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振动试验中,振动台的机械阻抗大于产品的真实安装结构的机械阻抗是造成过试验的原因之一。文章通过模型的仿真计算与试验,对由于边界条件的改变引起的过试验原因及过试验程度进行了研究,进而分析确定了力限控制条件,在模型的振动试验中应用力限控制技术,获得模型结构响应数据。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力限控制技术可有效缓解过试验程度,使振动试验更接近产品真实的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2.
大容量推进剂贮箱力学环境试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概述了推进剂贮箱力学环境试验目的、振动试验内容、边界条件及载荷条件等基本要求,应用下凹准则确定了正弦鉴定级振动试验中的下凹值,给出了振动控制和加速度响应测试结果,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力限控制缓解“过试验”原理分析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般加速度控制的振动试验中,在产品的共振频率处存在"过试验"现象。文章通过对基础运动激励下试验件的结构响应进行分析,研究"过试验"产生的原因,说明在一阶共振频率处控制振动台作用于试验件的力可以解决过试验问题。并成功地进行了卫星承力筒力限控制振动试验,对力限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力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航天器振动试验中引起过试验的主要原因是试验件安装结构和振动台的阻抗不同及制订加速度输入谱时采用包络法.解决此问题的一种思路是在振动中限制试验件安装界面的力,即力限技术,它包括力谱制订、力的测量方法、夹具设计和振动控制策略等关键技术.文章回顾了国外力限技术的发展,介绍了力限技术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对在我国航天器振动试验中力限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振动试验中力限控制技术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14  
文章阐述了在地面模拟航天器经历的力学环境时,应充分合理地考核航天器的结构;回顾了国内外解决振动试验中过试验问题的方法;全面介绍了振动试验中的力限控制技术。该技术是利用加速度控制的同时,通过限制振动试验中受试产品与工装连接面作用力的大小,来避免振动试验中的过试验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力限的加速度谱下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缓解随机振动“过试验”现象,通常需要在试验件共振频段将加速度谱下凹。结合工程实际,文章基于力限振动试验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基于力限的加速度谱下凹策略,最后计算了某航天器有效载荷的加速度下凹谱,可以为随机振动试验加速度条件下凹提供技术支持,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结合3t 重的力学环境振动试验,描述了振动试验设计的方法,提出了根据试验件根部钛管的应变和钛管截面处弯矩的共振放大因子来确定力矩控制的准则,介绍了为克服振动台推力不足而采取的措施,最后给出了试验的控制结果。  相似文献   

8.
为在地面试验中更真实地模拟再入飞行过载、振动力学环境的时变特性和复合特性,以再入飞行器子系统为对象,开展变均方根随机振动?变加速度离心复合试验研究。设定试验条件时,对预示弹道过载数据进行平滑和重采样,得到变加速度离心试验条件;对实测振动数据频谱进行归一化和频谱加权融合,得到变均方根随机振动试验条件。复合试验结果表明,给出的试验条件控制可行,实现了再入飞行振动历程和过载历程的同时模拟。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传统航天器,月球探测器所经历的某些力学环境具有特殊性,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并进行相应的环境模拟试验。文章分析了月球探测器力学环境在不同飞行阶段中的特点,对比较特殊的着陆冲击环境和颠簸振动环境分别开展了重点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模拟试验条件制定方法。对于着陆冲击环境,采用以加速度试验条件、正弦振动试验条件、随机振动试验条件和冲击试验条件分频段等效包络的方法制定试验条件;对于颠簸振动环境,采用道路模拟试验台模拟颠簸能量的方法制定试验条件。所提出的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嫦娥三号和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的研制过程中,并通过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实际飞行验证。  相似文献   

10.
扫频振动试验是对控制系统仪器设备的重要的力学环境试验之一,因此被广泛采用。在扫频振动试验中,影响仪器响应有下列因素,诸如振动规范、仪器的固有特性、安装夹具的性能、安装与测试的方式方法、振动试验台的特性等。往往由于对上述因素考虑得不周,使仪器在扫频振动中受到损伤,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为此,本文讨论了采取怎样的措施使响应减小,将仪器的振动响应控制到允许范围内,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并且在分析各类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办法,对今后的设计和试验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印制电路板环境应力筛选试验要求,为减小夹具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提出以电路板尺寸、筛选效率以及固有频率等为约束的电路板工装设计优化方法,并以某型电路板为例进行电路板工装设计与迭代优化;继而开展模态仿真分析验证了工装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设计工装振动特性并固化电路板环境应力筛选测试方案,采用设计工装及固化方案完成电路板随机振动环境应力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工装的一阶固有频率高于试验规定频率上限,满足工装夹具刚度特性要求。通过合理装夹和调整传感器布局等可使得电路板安装位置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曲线及均方根值满足GJB 1032A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2.
某航天器天线声振组合环境试验与单项环境试验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受地面试验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用单项噪声或振动环境试验来模拟航天器发射及飞行过程经历的声振复合环境。文章以某航天器天线为对象,开展了声与振组合环境试验与单独噪声、单独随机振动试验的对比分析:对于该航天器天线,单独噪声试验在低频区域激励效应较差;单独振动试验则在高频部分存在结构响应衰减;声振组合试验由于耦合效应对结构高频段的响应产生抑制,使得高频部分的响应被削弱。  相似文献   

13.
力限技术在航天器振动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正弦振动试验中模拟真实的飞行环境,防止因“过试验”而导致航天器结构发生不必要的破坏,需要对试验条件进行下凹控制。在以往的加速度下凹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力限控制方法可以提高航天器主频处下凹控制的精度和有效性。文章分析了传统加速度下凹控制方法的局限性,并以某结构星力限控制试验为基础,阐述了结构星力限试验条件的制定方法,介绍了力限双控试验平台设计,并分析了试验结果。经分析表明,力限控制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在加速度控制的基础上引入力限控制的“双控”试验方法,能够有效解决航天器振动试验中的“过试验”和“欠试验”问题。  相似文献   

14.
曾惠忠  刘志全  闫峰  刘芃 《宇航学报》2020,41(2):147-153
针对多星并联布局“一箭多星”发射小卫星的模式,为降低星箭连接界面结构受力、提高卫星结构对不同运载火箭的主频适应性、提高星内设备安装空间利用率,本文设计了一种壁挂式主频可调变截面小卫星结构。对该卫星结构,开展了基于有限元方法的模态和静力分析验证,还开展了地面鉴定级振动试验验证和在轨飞行试验验证。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壁挂式卫星结构相比底部连接式卫星结构,星箭连接界面受力可降低67.7%;在不增加卫星结构质量的前提下,仅通过安装或拆卸主传力路径上的部分连接螺钉,就能实现卫星3个方向一阶频率10 Hz左右的可调范围;采用沿运载火箭轴线方向横截面大小可变的变截面结构设计,可将星内设备安装空间的利用率由等截面卫星结构的49.1%提高到74.2%。  相似文献   

15.
载人运载火箭全箭模态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吴素春  贾文成  邱吉宝 《宇航学报》2005,26(5):531-534,570
介绍载人运载火箭全箭模态试验技术,给出了火箭全部可靠性模态数据,及飞船内关键设备的振动数据。通过对数据分析,认为:船箭耦合远比星箭耦合复杂;代替低空逃逸发动机的配重对火箭的频率特性影响不大;试验取得的全部模态数据可靠,为稳定系统设计、船箭耦合动态分析及火箭飞行过程中宇航员的振动环境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The dynamic qualification of the new cryogenic upper stage ESC-A of the ARIANE 5 is supported by several tests in order to verify the assumptions and the modeling approach mad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development. The stage contains a large amount of equipment such as propellant lines, acceleration rockets, batteries, fluid control equipment etc. For the low frequency domain the verification of the equipment responses in the integrated state was done by a sine vibration test, excited to levels representing the predicted flight loads including a qualification factor. Acoustic tests with the upper stage were performed to verify the random vibration responses in the frequency range up to 2000 Hz. To verify the shock response level induced by stage separation (pyro-shock) a stage separation test was performed. The paper concentrates on the experience made with the modal identification and sine vibration test of the stage. For the sine vibration test an electro-dynamic multi-shaker table was used. It was able to produce the required input precisely up to as specified, not an easy task for a test set-up of 20 tons weight. The paper presents the approach of how the dynamic qualification was reached successfully and highlights the experience accomplish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