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因天气恶劣和计算机故障而两次推迟发射的“火星探路者”号飞船,于1996年12月4日凌晨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开始了其5.56亿公里的火星征程。 “火星探路者”是继21年前“海盗”号完成火星探测以来第一个在火星上着陆的航天器。按计划,它将于1997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登陆火星,同时释放一个带有6个轮子、重达10千克的名为“旅行者”的机器人  相似文献   

2.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2010年6月25日的消息称,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飞行实验——火星-500自正式启动以来,已进行了3个星期,6名志愿者逐渐适应了舱内生活,其中的中国志愿者王跃状态良好。火星-500于2010年6月3日在俄罗斯莫斯科国家航天基地正式启动,来自中国、俄罗斯、意大利和法国的6名志愿者将在莫斯科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IBMP)的火星飞船模拟实验舱里生活520天,体验"火星之旅"。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见不到阳光,没有新鲜空气,也不能与外界直接联系。这项任务将探索长期太空飞行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以及6名志愿者是否能在心理和生理不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在一个受限的空间里生活足够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大众科学》杂志在线版5月18日发文称,美国航空航天制造商洛马公司表示将在12年内发射一艘载人飞船前往火星。美国航宇局(NASA)也早已发布送人登陆火星的"几步走"计划,正在研制重型运载火箭"太空发射系统",并与洛马公司共同构建"猎户座"载人飞船和有关设备。火箭和飞船将于2018年进行首次无人测试,准备20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航宇局(NASA)的"火星侦察兵计划"包括一系列小型、低成本的火星探测器。2007年8月4日发射的"凤凰"号是该计划中的首次任务。2008年9月15日",马文"号(MAVEN)被列入2013年的第二次火星侦察兵计划。第三次火星侦察兵将于2018年派出。本篇详细解读"马文"号的前世今生。"马文"号详解2013年11月18日,"马文"号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采用"宇宙  相似文献   

5.
美国载人火星飞行计划□□美国航宇局约翰逊空间中心最近提出了一个在2007年(人类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50周年)开始的载人火星飞行计划(具体见表1)。计划派一个6人乘员小组登上火星工作500天,在此之前,需先在火星的适当位置建立一个可在两年内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6.
肖东 《飞碟探索》2011,(5):22-24
“猎户座”飞船(Orion)是美国航空航天局为“星座”计划研发的新一代载人航天器,原定目标是在2015年开始载人到达国际空间站。该飞船计划用同样处于设计状态的“战神1”号运载火箭来发射。这二者是美国“星座”计划的一部分,旨在2020年将人类再次送往月球,并接着征服火星等太阳系内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飞行试验"火星500"于6月3日在俄罗斯莫斯科国家航天基地正式启动,来自中国、俄罗斯、意大利和法国的6名志愿者在密封舱里生活520天,体验"火星之旅"。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见不到阳光,没有新鲜空气,也不能与外界直接联系。这项任务将探索长期太空飞行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以及6名志愿者是否能在心理和生理不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在一个受限的空间里生活足够长的时间。"火星500"计划由俄罗斯生物医学  相似文献   

8.
最新消息     
5月8日,印度成功将Gsat-2试验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近两年中印度第2次成功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sat-2卫星重1.8t。 俄将恢复与美国、欧洲的火星探测合作计划 俄将与美国、欧洲、日本和加拿大的航天部门合作,于2015年左右向火星发射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对火星进行实地考察。 俄联盟TMA-1飞船返航 5月4日,俄联盟TMA-1飞船返回地球降落时,偏离目的地约460km。据称,飞船偏离降落目的地是由飞船降落系统的一个电子设备出现轻的是国际空间站第6批长期考察组的3名航天员,这是2003年2月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  相似文献   

9.
<正>6月3日,来自欧洲、俄罗斯和中国的6名志愿者进入莫斯科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的一座隔离设施,开始进行"火星"500项目下520天的载人火星飞行全程模拟。隔离设施有550立方米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正>俄罗斯曾于2009年初宣布,最早将在2009年10月向火星的卫星(简称"火卫")福波斯发射"福波斯一土壤"飞船,飞船将登陆福波斯,并提取这颗火卫的一些表面样本带回地球。这引起了国际天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天文学家称"福波斯一土壤"计划是有史以来"最大胆的无人太空探测计划之一"。可令人遗憾的是,到2009年9月,俄罗斯又宣布,因需要进一步完善,"福  相似文献   

11.
宗合 《太空探索》2012,(1):20-25
2011年11月4日,俄罗斯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内,"火星500"模拟飞船的舱门缓缓开启,6名身穿蓝色舱内服的实验者鱼贯而出,在"王跃!王跃!"的欢呼中,一名小个子的中国人狡黠地眨了眨眼睛,向人们挥手微笑。至此,王跃和来自其他国家的5名同伴结束了520天与世隔绝的模拟"火星之旅","踏上地球"。520天的旅程,6名志愿者积累了大量研究数据,对密闭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航宇局(NASA)研制的三辆火星漫游车已经在火星上各自跑了不少路,于2012年登陆火星的"好奇"号至今仍在运行。虽然载人登火星依然遥遥无期,但NASA决心不断发射探测器到火星上,以延续技术发展,为载人登火星积累经验和知识。根据计划,NASA的下一代火星漫游车将在2020年发射,称为"火星2020",它将携带"一组精心选择的设备"前  相似文献   

13.
徐菁 《太空探索》2010,(8):50-52
<正>"火星500"计划由一系列隔离实验组成,主要包括已于2007年11月完成的14天隔离、已于2009年7月结束的105天隔离、于2010年6月3日开始的520天隔离。此次的520天实验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模拟火星往返飞行全过程,包括飞船发射、飞向火星着陆及返回地球等各个环节,分为3个部分:前250天飞往火星、中间30天登陆火星、最后240天返回地球。"火星500"计划是俄罗斯组织的、  相似文献   

14.
正"尊敬的地球旅客,欢迎您乘坐本次星际航班。我们的行星际飞船所搭乘的运载火箭马上就要发射了,请您系好安全带,关闭个人手持电子设备;在飞船入轨并实现平稳自主飞行前,请不要离开您的座位。本次航班全体舰组人员将竭诚为您服务,祝您旅途愉快!"2020年12月,随着嫦娥5号的顺利返回,中国已经向星际探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埃隆·马斯克则提出在2024年使用新型BFR超级火箭将人类送往火星的宏伟计划。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12月5日,美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猎户座"飞船在朝霞中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由"德尔它"4重型火箭携带升空,进行首次不载人试飞。"猎户座"飞船是继航天飞机后的美国新一代载人航天工具扛鼎之作,肩负载人小行星探测和登上火星等深空探测重大使命。在发射现场的美国航宇局局长查尔斯·博尔顿表示:"‘猎户座’飞船是今天的明星。这是火星时代的第一  相似文献   

16.
平树 《太空探索》2005,(1):14-17
据最新消息,我国计划在今年适当时候发射神舟六号飞船,它将实现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新突破。该船拟载2名航天员在轨道上飞行5天,而且航天员将首次进入轨道舱生活并开展科学试验活动。为了满足这一全新任务要求,经过艰苦努力,我国科研人员已攻克神舟六号飞船因多人多天飞行带来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等方面的新技术难关。  相似文献   

17.
欧空局局长多尔丹在莫斯科航展上说,该局和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将联合开展首次载人火星探测。但他没有给出时间表,也未说明将使用哪方的飞船。双方联合开展的“火星”500载人火星飞行模拟项目已持续了442天,封闭在隔离设施内的志愿者还要在其中停留78天。俄欧的联合载人火星探测将面临美国的竞争。航天飞机计划结束后,NASA预计将会继续建造能用于深空探测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而低地轨道人员运输工作将外包给私营企业。  相似文献   

18.
韩淋 《空间科学学报》2021,41(5):694-695
2021年4月29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这不仅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成功迈出第三步,开始建造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更宣告中国开启了空间站任务的新时代.按照任务规划,2021和2022两年中国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和4次货运飞船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 近期,空间站任务相继取得重大进展,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圆满完成空间站阶段首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相似文献   

19.
<正>北京时间6月4日清晨5点07分,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利用旗下猎鹰9号火箭成功将同为该公司研发的"龙"飞船发射升空。该艘"龙"飞船执行的是第11次国际空间站货运补给任务。此次发射并不是一次平凡的发射,因为这次发射的"龙"飞船是人类航天史上第一艘重复使用的飞船。一次不平凡的发射在猎鹰9号火箭回收再利用之后,SpaceX并没有满足于"二手"火箭  相似文献   

20.
1996年11月7日,美国“火星全球勘测者”(GMS)在卡纳维拉尔角由“德尔它Ⅱ”火箭成功发射,开始了为期10个月、航程6.69亿公里的火星之旅,这标志着,自“海盗”号以来,沉寂了20年的火星探测又掀热潮。 自从1993年,“火星观测者”抵达火星轨道即将开始探测之时丢失后,美国决心要重返火星,制定了系列探测计划。第一项便是1996~2005年每隔两年向火星发射一次“火星全球勘测者”。另外还有“火星探路者”,它虽然比GMS晚发射,但它走捷径,将先抵达火星。俄罗斯、日本和西欧也不甘示弱,纷纷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