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小春 《航天员》2010,(6):20-23
<正>2010年6月美国新太空政策的出台,拉开了载人航天商业时代的帷幕;多家私营公司出品的新型商业载人航天器争先登台亮相。在商业载人航天初露端倪的今天,私人公司更深地参与了载人航天器、运载工具及各种载人航天产品的研制。由于载人航天商业市场正在悄然形成,这些公司纷纷制定雄心勃勃的长期规划,甚至独立开展载人航天发射任务。这里我们将  相似文献   

2.
黄伟芬 《航天员》2013,(5):31-33
杨利伟首飞距今已整整十年,“十”虽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字,但它却承载着中国载人航天辉煌历程中的每一次突破。回首神五任务,当年的一切似乎仍历历在目,仍激动人心。值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十周年之际,我们特邀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她是当年第一批航天员及神五任务航天员选拔与训练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此,让我们随她一起来重温首飞时有关航天员选拔与训练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航天员》2006,(1)
发展载人航天,重在载人航天应用。何谓载人航天应用?载人航天应用有何等妙用?或许你正感叹某种新型药物的神奇功效,却不知道它来源于空间生命科学技术;或许你在抱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却对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及地球环境科学给人类带来的福音一无所知……那么,请你走近载人航天,跟我们一同去“点击”载人航天应用。  相似文献   

4.
杨利伟 《航天员》2013,(5):26-29
十年前,他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完美执行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我国航天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圆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中国载人航天首飞十周年之际,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航天英雄杨利伟,与我们一起重温十年前那段极不平凡的岁月!  相似文献   

5.
美国航天活动按其目的和作用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军用、民用和商业航天。载人航天活动属于民用航天项目,是美国航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由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管理。成立50多年来,NASA在载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美国将载人航天深空探索的目的地确定为"月球以远",但正在开发的技术和能力可用于载人登月活动。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将低地球轨道运输任务移交商业公司,这一举措可降低政府成本,培育新型航天工业基础。美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开展一系列成绩显著的载人航天项目的同时,也积累了较成熟的工程管理经验,建立了系统的载人航天经费管理制度,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为进一步推动载人航天工程学术建设,促进载人航天领域学术技术交流,拟于2014年10月召开第三届载人航天学术大会。本次会议围绕载人航天发展战略、载人航天工程技术、载人航天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载人航天基础研究、载人航天成果应用及世界载人航天发展前沿技术等专题组织研讨交流。现将研讨会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征文范围征文应紧紧围绕空间站工程研制建设、空间站应用工程、载人深空探测等重点领域,突出创新性、学术性与工程应用。具体包括:(一)体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作用,反映载人航天工程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航天员》2013,(5):24-25
十年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首飞冲天,我国实现了从无人到载人飞行的历史性突破,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十年间,我国又发射了5艘神舟飞船和一艘天宫目标飞行器,实现了出舱活动、交会对接、短期驻留、组合体运行等载人航天基本技术的巨大跨越,我们正向着建设中国空间站的目标稳步迈进。正值我国首飞十周年之际,我们有幸采访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和我们一起分享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起步到实现首飞的那些不平凡岁月,聆听他对我国载人航天未来发展的美好期望!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3,(6):646-646
日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及中国载人空间站、货运飞船名称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对外正式发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要求,自公布之日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用新的标识,载人空间站及货运飞船有关文件及宣传文稿一律使用新的规范名称和代号。  相似文献   

9.
中国百余位载人航天一线专家历时5年精心打造,中国首套全方位、立体化展示载人航天伟大成就和介绍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大型科普读物《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7月15日下午在北京首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国际载人航天历史中双边、多边乃至区域性合作的成功,指出了全球性大合作是未来载人航天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简述了国际载人航天标准化发展的趋势及欧空局载人航天器标准化的做法,并以美国为例,说明了可靠性标准是载人航天计划获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钟在天 《航天》2014,(1):32-32
日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对外正式发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及中国载人空间站、货运飞船名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如上图所示。左图为中文标识,右图为英文标识("CMS"为"中国载人航天"英文"China Manned Space"的缩写)。  相似文献   

12.
编者的话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裁人航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世界各国都已纷纷加入载人航天事业。美俄两国从60年代开始,已开展了载人航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最近我们收集到一部分有关俄罗斯载人航天器试验资料,现编译出版,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动态     
《航天员》2010,(3):44-45
<正>杨利伟出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官方网站5月21日发布消息:近日,经上级批准,航天英雄杨利伟出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现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3,30(3):229-229
中国载人航天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日前在京揭牌成立,中国载人航天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全面启动。该中心依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是载人航天工程国际合作工作研究、咨询和支撑机构,旨在发展成为载人航天国际合作研究高层次、高水平的智囊,权威、专业的载人航天国际合作交流辅助支撑。  相似文献   

15.
吴国兴 《航天》2009,(11):32-34
88.因为太空行走技术的发展取决于载人航天的发展,未来载人航天将如何发展? 太空行走是载人航天的一项重要技术,太空行走是随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因此要了解太空行走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要了解载人航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2011,(9):45-45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全方位、立体化展示我国载人航天伟大成就、介绍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经过包括5位院士在内的百余名载人航天一线专家历时5年的精心打造.日前由中国宇航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出版。7月15日,《丛书》首发式暨载人航天科普讲座在中国科技馆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7.
一、失重对人体的影响及其原因自1961年前苏联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以来,至今载人航天已有40年的历史了。40年来,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航天飞行时间的延长,越来越显示出航天医学在载人航天中的重要性。实践证明,航天医学的研究成果已成为影响长期载人航天的关键。在航天飞行过程中,航天员受到各种物理因素和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8.
雨水 《航天》2009,(5):60-61
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回收纪念封;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回收纪念封;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回收纪念封;中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返回纪念封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天》2003,(3):47-47
载人航天是指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进行各种探测、试验、研究、军事和生产的往返飞行活动。载人航天由载人航天系统实施,包括载人航天器、运载器、发射场、回收设施和测控网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载人航天迎来了全新的商业化浪潮,载人航天活动正逐步向私人公司开放。随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出台政策,将地球低轨道人员和货物的运输任务承包给私人公司,载人航天商业化得到了实质性的大幅推进。走下神坛的载人航天,引发了私人企业投资载人航天的热潮,太空游是其中典型的投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