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时来 《航天员》2011,(5):63-65
空间站,是人类在太空搭建的一个暂住堡垒。航天员们乘坐载人飞船或航天飞机飞赴空间站,其间,他们会根据需要携带各种工具、用品或生物——包括空间站本身的补给、实验用品和生活用品等到空间站,  相似文献   

2.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是空间站上的主要系统之一。人在空间站能停留多长时间,空间站能容纲多少航天员在上面生活与工作,主要取决于该系统的性能,本文重点介绍国际空间站和“和平”号空间站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同时对两者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航天员》2009,(4):66-67
2009年5月20日,国际空间站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庆祝酒会。空间站上航天员们细品的,是他们自己的“尿液”——经处理后的尿液,略带些碘酒味的纯净水。  相似文献   

4.
士元 《中国航天》1997,(12):38-40
载人航天故事(二)士元二、太空行走第一人在载人航天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在太空行走已不算什么新鲜事了。尤其是美国和俄罗斯航天员,为了建造和修理空间站,他们经常到太空去漫步,进行各种试验和维修工作。美国航天员在太空修理哈勃望远镜时,一呆就是几个小时,而...  相似文献   

5.
《航天员》2009,(6):9-9
随着国际空间站的建设接近尾声,空间站各参与国正在考虑加强空间站的科学应用,尤其是在地球科学方面的应用。虽然空间站上的基础研究从2000年就已经开始,但是随着空间站上新实验设备的增加,常驻人员的增加(已增加到6名),开展科学实验的规模大大增加,空间站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也随之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6.
15年前,40岁的美国航天员迈克·福勒是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航天员。那是1997年6月,这个已超期服役6年之久的空间站发生了升空11年来最严重的事故。福勒亲身经历了航天史上的这一次罕见事故。“和平”号空间站指令长是瓦西里·齐布利耶夫。1997年6月24日晚,瓦西里面对这个多灾多难的空间站,有许多问题要处理。一天的工作日已过去,乘员们除了充电或打扫一下舱内卫生,都各干各的事情。他们可以在主舱里品尝西式佳肴和俄罗斯红菜汤,然后轻轻松松度过这一夜。  相似文献   

7.
钱航 《航天员》2012,(3):38-39
我们都知道,空间站上的水资源十分有限而宝贵,而且在微重力环境中洗衣机无法正常工作。那么,在空间站日夜忙碌的航天员衣服脏了怎么处理呢?将来会不会有专门的太空洗衣机来为他们效劳呢?  相似文献   

8.
2007年3月7日,韩国候选航天员李素研和高山在俄罗斯莫斯科郊外的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开始了前往国际空间站的艰苦训练。2008年4月,他们两人中将有一人能乘坐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于前往国际空间站,在空间站停留一周左右时间,并开展18项科学试验。韩国科学技术部和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表示,两位候选人于1月15日至30日期间在俄罗斯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医学生物学问题研究所、国立中央临床医院等接受了体检,检查结果显示两位幸运儿身体指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2009,(2):47-48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佩尔米诺夫在接受采访时说,由于国际空间站机组人数要从3人增至6人,俄在2009年后将不会再向该站运送太空游客。他说,已进过空间站的美国软件设计师西蒙尼将在3月份再度升空,成为空间站的最后一位私人游客。另外,俄已向哈萨克斯坦许诺,将在今秋采取“商业方式”把该国一位宇航员送上空间站。自2001年起,俄已利用联盟号飞船将6位太空游客送上空间站,  相似文献   

10.
彭坤  杨雷 《宇航学报》2018,39(5):471-481
为提高空间站利用率,降低载人登月任务成本,有效开发地月空间,研究了基于地月空间不同轨道空间站的载人登月飞行模式。首先对比直接往返登月飞行模式,对基于空间站的载人登月飞行模式进行任务分析,通过空间站将载人登月任务解耦为载人天地往返任务和登月任务两部分;其次通过轨道设计和稳定性分析提出考虑登月任务需求的地月间空间站可运行轨道和停泊点;最后建立一套飞行模式评价模型,从速度增量需求、飞行时间、空间环境、登月任务窗口、测控条件、交会对接技术难度、后续任务支持性和任务可靠性方面对6种不同位置空间站的登月飞行模式进行分析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基于L2点Halo轨道空间站的载人登月飞行模式为更优飞行模式。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工程》2009,(5):100-100
据新华网2009年8月1日报道,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7月31日平安降落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结束了为期16天的“国际空间站”建设之旅。奋进号7月15日升空,17日与“国际空间站”对接,28日与其分离。对接期间,空间站上的人员数量达到史无前例的13人,宇航员们合作完成了日本希望号实验舱的最后一个组件——外部实验平台的安装工作,并为空间站更换了电池。  相似文献   

12.
动态     
《航天员》2009,(3)
ESA选定新航天员为登月做准备欧洲航天局(ESA)5月2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新招募的6名航天员,他们将在今后接受一系列训练,为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登月做准备。这6名航天员从8413名候选人中挑选而出,5男1女,其中两人来自意大利,其余4人分别来自德国、丹麦、英国和法国,他们都有丰富的飞机驾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监测仪在黑暗的屋子里怪诞地闪烁,发出暖暧的红光,像是在轻轻地述说着什么。控制仪表后面,一群孩子全神贯注地挤作一团。他们是地面航天指挥中心的人,正在准备发射一架航天飞机,任务是要俘获受损的气象卫星并修复它,还要与美国空间站对接。  相似文献   

14.
刘音华  李孝辉 《宇航学报》2019,40(3):345-351
针对空间站飞行轨道的特点,从理论上分析了空间站轨道误差对单向和共视时间比对的影响,并通过仿真试验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校验,研究结果表明轨道误差对空间站时间比对的影响在几百皮秒量级,是影响空间站时间比对精度的主要误差源。提出一种适用于两个地面站间进行高精度时间比对的空间站轨道误差修正方法,通过仿真试验校验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修正空间站轨道误差,实现精度在几十皮秒量级的两地面站间的超高精度时间比对,比对基线可达上千千米。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空间站的轨道组装工作的日益临近,航宇局已制订了一个确定要在轨道上进行研究的战略级计划。研究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材料研究,流体和燃烧研究,生物技术、细胞生物学和重力生物学研究,人的生命科学,先进的人员保障与材料技术研究,地球观测和大气与空间环境,以及天文物理学研究等。还制订了一项计划,要在国际空间站建造期间,以研究经费和空间站技术能力有保证的进度把用于研究的有效载荷送入空间站。这些研究计划在  相似文献   

16.
空间站为人因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契机。特别是为穿航天服(舱外活动装置)的EVA航天员所做的设计,从安全、容易操作、节省时间、消除危险、提高效率等方面考虑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阐述了在早期的空间站结构中,人因工程所发挥的作用,并着重强调了结构化的装配技术。  相似文献   

17.
《航天员》2010,(1):15-15
NASA不久将为互联网用户提供通过动态视频实况观察国际空间站实验舱的服务,地球上的人们通过视频可以观察到国际空间站内航天员的太空工作情况。据悉,这项服务从2月1日起开始,在国际空间站全部乘员值班时段使用。  相似文献   

18.
自1971年以来,人类已向太空发射了9个空间站,其中8个是苏联发射的。苏联在空间站方面还创造了许多项世界之最,如:空间站的尺寸最大,运行寿命最长,人在空间站上生活和工作的时间最长等等。本文着重介绍苏联研制空间站的战略方针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天》2005,(5):42-43
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焦立中和沙里波夫3月28日穿着俄“奥兰”宇航服出舱进行了他们此次驻站期间的第二次舱外活动。此次活动历时4.5小时,其间两人在舱外安全了3个导航天线和一个GPS装置,并对空间站进行了拍照。装在俄恒星号服务舱外的空间对空间导航天线(又称W AL天线)和GPS装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2011,(11):37-39
从茫茫戈壁起飞,在广袤太空准确寻找到自己的轨迹并稳定运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带着中国人对于空间站的美好希冀迈出了坚定的第一步。这一步的背后,无数的技术和细节被媒体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