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旱情就是命令,需求就是市场。从今年1月至5月15日,航天四院41所西安四凯增雨防雹火箭公司在4个多月中,共生产火箭发射系统200部,火箭弹5500枚,创造销售产值1700余万元,创造了建厂10年来的同期最好效益。今年,我国不少地区出现了旱情。严重的干旱给全国的农业生产及其它行业的正常运转带来了不利影响。人们对水的渴望变得尤为迫切,人工增雨成为各地气象部门争相采用的重要手段。我国自1958年开展人工降雨试验,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开始是用飞机向云层中播撒催化剂,费用高,并受增雨云系的限制。之后采…  相似文献   

2.
根据增雨防雹火箭系统总体提出的技术指标,利用常用的电路设计技术,开发研制了增雨防雹火箭发射控制装置,经高低温和运输试验,以及实际应用证明,该系统安全可靠,准确快速,并且便于携带,易于维修。  相似文献   

3.
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设计及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人工影响天气的基本原理,阐述了人工增雨防雹概念及其对火箭作业系统的技术要求,介绍了WR-1B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和试验作业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MiraculouslySeedingCloudsandHigh-EffectivelyRain-makingandHailDlspellingbyWR-1BAnti-hailRocketOperationSystemMadeinthe41stInstituteofCASC.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一研究所开发研制生产的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是“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重点企业重点技术开发项目”和“国家重点企水军转民技术开发项目”.它是人工影响天气的新一代作业工具,与气象观测系统配套,可独立实施大规模人工增雨、防雹、增雪等项目。其中VqLIB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已于1994年7月通过中国气象局和航天工业总公司联合主持…  相似文献   

5.
持续的高温炙烤着炎热的大地,浙江地区及安徽省出现了多年来罕见的旱情,7月ll目在浙江的觉山,上虞、诸暨和安徽的黄山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人工降雨炮射,共发射了近千发炮弹,使这些地区的雨量普遍较大,大大缓解了这些地区的旱情。由于人工降雨的保护范围较大.且都在杭州民航的指挥区域里,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新型增雨防雹火箭需要,在原单一电子延时点火机构的基础上进行了电路改进,设计了功耗小,电压低,可同时提供多个时序的电子延时装置,满足了多次点火要求,该装置已经过飞行前的各种地面试验的考核。  相似文献   

7.
“重大自然灾害监测评估业务运行系统的建立”是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课题,该系统的建立对提高我国防洪减灾工作的水平有重大意义,特别是通过近年来的试运行,对洪涝灾情、旱情、林(草)火情、雪灾进行监测评估,在我国防灾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广义复杂性分配法对火箭的可靠性指标进行了分配,在可靠性增长试验的基础上,应用Gompertz模型评估和分析了火箭单元的可靠性增长趋势。实际算例表明,对增雨防雹火箭及其单元,采用上述可靠性分配方法和可靠性增长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黄希 《航天》2009,(11):9-13
威武雄壮的新型导弹方队、充满高科技元素的“神舟飞天”彩车、步伐矫健的航天科技游行队伍、热烈喜庆的大红宫灯、严阵以待的增雨防雹火箭、太空多颗在轨运行的卫星确保国庆盛况广播电视直播安全顺畅。  相似文献   

10.
环境减灾-1A、1B卫星于2008年9月6日发射升空,至2013年7月20日,2颗卫星的4台宽覆盖多光谱CCD相机、1台超光谱成像仪(HSI)和1台红外相机(IRS)已在轨稳定工作近5年,共获取超过61万景2级地面遥感图像数据。文章对在轨运行的光学载荷遥测参数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DC/DC电压遥测变化量不超过5%,关键光机部位温度遥测变化量小于2.25℃,转动部件电压和电流遥测变化量小于1%,遥测参数均在设计范围内,显示光学载荷在轨稳定正常工作。最后,综合分析了光学载荷图像数据应用情况,分析表明:光学载荷图像数据具有较强的地物影像分类、提取和分辨能力,与国外同类卫星比较,水体识别符合度达到90%以上,旱情分级符合度大于66%,光谱分辨率达到5nm,积雪范围提取精度达到90%以上,在各类应用领域发挥了较大的效能。  相似文献   

11.
金属型冒口尺寸较大,不仅浪费金属液而且清理费用高,同时还不易保证铸件内部质量。采用了浮珠保温冒口后,使铸件得到了良好的补缩,提高了铸件的内部质量;由于冒口直径的缩小节约了铝液,给清理工作带来了很大方便,降低了铸件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与抛物面天线相比,普通短背射天线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等优点。但带宽约为3%太窄。我们提出一种改进型短背射天线,改善了相位特性,扩展了工作频率,提高了增益。主要的改进是①修改了主反射器的面形,②增加了二个副反射器。文中给出了方向图的计算公式和方向图。从实验得出了最佳的设计数据,实验表明,天线增益>17dB,在20%带宽内VSWR<1.5。本天线具有左右旋双圆极化特性,适于遥测采用分集接收技术,提高系统的精度,扩大了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腾月 《航天》2013,(12):38-39
或许不少人在童年时都有数星星的经历。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天上的星星多得数不清。但是,现今城市夜空中的星星越来越好数了,因为城市的夜空越来越亮,稍暗一点的星星就看不见了,只能在天空中看见几十颗特别明亮的星星。不仅城市的夜空如此,城市附近的夜空也被污染得越来越明亮了。当一些偏僻的地区成为旅游胜地之后,日渐增多灯光也令当地的夜空越来越单调了。为了让人们意识到保护夜空的重要性,国际夜空保护组织从2010年开始举办“地球和天空”国际摄影大赛。2013年是第四届,最近大赛结果揭晓。评委从参赛的710幅作品中,选出了10幅获奖作品,其中有5幅获奖作品向人们展示了美丽的夜空景象,而另外5幅作品则展示了光污染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面AIS设备覆盖范围有限,无法满足远洋航运船舶对AIS技术的迫切需求,提出了一种可搭载于低轨卫星的双通道星载AIS接收机,首先,针对低轨卫星的工作平台,分析了星载AIS接收机的链路、灵敏度指标和多普勒频移,得到了在低轨卫星平台上对AIS接收机的增益指标要求和面对的难题,由此开展了星载AIS接收机的方案设计,对其组成架构、硬件平台和解调算法进行了介绍,提出了一种双通道AIS接收机,可同时解调四个频道,硬件平台采用了可重构的思路,对AIS信号的解调算法进行了简单阐述。对工程实现产品进行了地面灵敏度指标测试,并搭载卫星在轨接收数据。结果表明双通道同时覆盖四频道的设计,增加了AIS信号的接收数据量,并且可重构的软硬件平台和先进的解调算法,降低了硬件开销,提高了可靠性,为星载AIS技术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当频偏大于500kHZ时,目前还无法用仪器直接测量。高码率遥测发射机的频偏大于700kHz,文章提出了采用频谱仪和计数器间接测量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发射机频偏及频响的测试问题,阐述了测试原理,并且组建了自动化测试系统,对测试误差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总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6.
研究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无人机航拍图像目标检测算法,首先介绍目标检测算法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并对其特征提取网络进行改进,采用稠密特征提取网络替换原网络的主干特征提取网络,提高算法的特征提取能力,从而提升了算法的检测精度。针对网络实时性问题,在算法中引入分组卷积,极大地减少了网络参数量,提升了网络推理速度。为解决训练中出现的正负样本不均衡问题,利用焦点损失(Focal Loss)改进了原算法的损失函数,进一步提升了网络的收敛速度和精度。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改进算法在目标检测精度上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可展机构展开运动过程中的不同步现象,提出了一种同步可展机构,并对机构进行了构型设计与运动学分析。首先,将同步齿轮传动与连杆机构相结合,基于锥齿轮的闭合传动原理,设计了一种可确保杆件同步运动的同步可展机构。其次,基于G K公式,计算了机构的自由度。然后,根据同步可展机构的阵列组合方式,构建了三类同步可展体系。进一步建立机构在全局坐标系下的运动学分析模型,利用传递矩阵法对机构整体进行了运动学方程推导,并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最后,基于ADAMS对机构的运动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机构能够实现单自由度精确同步展开,体现了机构在运动过程中的规律性和对称性。基于ADAMS 的展开运动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同步可展机构构型设计的合理性及所建立的分析模型的正确性。这种构型设计与分析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同步可展机构及体系。  相似文献   

18.
日月 《航天》2009,(12):54-55
1971年的“阿波罗”14号登月任务中,航天员除了指令长谢波德外、还有指令舱驾驶员罗萨少校,以及登月舱驾驶员米切尔少校。有了谢泼德这样出色的同伴,埃德加·米切尔感觉心里踏实多了,他说,他们一路上特别轻松,“从地球到月球的路很漫长,也很不容易,但我们还是平稳地着陆了。”  相似文献   

19.
神舟五号飞船已完成载人飞行试验,轨道舱现已留轨数月,目前数管分系统所有设备工作正常,圆满完成了程序控制和数据管理任务,飞行试验获得了大量的实时、延时遥测数据和黑匣子存储数据。本文介绍了数管分系统的主要技术状态,研制过程及所采用的开发技术,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最后对所采用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针对组合动力水平起飞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开展了上升段轨迹优化模型设计与轨迹优化方法研究。首先,针对跨大空/速域飞行须采用多种动力形式协调工作这一问题,考虑动力/气动/轨迹/指标间的复杂耦合关系,建立了运载器动力和气动模型。其次,为降低轨迹优化问题的求解难度,设计了一种全新的飞行剖面,实现了关键优化参数的提取和攻角约束的自动满足,减少了优化算法需要处理的约束数量。然后,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完成求解;在收敛性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强化学习机制对PSO寻优过程进行自主智能控制,从本质上提升了PSO算法的求解效率。最后通过数学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