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珂  段月华 《航天》2011,(4):61-61
为普及航天科技知识,激发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培养航天后备人才,中国宇航学会自2002年首次举办"赴美太空营训练夏令营"活动,至今已有近400名师生参与了活动。该项活动深受青少年、教师以及家长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游本凤 《航天》2010,(5):54-55
作为第八期中国—新加坡青少年航天科普交流活动暨"复旦万科杯"火箭模型国际友谊赛活动的组成部分,由上海市宇航学会主办接待的新加坡青少年赴上海航天科普访问团近日来沪。在沪期间,新加坡青少年通过各种参观活动和科普互动,不仅增加了对航天科普知识的了解,更加深了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的理解,同时对上海这座东方大都市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感到异常兴奋。  相似文献   

3.
杨建  薛滔  宿东 《航天》2011,(8):16-17
7月11日至16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主办的"两岸同心,我们同行——CASC两青少年航天交流活动"在北京举行。此次活动是国务院台湾工作办公室主办两岸同心,我们同行——两岸万名青少年大交流活动"系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自北、高雄、台中、台南、新竹、  相似文献   

4.
刘一 《航天员》2010,(5):20-22
未来是属于青少年的。太空的未来,同样属于青少年。基于此,世界航天大国均有意识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引领广大青少年走进航天圣殿,以参与互动的形式,点燃他们载梦飞翔的激情。于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青少年学生获得了极其宝贵的、共同参与空间飞行实验的机会,他们的科学实验,可以通过在航天飞机、空间站和卫星上的搭载飞行,而在太空进行。下面,我们就一起循着人类载人航天的足印,看一看国内外青少年学生参与空间飞行实验的情况,感受他们用科学知识追寻梦想的过程,体会航天人对他们的殷殷期待和孜孜教诲。也许不远的将来,他们的实验也会跟着神舟飞船和航天员们一起飞上"天宫",遨游太空。  相似文献   

5.
杨建 《航天》2014,(9):63-63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支持,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天基金会、"展望新美国"组织共同主办的首次中美青少年航天交流活动于2014年8月举行。 来自大洋彼岸美国的15名师生和来自中国的11名青少年学生,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四地进行了参观、游览、听科普讲座等活动。  相似文献   

6.
《航天》2011,(6):60-61
为激发全国广大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提高全国青少年对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了解,中国科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举办寻梦“天宫”——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活动。本活动是“开启天宫的梦想”——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普系列活动的重要活动之一,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宇航学会承办。此次知识竞赛采取书面答题和网络答题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索阿娣  薛滔摄影 《航天》2010,(12):18-19
"我的梦想是成为像杨利伟叔叔一样的航天员,登上月球,遨游太空,徜徉于星海之中","我的梦想是可以和外星人交朋友,教他们我们中国的语言和文化"……10月30日,随着5个怀揣梦想的孩子和航天英雄杨利伟一起拼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图案,为期3年多的“开启天宫的梦想——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普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8.
钟在天 《航天》2014,(1):32-32
日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对外正式发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及中国载人空间站、货运飞船名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如上图所示。左图为中文标识,右图为英文标识("CMS"为"中国载人航天"英文"China Manned Space"的缩写)。  相似文献   

9.
航讯 《航天》2011,(3):4-4
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命名的青少年航天科学院将于近期在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新馆挂牌。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新馆是丰台区政府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投资2000万元建成的,总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设有航天模拟发射、科技互动、科技体验和科普展示四个学生活动大厅,面向全市青少年开展以航天科普特色为主的高水平培训活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0.
祝贺十周年认真总结经验再上新台阶狠抓落实措施──一院召开《航天工艺》通讯员工作会一院质量技术部李祯《航天工艺》创刊十年,是航天工艺战线的一件大事。作为工艺战线的"喉舌"、"园地",它的发展与繁荣,反映着航天工艺的进步和工艺工作地位的提高;作为"纽带"...  相似文献   

11.
《航天》2010,(6):58-58
北京一六一中培训中心成立于1997年,并从1999年起开始开展全国"少年宇航技师"的培训活动。学生们在这里学习航天基础知识,制作、发射模型火箭,参加航天科普活动,撰写航天科技小论文……十多年来,有数千人参加了培训,其中1000余人获得全国"少年宇航技师"三级证书,400余人获得全国"少年宇航技师"二级证书。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关于振兴航天工艺的决定为了贯彻"发展航天、加强民品,提高效益。走向世界"的发展方针和实现总公司"五化"总目标,适应新一代型号研制需要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必须大力加强航天工艺工作,加速发展工艺技术。为此,特做如下决定。一、...  相似文献   

13.
薛滔 《航天》2009,(10):64-64
8月21日下午,“梦想航天、情系灾区——青少年航天科技体验活动”闭幕式在位于京城北部的航天城隆重举行。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活动处副处长李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白延强;英雄航天员聂海胜、景海鹏等出席了闭幕式,并向同学们赠送了航天科普书籍、颁发了体验活动证书。  相似文献   

14.
魏雯 《中国航天》2011,(8):27-31
一、俄罗斯对地遥感卫星轨道集群的现状 目前,俄罗斯有4个对地遥感轨道集群,它们是:"流星"M1、"监视器"E、"资源"DK1和"电子"L1。它们均在《2025年前俄罗斯对地遥感航天系统的发展纲要》的范围内,按照《2006~2015年俄联邦航天计划》实施。  相似文献   

15.
天宇来风     
《航天员》2010,(5):6-11
中国CHINA201 0年航天工程育种论坛召开9月1 6日,以"开发空间资源,创新农业技术"为主题的"2010年航天工程育种论坛"在北京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办公室联合主办。本届论坛的宗旨是"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契机;以服务农民,造福农村,发展农业为主线;以航天搭载技术为手段,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搭建技术交流与成果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6.
《航天》2009,(1):58-59
“科技奥运,梦想航天”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技体验活动是由中国科协、北京奥组委和中国宇航学会共同联合打造的一项极赋特色的青少年科技活动。活动围绕着中国第一颗专门为青少年制造的小卫星——“希望号”奥运星,开展搭载方案评选、小卫星的研制、组装和发射等一些科技活动。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国际法律环境对于企业的影响日益深刻。随着中国航天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航天企业开始关注自身实施"走出去"战略后将要面临的国际法律环境及行业法律环境。正是在航天企业上述现实需求的驱动下,我们开辟了"法律研究"专栏。栏目将视角投向"航天"、"国际"与"法律"这三个关键词的交汇点,通过行业性、专业性与前沿性的法律研究与动态介绍,服务航天、服务国际化。"法律研究"专栏将主要涉及如下领域的内容:(1)行业法律研究:涵盖航天领域的国际立法研究(包括正在讨论制定中的空间方面的条约及协定),既包括调整空间活动的公法制度,也包括规范空间商业活动的私法制度;各国航天立法研究,以及对我国航天立法的借鉴意义。(2)与企业国际化相关的法律研究:包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在开展海外市场营销或者实施跨国投资并购时可能遇到的相关法律、规则、制度研究,特别是相关国家出口控制方面的立法及规定;(3)相关国际立法、各国立法的最新动态。"法律研究"专栏由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本刊共同主办。长城公司作为中国航天国际化经营的专业公司,已发展成为航天产品及服务的系统集成商,对外提供商业发射服务、卫星在轨交付、卫星应用、项目融资、保险及培训等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国际合作、咨询、展览、物流、工程承包等专业化服务,并在逐步搭建国际化营销体系。在国际化发展道路的开拓与探索中,长城公司结合其业务特点对国际宇航领域、出口控制领域及国际贸易投资等领域的最新立法发展予以关注和研究,希望通过"法律研究"这一专栏与系统内外的企业进行分享与交流。  相似文献   

18.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文化主要有两大源流,即经广西师范大学而直接承袭广西千年文教文化,并承继了广西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为"地"脉;由第七机械工业部创办且系部属院校使学校文化直接发脉于航天文化,内蕴着伟大的航天精神,是为"天"脉。大力推动大学文化传承创新,提升文化育人水平和质量,必须顶"天"立"地",重要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作。至少不晚于1978年,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业部已经提出创办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但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宿东 《航天》2014,(9):62-62
7月2日,由浙江省共青团省委、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在全省11个地区的几千所学校中选拔出的"学科星、学英雄、见行动"优秀少先队员代表和平湖市黄姑中学的"十佳"学生共46人来到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与他们心目中的偶像——航天英雄杨利伟见面、交流,接受了一次特别的"航天精神"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20.
<正>自1961年原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进入太空,尤其是1969年阿姆斯特朗等两位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以来,航天技术已经对人类社会的许多重要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人类最高精尖的探索宇宙航天活动不仅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而且触发了人们对未知太空领域的无限向往。青少年是国家和航天事业的未来,面向青少年开展航天科普活动十分重要,但如何科学设计和组织航天科普活动内容,在寓教于乐、激发兴趣、普及知识的同时,能更进一步使参与的青少年有体验、有感触、有启迪,甚至触动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