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4):418-418
在上海院士中心日前举行的以"神九载人,入主天宫"为主题的上海科普大讲坛暨第40期院士专家讲坛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查学雷在报告中透露,我国航天部门正在研制货运飞船。他介绍说,预计在2020年前后,我国将建成首座空间站。该空间站由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  相似文献   

2.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1,(4):328-328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两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我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本刊顾问王大珩先生,因病于2011年7月21日13时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院士语录"版块特安排以下内容,以表达本刊编委会、编辑部对王老的崇敬和怀念。  相似文献   

3.
瞭望 《航天器工程》2011,20(5):131-131
200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闵桂荣倡导陆续出版空间飞行器(航天器)设计专业系列教材,为培养高级航天人才服务。此系列教材是国家"十一五"出版规划重点图书,是航天一线专家的学术专著。日前由彭成荣研究员编著的系列教材之一———《航天器总体设计》第2版正式与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4.
航天短讯     
<正>孙家栋院士获"共和国勋章"、叶培建院士获"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据《中国航天报》2019年9月19日报道,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7日下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根据主席令,孙家栋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叶培建院士被  相似文献   

5.
屠守锷生于1917年,著名的火箭技术专家和结构强度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他作为总体设计部主任和地空导弹型号的副总设计师,领导和参加了我国地空导弹初期的仿制与研制。先后担任液体弹道式地地中近程导弹、中程导弹的副  相似文献   

6.
为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45周年,《航天器环境工程》编辑部一行于3月10日拜访了曾参与该项工作的的戚发轫院士。82岁的戚老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深情地回忆了当年"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始末,并对后来的航天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本文根据录音整理并经过戚院士本人校对,其中"编"为本刊编辑,"戚"为戚发轫院士。  相似文献   

7.
魏雯 《中国航天》2011,(8):27-31
一、俄罗斯对地遥感卫星轨道集群的现状 目前,俄罗斯有4个对地遥感轨道集群,它们是:"流星"M1、"监视器"E、"资源"DK1和"电子"L1。它们均在《2025年前俄罗斯对地遥感航天系统的发展纲要》的范围内,按照《2006~2015年俄联邦航天计划》实施。  相似文献   

8.
航天短讯     
<正>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举行纪念杨嘉墀院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2019年7月16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简称研究院)举行纪念杨嘉墀院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深切缅怀杨先生为我国太空事业的创立、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的卓越贡献,追思和学习他为国奋斗的崇高品德和精神,进一步激励全院广大干部职工不忘初心、开拓进取,为建设世界一流宇航企  相似文献   

9.
美国载人航天商业运输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蕊 《航天器工程》2011,20(6):86-93
研究了美国载人航天商业运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美国在取消星座计划之后,实施商业乘员和货物项目,将依靠商业运输器实现"国际空间站"的乘员和货物运输,以缩短"后航天飞机"时代(航天飞机退役后)运输的断档期。美国商业乘员和货物项目包括商业轨道运输服务(COTS)计划、商业再补给服务(CRS)计划和商业乘员开发(CCDev)计划...  相似文献   

10.
航天快讯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1,28(3):254-254
2011年5月7日,我国"子午工程"首枚探空火箭在海南省发射成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下称四院)研制的"天鹰3C"探空运载火箭搭载"鲲鹏一号"探空仪,成功测得了高度最高为196.6 km空间有效的科学数据。这一试验的成功将为我国自主监测空间环境、保障空间活动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宿东 《航天》2014,(9):62-62
7月2日,由浙江省共青团省委、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在全省11个地区的几千所学校中选拔出的"学科星、学英雄、见行动"优秀少先队员代表和平湖市黄姑中学的"十佳"学生共46人来到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与他们心目中的偶像——航天英雄杨利伟见面、交流,接受了一次特别的"航天精神"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2.
杨建 《航天》2014,(9):63-63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支持,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天基金会、"展望新美国"组织共同主办的首次中美青少年航天交流活动于2014年8月举行。 来自大洋彼岸美国的15名师生和来自中国的11名青少年学生,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四地进行了参观、游览、听科普讲座等活动。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1,(5):435-435
1载人飞船系统 载人飞船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研制"神舟"号载人飞船。载人飞船采用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的三舱方案,额定乘员3人,可自主飞行7天。载人飞行结束后,其轨道舱继续留轨运行约半年,开展空间对地观测、科学与技术实验。该系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  相似文献   

14.
屠守锷 生于1917年,著名的火箭技术专家和结构强度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他作为总体设计部主任和地空导弹型号的副总设计师,领导和参加了我国地空导弹初期的仿制与研制。先后担任液体弹道式地地中近程导弹、中程导弹的副总设计师,洲际导弹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在洲际液体弹道地地导弹的研制试验中,提出独到见解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保证了我国发射洲际导弹任务的圆满完成。他力主研制长征二号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并作为技术总顾问,参与领导研制试验工作。1980年被授予七机部劳动模范称号,…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2004,(2):13-13
在新近结束的两院院士评选中,航天系统共有6人分别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16.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道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 ,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 1999年 ,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 ,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 ,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 ,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在两院院士王大珩、中科院院士及“两弹一星”专家王希季、工程院院士林华宝、工程院院士张履谦的大力支持和呼吁下 ,2 0 0 0年 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  相似文献   

17.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道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 ,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 1999年 ,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 ,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 ,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 ,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在两院院士王大珩、两院院士及“两弹一星”专家王希季、中科院院士林华宝、中科院院士张履谦的大力支持和呼吁下 ,2 0 0 0年 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国…  相似文献   

18.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在两院院士王大珩、中科院院士及“两弹一星”专家王希季、工程院院士林华宝、工程院院士张履谦的大力支持和呼吁下,200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国家新闻出…  相似文献   

19.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 ,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 1 999年 ,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 ,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 ,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 ,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在两院院士王大珩、中科院院士及“两弹一星”专家王希季、工程院院士林华宝、工程院院士张履谦的大力支持和呼吁下 ,2 0 0 0年 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20.
孙宏金 《航天》2011,(2):38-41
目前,人类已将6000多颗航天器送入太空,这些航天器在广泛服务社会的同时,在航天器发射和"寿终正寝"后将变成空间碎片(太空垃圾),这些太空幽灵正在威胁着在轨运行航天器的安全。十多年来,如何清除太空垃圾,如何减缓太空垃圾的威胁,一直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十五"以来,中国政府在发展航天技术的同时,高度重视"太空环保"问题,许多中国航天工作者在为减缓和对付太空垃圾而孜孜不倦地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