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舰艇综合防御能力的提高,要求未来反舰导弹具有更强的突防能力。在未来海上局部战争中,绝大多数亚音速反舰导弹将难以满足作战需要,现役的几种超音速反舰导弹,由于自身体积大、红外特征明显、抗干扰性能较差等缺陷,其作战威力也将大打折扣。因此,目前世界各国正积极采用新技术,开发和研制速度高、射程远、精度准、体积小的新型超音速反舰导弹,以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和打击威力。未来反舰导弹可能采用的新技术主要表现在推进技术、制导技术、智能化技术和隐身技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现代反舰导弹正向系列化、远射程、高速度、隐形化方向发展,并已成为对海作战的重要武器。中国台湾历来重视海军舰艇导弹化的进程,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引进和自行研制反舰导弹,近年来更是加快了改进与升级的速度。经过30余年的苦心经营,通过外购、仿制和自研等途径,台湾反舰导弹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如果将来美国与苏联或某个第三世界国家发生冲突,那末,这种冲突必将象马岛战争那样成为大规模的空战或导弹战.因此,舰队防空是提高海军作战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而新舰艇首先应是一种非常有力的防空装置.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质心式干扰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干扰效果评估准则,建立了舰艇对反舰导弹质心干扰效果模型,该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箔条、导弹、舰艇之间的动态关系,为舰艇进行快速机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仿真显示舰艇的准确机动能有效地提高干扰效果。  相似文献   

5.
英国Vosper Thornycroft (VT)有限公司已与英国皇家海军签订了一份关于设计和生产用于直布罗陀海峡防御的陆基反舰导弹系统的合同。这个完全自主、可从陆地、海上和空中运到海岸发射阵地的新型武器系统以飞鱼 MM-38面面导弹为基础,其出口型号称为神剑(Excalibur)。合同包括研制和生产工程车辆以及通常由舰艇提供的所有其它设施。该系统还保留了飞鱼原有的可在浮动平台上发射的能力。 陆基反舰导弹系统虽然并不是一种新武器,但是能对装有先进的面面导弹的水面舰艇构成极大的威胁。即使被发现,该陆基系统也几乎不会遭到面面导弹的攻击。陆基反舰导弹不易被攻击  相似文献   

6.
南大西洋战争和海湾战争,无疑已引起了人们对反舰导弹的极大兴趣。有关国家正在把相当大的精力用于改进面面导弹的作战能力,期望面面导弹能有一个新的突破,以  相似文献   

7.
法国改进飞鱼反舰导弹法国宇航公司已开始交付出口的改进2型飞鱼反舰导弹。2型飞鱼导弹在导引头、惯导系统和控制计算机中采用了数字技术。这种导弹已在法国海军中服役,其国外用户有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和马来西亚。改进2型飞鱼导弹使用的是法国达索公司的主动脉冲频...  相似文献   

8.
1982年的马岛战争和最近伊拉克在海湾战争中用两枚AM39“飞鱼”导弹攻击美国“斯塔克”号护卫舰,使人们认识到在战舰和支援舰艇上装备反应时间极短的点防御武器系统是完全有必要的.像美国的“方阵”这样的速射加农炮系统是有效的,但这种系统重量重,且要保证全方位地防御威胁,则需两套系统.因此,这种系统不适于装备小型军舰.垂直发射导弹能保证全方位覆盖,更适于对付各种威胁,因此,现代海军正转向选择这种武器系统.  相似文献   

9.
舰载烟幕弹的最佳使用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激光制导反舰导弹的作战使用过程 ,依据侦察探测的倒立方律及对导弹的捕捉概率 ,探讨舰载烟幕弹的最佳使用时机问题 ,指出应充分利用舰艇C3I系统的综合信息 ,由舰指挥员负责实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台湾反舰导弹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武 《中国航天》2001,(9):41-44
现代反舰导弹正向系列化、远射程、高速度、隐形化方向发展,并已成为对海作战的重要武器。中国台湾历来重视海军舰艇导弹化的进程,从 20世纪 70年代起就开始引进和自行研制反舰导弹,近年来更是加快了改进与升级的速度。经过 30余年的苦心经营,通过外购、仿制和自研等途径,台湾反舰导弹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种类与性能   20世纪 70年代末,台湾仿造以色列的“迦伯列”反舰导弹,研制成功“雄风” 1型近程反舰导弹; 90年代初自制成功“雄风” 2型中程反舰导弹; 1997年,又从美国购入 AGM- 84“捕鲸叉”反舰导弹…  相似文献   

11.
1967年以来的所有海战都证实了反舰导弹的威胁在日益增长。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又确定无疑地证实了这种武器的杀伤效果。估计目前全世界在役的掠海导弹有9000多枚,因此,面对这种威胁,战舰,甚至快速攻击舰都绝对有必要配备某种形式的能有效拦截反舰导弹的自卫武器。以掠海高度接近目标的导弹或从高空接近目标然后俯冲攻击的导弹,在其大部分飞行时间内通常都保持电子静默,然后再接通其主动末段寻的系统。反舰导弹的雷达反射截面常常只有0.1米~2而且飞行速度很快(目前反舰导弹的飞行速度为M0.7~M2,不久的将来将会达到M3),具有高度机动性,因此很难探测、跟踪和拦截,尤其是在严重的电子对抗环境下。  相似文献   

12.
反舰导弹面临的电子对抗威胁环境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舰艇和反舰导弹之争,实质上是作战双方电子战实力的较量。越来越完善的近程电子防御系统,正取得重大进展的早期攻击新体制——“协同交战能力”(CEC)系统和正在拟议中的“战区作战能力”新系统,都将使未来反舰导弹面临恶劣的电子战环境,反舰导弹平台将无法对舰艇实施近程攻击。因此21世纪的反舰导弹应具有远程——自寻的——隐蔽攻击目标的能力,这要求反舰导弹电子对抗能力必须上一个新台阶。采用具有极强抗干扰能力的主/被动雷达复合末制导体制的反舰导弹是实用而现实的,并将在未来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未来战争中的舰艇隐身技术,电子干扰设备的新进展及其对反舰导弹的威胁,提出和分析了反舰导弹武器系统为适应现代战争环境必须提高突防能力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Bray.  R.  吴素珍 《上海航天》1989,(4):11-16
当前,诸如坦克、舰艇和机场之类的高价目标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空中威胁,它们包括固定和旋转翼有人驾驶攻击机、侦察和目标指示遥控飞行器(RPV),以及从小型反坦克导弹、中型掠海反舰导弹,直至大面积投放非地区性和跑道轰炸炸弹的大型巡航导弹等各种制导武器.更为严重的威胁是,(在任何大规模战争中)这些系统都不是靠单独使用飞机和制导武器,而是用协同攻击来使防御陷入困境.同时,它们都将得到其它特制系统的支援来攻击防御方或给防御造成更大困难.  相似文献   

15.
当前海军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如何增加舰艇的导弹载弹量.有一个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饱和攻击可能会挫败舰艇的防务,这一点已经在圣卡诺斯海峡南大西洋战争期间得到证实.人们也意识到除非舰艇的弹舱有足够的体积和载重能力,否则它不可能提供所需要的导弹数目,特别是对于具有重新装填能力的大体积导弹系统.目前,许多发射系统不是受导弹发射架上发射箱的数量的限制,就是受每一个系统的重新装填弹库的容量的限制.但是,那些有重新装填能力的系统也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缺点.  相似文献   

16.
冲淡干扰对某型反舰导弹选择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不同条件下某型反舰导弹对实施冲淡干扰的舰艇的选择捕捉仿真过程 ,描述了冲淡干扰对该型导弹选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战斧多用途巡航导弹是一个导弹系列,它不仅能从不同的发射平台(如水面舰艇、潜水艇、陆地)发射,而且具有打击战略和战术目标的双重能力。 根据发射位置的不同,战斧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海射型,包括BGM-109A(对陆攻击核导弹)、BGM-109B(反舰导弹)和BGM-109C(对陆攻击常规导弹)。第二种是陆射型,即BGM-109G(为欧洲战场研制的地地核导弹)。第三种是美空海军联合发展的空射型,即战斧中程空射巡航导弹,又叫作战斧Ⅱ,其中AGM-109H为美国空军的机场攻击导弹;AGM-109L为美国海军的反舰/对地攻击导弹。下面分别介绍BGM-109A、BGM-109B、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局部战争的热点逐渐由陆地转移到海上,作为海战的高精度武器之一-反舰导弹,由于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已装备到各型舰艇及飞机上,对水面兵力构成极大威胁。从影响导弹设计因素-平台、射击距离、导弹速度、制导系统及战斗部等多方面因素,评估反舰导弹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反舰导弹防御当前的反舰导弹能够以300米/秒左右的速度飞行,而即将出现的下一代超音速反舰导弹的速度将大大提高,可能超过400米/秒。而且它们的尺寸将变小(直径不过0.45米,长度约4~5米),又由于掠海飞行,所以很难用武器拦截和摧毁它们。目前海军的反导弹防御系统方案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使用反导弹的导弹,它们由舰载跟踪与火控系统导引或有弹上自导系统,不一定遵循严格的弹道飞行。第二种反舰导弹防御武器是用一组火炮,例如,美国和英国海军所采用“方阵”  相似文献   

20.
反舰导弹,特别是掠海导弹,应列为对舰船最厉害的威胁之一。在某些意义上,掠海导弹已取代了大型舰炮。而且从作战使用上,其效果比重炮要好得多。另一种传统的海军武器鱼雷,也将不可避免地把它的反舰角色让位给导弹。水面舰船目前的处境已经不妙,而机动飞行的超音速导弹的出现还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