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庞之浩 《航天》2010,(9):36-39
2010年2月8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上天,为国际空间站送去了第三个、也是最后的节点舱——“宁静”号节点3号舱,以及欧洲“嘹望塔”号观测舱。这标志着国际空间站非俄罗斯舱段的建造已完成,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工程已完成了90%。此后,航天飞机还将执行4次国际空间站任务。届时,耗时25年、花费数百亿美元的国际空间站将基本建成,航天飞机也将光荣退役。  相似文献   

2.
庞之浩 《航天员》2010,(6):32-37
2010年,世界载人航天活动发展平稳,美国进行了3次航天飞机发射,先后把欧洲的"宁静"号节点舱-3(Tranquility Node 3)、"瞭望塔"号观测舱(Cupola)、"欧洲机械臂"(ERA)和俄罗斯的"黎明"号研究舱(Rassvet)送上了国际空间站,并试射了第1艘私营公司研制的"龙"(Dragon)飞船。俄罗斯发射了4艘载人飞船和5艘货运飞船,其中包括首艘数字化宇宙飞船——"联盟TMA-01M"。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2000,(3):37
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商业性舱段——企业号可能在 2 0 0 3年发射国际空间站上将建“商品房”  美国太空居室公司和俄罗斯能源科研生产航天中心准备建造一个舱段 ,并将其安装到国际空间站上。该舱称为企业号 ,除用于商业微重力试验外 ,还将设一个演播室 ,用于电视和因特网广播。其中后一项业务可能将与一家因特网空间新闻与信息服务商联手。企业号舱将是国际空间站上的第一个私营商业舱段 ,太空居室公司总裁称之为“轨道上的第一间商品房”。企业号舱需要 1亿美元的投资。它将由质子号运载火箭发射 ,并与国际空间站上的俄罗斯部分相连 ,预计…  相似文献   

4.
空间站建造规模庞大,结构极为复杂,因此在其建造和应用过程中难免出现设备故障、人为失误以及意外事故。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多舱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超期服役10年,期间出现故障千余次;国际空间站建站以来的十年间,也是故障频发,本文将从舱外作业和舱内作业两方面分别讨论这两个空间站的建造和维修情况。  相似文献   

5.
邸乃庸 《航天》2009,(7):38-41
2001年航天员承担了更为繁重的太空建筑任务.为国际空间站增添了三个舱段(美国命运号实验舱、美国探索号气闸舱和俄罗斯码头号对接舱)和一只手臂(第一套遥控机械臂系统).  相似文献   

6.
2008年2月7日,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搭载着欧空局研制的哥伦布舱升空,并成功地将其安装在国际空间站上。哥伦布舱装备了多种仪器设备,为人类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哥伦布舱内搭载的"生物实验室"机柜安装了一台具有实时在线检测能力的分析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的过程产物进行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7.
美国太空居室公司和俄罗斯能源科研生产航天中心准备建造一个舱段,并将其安装到国际空间站上。该舱称为企业号,除用于商业微重力试验外,还将设一个演播室,用于电视和因特网广播。其中后一项业务可能将与一家因特网空间新闻与信息服务商联手。企业号舱将是国际空间站上的第一个私营商业舱段,太空居室公司总裁称之为“轨道上的第一间商品房”。企业号舱需要1亿美元的投资。它将由质子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国际空间站上的俄罗斯部分相连,预计将取代俄原拟在2003年发射并与曙  相似文献   

8.
2007年是国际空间站加紧建设的重要之年,共有3架航天飞机、3艘货运飞船和2艘联盟飞船对接空间站,全年累计进行舱外活动高达22次,“和谐”号连接舱、新结构组件和太阳能电池板纷纷就位,空间站总体积显著增大。本文主要回顾了今年舱外活动的任务执行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及故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空天瞭望     
国际空间站“换班”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3月8日升空执行了一次国际空间站组装飞行任务。这次飞行送去了该站的第二个三人长期机组,并接回了第一个机组。第二个机组的指令长是俄罗斯的乌萨切夫。发现号此行携带了由意大利制造的多功能增压后勤舱( MPLM),又称莱昂纳多号舱。该舱重 11吨,长6.4米,装有约4.5吨科研设备和其它装置,包括命运号实验室舱的6个搁架。它先对接到节点1号舱上,卸货后再装上要带回地球的货物和垃圾由航天飞机运回地面。意共将为国际空间站计划制造3个这样的可重复使用增压舱。发现号已于3月2…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工程》2010,(3):63-63
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北京时间2010年5月15日凌晨2时20分发射升空,航天飞机携带了一个综合货运舱和一个俄罗斯迷你研究舱-1(MRM-1)。亚特兰蒂斯号于北京时间16日22时28分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和谐号节点舱对接。  相似文献   

11.
庞之浩 《航天员》2012,(1):61-64
有人把当今最大的航天器国际空间站比作不落的航天母舰,这很形象。欧洲对国际空间站有两大主要贡献,即研制了“哥伦”布号实验舱和自动转移飞行器(ATV),另外还有“和谐”号节点舱-2、“宁静”号节点舱-3等。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举世瞩目的国际空间站建设工作进入高潮.2月7日,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把欧空局的"哥伦布"实验舱送上国际空间站;3月9日,欧洲用大推力阿里安5ES火箭首次发射"凡尔纳"自动转移飞行器(ATV),将大大缓解空间站运输紧张局面;3月11日,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把加拿大双臂机器人"巧手"和"希望""日本实验舱-实验后勤舱-增压段" (JEM-ELM-PS)送往国际空间站组装.  相似文献   

13.
简讯     
国际空间站开始住人 航天史上最大的一项国际合作项目──国际空间站11月2日迎来了第一个长期居住机组,这标志着这座耗资600亿美元建造的长期载人空间基地开始长期有人居住。称为远征1号的第一个机组由站上指令长谢泼德(美)、联盟号飞船指令长吉德岑科(俄)和飞行工程师克里卡留夫(俄)组成,其中两名俄罗斯宇航员都曾到和平号空间站上飞行过,克里卡留夫还曾在1998年乘航天飞机到过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站目前由恒星号服务舱、团结1号节点舱、曙光号功能货舱、Z-1桁架和一个增压对接适配器构成,定于2006年全部建成。远征1号机组是乘…  相似文献   

14.
盛世起“天宫”和平号诞生于前苏联航天活动的鼎盛时期,是前苏联第三代载人空间站,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9座空间站,被誉为“人造天宫”。它的设计工作始于1976年,1986年2月20日核心舱发射升空。接下来量子1号舱(1987年)、量子2号舱(1989年)、晶体号舱(1990年)、光谱号舱(1995年)和  相似文献   

15.
2007年2月7日,国际空间站的重要组件——日本“希望”号实验舱从日本横滨启程,3月12日安全运抵肯尼迪航天中心。“希望”号实验舱是首个日本建造的可供人居住的太空设施。主要由日本筑波航天中心研制。“希望”号实验舱由压力舱、舱外设施、两个实验设施、一个实验后勤舱、一个舱外实验平台及机械臂等部分组成,它们将先后搭乘美国航天飞机升空,与空间站完成组装对接。  相似文献   

16.
李裴 《中国航天》1993,(3):31-31
1992年7月末,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接待了其第12批机组(乘坐联盟 TM—15飞船来的法俄航天员)之后,预计在1993年将增加两个20吨重的大型科学舱段——光谱舱和自然舱。它们将对接在和平1号空间站上。1993  相似文献   

17.
苏联前不久向礼炮-7号空间站发射了一个大型空间站延伸舱,这个延伸舱的大小与礼炮-7号空间站大体相当,并带有返回地球的再入飞行器,可使宇航员在不离开空间站的情况下将数百磅的研究成果和军事情报数据送回地面。些外,苏联还发射了10颗新的军用卫星,这些卫星主要是用于导弹预警、情报搜集和海洋搜索。这个大型空间站延伸舱的代号为宇宙1686,是于1985年9月27日,即苏联完成空间站部分乘员调换之后的第二天发射的。  相似文献   

18.
邸乃庸 《航天》2010,(12):28-31
二○○九年 这一年,航天员为国际空间站组装了最后一组太阳电池阵组件,完成了日本"希望"号实验舱外部试验平台和俄罗斯"探索"号实验舱的组装,并更换了一些设备。  相似文献   

19.
全球首个充气式活动太空舱成功展开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6年4月8日,全球首个由商业公司研制的太空舱"比奇洛充气式活动太空舱"(BEAM)由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猎鹰9全推力型火箭发射升空。4月10日,该舱抵达国际空间站。4月16日,该舱与国际空间站宁静号节点舱成功对接。5月26日进行了首次全尺寸展开的尝试,但其长度和直径仅展开了数厘米,首次展开遭遇失败。5月28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宇航员杰夫·威廉姆斯与  相似文献   

20.
陈小春 《航天员》2009,(3):58-59
2009年5月7日,俄罗斯“进步M-02M”号新型货运飞船发射升空,随后与国际空间站“码头”号对接舱成功自动对接。这是继俄第一艘新型货运飞船“进步M-01M”号与国际空间站手动对接之后,第一次实现全自动成功对接。至此,“脱胎”于苏联第3代飞船“联盟”号的“进步”号货运飞船,在技术上实现了一次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