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卫星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榜军 《卫星应用》2006,14(4):43-50
总结了中国航天50年来在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和卫星通信等主要卫星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介绍了它们在各领域国民经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展望了我国卫星应用各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我国资源卫星应用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卫星数据的生产与分发,总结了资源卫星数据在各领域应用中所取得的成绩,展望了我国资源卫星应用系统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卫星应用技术国际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在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发展重点,探讨了在卫星应用领域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提出了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化的发展重点和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卫星远程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坚 《卫星应用》2006,14(2):7-16
中国卫星远程教育从1986年至今经历了20年的发展历程,系统涉及领域不断扩大,技术手段不断进步。本文分别从综合性卫星远程教育系统、高等教育远程教育系统和中小学远程教育系统三个领域介绍了我国开展卫星远程教育主要的系统和单位,最后对卫星远程教育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小卫星星座的概念,研究和发展水平,指出小卫星星座具有单个小卫星无法替代的独特功能,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同时着重强调了它在军事上的重要意义,针对小卫星星座的自主运行,重点研究了星座自主导航和自主维持技术,最后针对我国小卫星星座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6.
发刊词     
《卫星应用》2010,(1):1-1
《卫星应用》创办17年来,作为跨领域、跨行业的内部综合性期刊,以“信息交流、服务决策,促进我国卫星应用事业发展”为宗旨,搭建起应用卫星研制部门与卫星应用单位之间的桥梁,刊登报道了大量各国航天政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返回式卫星遥感和科学试验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返回式卫星是一种用于国土普查的遥感卫星。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某研制成功3种型号的返回式卫星,并进行了17次发射。利用这种遥感卫星,我国进行了国土资源普查、大地测量以及河流海岸监测等方面的工作,获得了大批有价值的遥感资料。这些资料应用于城乡规划、水利建设、地质资源勘探以及考古等不同领域,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葛榜军 《卫星应用》2003,11(1):6-13
2002年我国卫星应用和应用卫星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但有12颗卫星在轨运行,成为中国有史以来在轨卫星最多的时期,而且在卫星应用的技术水平、产业化建设和向国民经济各领域深入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可称为成果辉煌的一年。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府已把卫星应用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之一。《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明确指出,中国航天由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紧密联系、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的三大部分组成。这不仅与世界航天观念接轨,还统一了我国各界对航天范畴的认识,使我国从事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研究的部门、机构确立了自己在中国航天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卫星应用产业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卫星应用产业化首先要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多种功能和多种轨道、由多种卫星系统组成的空间基础设施(卫星通信系统、对地观测体系等),建成天地协调配套的卫…  相似文献   

10.
《卫星应用》2010,(1):F0003-F0003
《卫星应用》(内刊)创刊于1993年,在各级领导、专家和广大作者、读者的大力支持下,《卫星应用》不断成长,影响日益扩大。编辑部人员秉承“信息交流、服务决策,促进我国卫星应用事业发展”的办刊宗旨,认真履行职责,力争把国内外卫星应用各领域的新政策、新技术、新进展及时呈现给读者,搭建起了业界领导、卫星制造企业、卫星应用企业间信息交流、互动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从卫星成本预测的决策对象分析入手,研究了卫星工程和卫星成本的结构,同时进一步分析阐述了卫星成本预测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之上,把在其它领域应用较为广泛而且成熟的动态建模的思想及技术引入到了卫星成本预测模型之中,并结合卫星自身特点,对适合于卫星领域成本预测的动态模结构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获得了一种动态建模结构。  相似文献   

12.
根据目前国内遥感卫星的发展现状和要求,将总线结构和数据编组概念引入数据传输系统领域,提出了一种适合于星载多遥感器的数据传输和数据接口技术,以便于规范和加快我国遥感卫星的研制速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针对传统故障诊断方法能力不足的缺点,开展基于领域知识图谱的卫星故障辅助诊断与处置方法研究,突破卫星故障领域知识图谱构建关键技术,关联固化卫星系统多维专家知识,构建卫星故障领域知识图谱,进而实现结合卫星故障知识信息的卫星故障推理分析和辅助诊断处置,提升复杂故障场景下的卫星故障诊断效率与处置能力。本文提出的方法为保障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的在轨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一种新的故障辅助诊断与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 我国2008年共发射了1艘载人飞船、1颗数据中继卫星、1颗通信卫星、2颗气象卫星、4颗遥感卫星和4颗科学技术卫星。 4月25日,长征3C火箭在西昌发射了我国第一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1号01星,这也是长征3C新型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该卫星填补了我国数据中继卫星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依靠已有的气象、资源、海洋、环境减灾和高分等系列的民用卫星并利用其轨道高、覆盖范围广的优势,为我国防灾减灾事业贡献了重要的力量。但总体而言,我国现有卫星体系缺乏对自然灾害进行对地观测的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星座化高时效组网观测能力尚未形成,还不能满足多用户提出的减灾防灾需求。为此,本文在国家某民用遥感专项工程论证的背景下,提出了一种用于防灾减灾领域的多用户对地观测遥感卫星体系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琦 《中国航天》1996,(1):14-18
国外卫星领域的最新进展王琦近年来全球政治格局的变化,对卫星领域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局部战争的威胁在上升,因而军用卫星领域的发展有所变化:其一,军用卫星已从战略应用为主逐渐转向战区应用为主。较典型的例子是美国将战略预警国防支援计划改进为具有全球各...  相似文献   

17.
未来智能化网络化多功能卫星系统技术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占胜 《上海航天》2021,38(3):63-67
我国卫星领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正面临技术创新突破的关键时期。以美国“星链”为代表的大规模星座系统的出现,展现了互联网+航天时代的前景雏形。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神经网络、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挖掘等成果转化应用,可大幅提升卫星自主运行、星上数据处理以及多任务适应能力。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外典型卫星系统发展进行深入解剖,从未来卫星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功能特点分析技术发展布局、应用模式创新和研产模式转型等影响,提出适应上述改变的举措建议,为我国卫星技术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小卫星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兼谈卫星设计思想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卫星问世至今已有20年。文章简要总结了小卫星技术的历史发展概况,论述小卫星各种分类方法和小卫星所具有的优势,以及由于小卫星出现,引起卫星设计思想的演变。最后讨论小卫星应用的三大领域。  相似文献   

19.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是以我国为主研制的第一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其主要任务是用先进的空间遥感技术,为调查、开发、利用和管理国土资源服务,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农、林、牧、水利、地矿、测绘、海洋、环境监测、灾害监测、气象、交通选线等国民经济众多领域。 1999年10月14日11时16分,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顺利升空,将我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送入轨道,卫星顺利地展开太阳电池阵,建立了正确的对地指向和正常的轨道运行工作状态。第二天,我国地面站接收到良好的地面图像。到200…  相似文献   

20.
《航天》2010,(11):48-49
2010年7月19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对外发布嫦娥一号科学研究成果。从2007年10月24日,我国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至2009年3月1日,卫星成功受控撞月。经过为期一年零四个月的在轨运行,嫦娥一号卫星搭载的8台有效载荷共获得原始数据约1.37TB,目前已获得经各种校正和处理后生成的数据产品约5.13TB,并且取得了以国际先进的全月影像图和三维地形图等为代表的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