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动态新闻     
《航天器工程》2012,21(4):4+25+50+77+99+110+129-130
“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主镜低温试验完成 据NASA网站2012年6月6日报道,NASA完成了“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18个主镜的低温测试。在马歇尔航天中心的X射线和低温设备中,该望远镜被放在-248℃的环境中接受测试。研究人员通过反射到传感器的激光来测量望远镜主镜形状随温度的变化。全面展开时,“詹姆斯-韦伯”望远镜的尺寸超过“哈勃”的6倍,它观测的距离更远,可观测到遥远星系的光。该望远镜有18个6边形的镀金主镜,其背面被镂空并采用肋状支撑,比“哈勃”质量更轻,同时保持了精确的形状。  相似文献   

2.
《航天器工程》2012,21(4):72-72
据新华网2012年7月12日消息,美国科学家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发现了冥王星的第5颗卫星,它也是至今发现的最小的冥王星卫星。新发现的这颗卫星被称为P5,目前还没有正式命名,虽然通过“哈勃”望远镜只能看到一个淡淡的斑点,但据科学家估计,这颗小卫星的直径约为9~24km。  相似文献   

3.
行仁 《中国航天》2003,(11):27-30
美国航宇局用于天文观测的最后一个“大观测台”天文卫星———“空间红外望远镜设施”(SIRTF)在推迟几年之后,终于在8月25日由一枚德尔它2重型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发射升空。卫星进入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这次发射也是德尔它火箭计划的第300次发射。耗资12亿美元的SIRTF卫星将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进行红外天文观测,将使美国航宇局同时具备光学(哈勃太空望远镜)、X射线(钱德拉X射线观测台)和红外(SIRTF)空间天文观测能力。科学家们希望SIRTF能拍摄到在视觉和科学上都同哈勃拍摄的一样壮观的图像。  相似文献   

4.
哈勃发现黑洞存在的证据哈勃空间望远镜发回的信息表明,在一个遥远的星系的中心确定存在“黑洞”。NASA负责天体物理学的一位官员称:“相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其他发现而言,这一发现是迄今为止最有意义的”。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黑洞”是已自我毁灭的星体的...  相似文献   

5.
谢懿 《航天》2009,(7):24-27
每过十年,美国的天文学家就会对未来进行一次规划,列出他们最想要的东西。这一做法便得美国天文学界在最核心的问题上形成了统一战线,可以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在2000年天文学家们公布的清单上,下一代空间叠远镜占据了显赫的位置,它将接替哈勃空间望远镜(HST)挑起美国天文学的大梁,并且使得美国天文学继续保持“领跑”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罗山珍 《航天员》2009,(3):22-25
屈指一数,哈勃空间望远镜漂泊太空已19年有余。在漫长而短暂的19年里,“哈勃”完成了88万多次宇宙观测,并对29万个宇宙天体拍摄了57万多张照片。这些被“哈勃”捕捉到的天体现象或宇宙奇观,不仅震撼眼球,而且震撼心灵——原来在那遥远得有些不敢想象的太空中,竟然存在着如此多数不胜数的壮丽景象。本刊特从“哈勃”拍摄的众多照片中,精选出极少数的经典作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知识资料窗     
知识资料窗哈勃空间望远镜哈勃空间望远镜(HubbleSpaceTelescope)由美国航宇局和欧洲空间局共同研制,于1990年4月25日用美国的发现号航天飞机(STS-31飞行)送入太空,轨道高度为587公里,倾角28.5度。哈勃空间望远镜重约11...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2009,(7):38-39
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5月11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执行“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在轨维护任务.以延长这座给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带来革命的望远镜的寿命。此次飞行任务代号为STS-125。机上乘有7位宇航员。维护成功后.“哈勃”将能再工作至少5年.即至少能工作到2014年。在此之后.它将由更为先进的“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取代。  相似文献   

9.
王若衡 《航天》2010,(6):32-33
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目前国际先进技术已经实现了在轨维修卫星,而且还将实现为在轨卫星填注燃料。最好的例子就是美国的哈勃空间望远镜,经过维修,"哈勃"的寿命延长了5年。而这一切要归功于航天飞机。目前,美国航宇局戈达德空间中心的工程师们正在开发一种在轨试验台,利用从哈勃空间望远镜维修任务获得的经验,来验证卫星燃料补给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陆小旭 《航天员》2009,(3):30-31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只“眼睛”——哈勃空间望远镜,它能极其清晰地看到遥远的星体或星云,不仅可以观察到几十亿光年以外的物体,还能由此了解几十亿年前发生的事情——天文学家们正利用这只“眼睛”实现着种种奇迹。“哈勃”究竟是什么?为何它如此独特?它如何生成如此清晰的图像?我们将深入了解这种堪称天文学史上革命性一页的神奇设备。  相似文献   

11.
司马杭仁 《航天》2009,(12):48-50
至今,人类没有发射过专门的空间探测器去拜访天王星和海王星,只是美国旅行者-2探测器在1986年和1989年分别飞越天王星与海王星时进行了走马观花式的近距离顺路探测,以及用哈勃空间望远镜对它们进行了天文观测。  相似文献   

12.
<正>哈勃空间望远镜是一台可观测从近红外线到紫外线(含可见光)范围的轨道观测台。该观测台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欧洲空间局(ESA)共同组织管理,是一项大型、复杂的航天工程。哈勃空间望远镜被公认为一项科学奇迹,其观测能力和产生的科研成果已得到全世界的广泛认可。哈勃空间望远镜工程深受科技、经济、政治和工程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谢懿编译 《航天》2011,(7):58-59
约翰内斯·开普勒破解了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现在以他名字命名的一个探测器则正在搜寻其他的行星系统。2009年3月6日,一枚联合发射同盟公司的德尔它Ⅱ型火箭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呼啸着直插夜空。它上面携带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载荷,从技术上讲是一架1米的施密特望远镜和42个电荷耦合器件(CCD)——开普勒空间望远镜(下文简称“开普勒”)。  相似文献   

14.
李鉴 《航天》2009,(7):18-23
哈勃空间望远镜飞驰在太空的身影,已经成为了天文学的最佳形象代言人。在过去的19年里.哈勃空间望远镜完成了88万多次字宙观测,对2.9万个宇宙天体拍摄了57万多张照片.在google上搜索。  相似文献   

15.
姚清 《航天员》2009,(3):26-29
迄今为止,哈勃空间望远镜在距地球约56:3千米的轨道上,以28000千米/小时(比汽车约快150倍)的速度绕地飞行了10万多圈,期间共采集数据资料39兆兆字节,足以塞满两个美国国会图书馆。天文学家依据“哈勃”的观测资料,已发布了超过7500多份科学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6.
北京时间2009年5月12日,NASA派出STS-125任务组,实施哈勃空间望远镜第5次。也是最后一次大型“手术”。“手术”后的“哈勃”,功能比刚刚升空时强大90倍,人们不再为其2014年退役前的健康状况担忧。“哈勃”的“继任者”预计2013年送入运行轨道,而中国自主研制的首台空间望远镜——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则计划于2011年左右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7.
阳光 《航天》2009,(7):14-17
一架航天飞机,七名训练有素的航天员,重达数吨的仪器设备.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在轨空间望远镜和绕地球197圈.越过800万千米的太空旅程.这就是哈勃望远镜最后一次在轨维护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8.
美国6月11日发射的“伽马射线大区域空间望远镜”(GLAST)已顺利通过在轨测试。开始对剧烈而变幻莫测的宇宙伽马射线进行观测。与此同时,美国航空航天局于8月26日宣布重新命名该望远镜。新名字为“费米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为的是纪念高能物理学领域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19.
司马杭仁 《航天》2009,(5):48-50
科学家从哈勃空间望远镜在2008年5月9日拍摄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图像中发现,木星上一个白色气漩变成了深红色,出现第3个红斑,天文学家将这些红斑称作“行星麻疹”。木星大气中经常会出现剧烈的风暴,不过最大风暴为什么是红颜色至今仍是个谜。早期的观测资料指出,大红斑持续了200年到350年,小红斑在2006年出现。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最新图片也支持木星正在经历全球气候变化的观点。这颗巨大的行星赤道附近不断升温和南极持续变冷,将打破南半球的平衡,导致急流变得更加疯狂,并产生新风暴。  相似文献   

20.
哈勃空间望远镜是空间天文学发展史上最为雄心勃勃、最重要的工程之一。它带有许多先进仪器,使天文学家能在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区内更清楚、更详细地观测宇宙,这是使用地面观测设备所无法实现的。它还能在空间长期运行,并将在轨道上进行维修和改进。本文概述了它的任务、构造及科学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