舱活动中的危险因素分析要消除危险因素,首先要识别危险因素。下述是对出舱活动中各种  相似文献   

11.
11月7日,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为三名航天员颁发"航天功勋奖章"和证书。冰心曾说过:成功的花心,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牙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三名航天员的成长之路又一次验证了这席话。  相似文献   

12.
"神舟七号"飞船热控分系统设计和在轨性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出舱活动飞船热控设计难点,简要介绍了其热控方案,并对热控分系统在轨飞行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综合评估其在轨工作性能.飞行试验表明,飞船在待发及上升段、自主运行段、出舱活动段、返回再入段,热控分系统均具有良好的温度调控能力和适应能力,整船仪器设备温度及密封舱空气温湿度均满足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3.
记者:神七航天员选拔与以往有哪些不同?陈善广:神七航天员的选拔方案较神五、神六做了调整,因为神七首次进行太空出舱活动,无论从技术复杂性、操作复杂性还是从难度上来讲都是前所未有的。光是出舱之前的在轨操作和训练时间就长达十几个小时,对任务执行者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要求比以往更高。另外,第一次出舱活动面临的风险和遇到的问题会比预想的多,  相似文献   

14.
出舱活动使用的工具40.航天员出舱活动使用的工具有何特殊之处?分为几种类型?航天员出舱主要是为了进行设备维修、保养、检查和安装,因此他们像地球上的检修和安装工人一样要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由于出舱活动用的工具是在太空失重环境中使用,因此这种工具与地面上使用的不同。首先出舱活动工具要便于身穿航天服手上戴着航天手套的航天员使用,特别是这种工具的手柄要与加压手套的姿势相一致;另外这种工具只能一只手使用,航天员的另一只手则是用来克服操  相似文献   

15.
郭星 《国际太空》2006,(12):21-22
1 "阿波罗"航天员的经验 □□组织和设计出舱活动时要注意航天员、地面控制人员、设备和装备之间的整合.出舱活动设备和装备的设计应适合于任务的完成,不能让任务来适应设备和装备.  相似文献   

16.
神舟十号飞船安全地着陆后,大家都盼望航天员早点出舱,一睹太空勇士的风采。但是,直到着陆后85分钟,才看到状态良好的聂海胜、王亚平、张晓光依次出舱。航天员出舱时间为什么这样漫长呢?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出舱前需要完成哪些工作吧。在此期间,地面工作人员要完成航天员的出舱三步曲,具体安排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完成航天员的出舱活动任务,必须建设可以验证航天员出舱活动适应性的地面试验设备。文章描述了航天员出舱活动地面试验设备的系统构成、性能指标以及实现方法,给出了航天员出舱活动试验过程的实际过程曲线。试验结果表明:该地面试验设备可以满足航天员出舱活动试验任务的要求,拓宽了空间环境地面试验的领域范围,提升了空间环境地面模拟的能力,并为后续有人参与的空间环境地面试验提供了能力保证。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神舟飞船系列任务和空间站建设任务的稳步进行,中国航天员将面临频繁的在轨出舱作业任务,航天员出舱活动范围将逐渐增大,作业位置也将频繁变换,传统安全绳已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恒力矩弹簧驱动的航天员出舱可伸缩安全系绳设计方案,并优化设计方法。对可伸缩安全系绳的核心部分——驱动单元进行设计,研制航天员出舱可伸缩安全系绳样机,并完成功能性能、环境适应性和驱动单元寿命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可顺利完成钢丝绳收放,且实测收绳力、放绳力与理论值基本吻合。方案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可耐大量级振动和高低温环境等优点,其驱动单元满足10 000次的长寿命使用要求,可用于后续工程产品中。   相似文献   

19.
1 航天员出舱活动训练简介 1.1 出舱活动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航天员的出舱活动训练有基础训练和专门训练两种.基础训练是让航天员学会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和运动,当然也要包括如何穿脱舱外航天服;专门训练是学习如何完成出舱活动任务.  相似文献   

20.
雨水 《太空探索》2014,(1):64-65
<正>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长征二号F遥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乘员组由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飞船在轨飞行15天,飞船与目标飞行器先后进行1次自动交会对接和1次手控交会对接,并开展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和首次太空授课活动。6月26日8时07分,飞船按计划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安全着陆,航天员自主出舱,神舟十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期间,国内航天有关单位和各地航天集邮研究会等组织,根据任务节点制发了多种纪念邮品,可谓琳琅满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