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Do-254构型管理的要求.对构型标识的实际应用和设计进行研究,指出了构型标识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给出了构型标识的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构型、构型管理的定义、原理和在某型飞机研制中的实际应用。结合某型号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如何在继续基本型的基础上采用构型管理,并简介了目前取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民机在役构型管理思路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内某型号民用飞机在研阶段构型管理工作,结合民机在役运营的适航要求和客户的安全经济运营需求,阐述了民机在役构型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役构型管理的目标范围和管理重点,提出了民机在役构型管理标识方法.并讨论了在役构型的分类更改控制方法。该研究将填补国内民机在役构型管理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为确保试验结果可支撑产品需求符合性声明,满足适航相关的构型管理要求,依据差异性分析原理,在试验件构型与所 验证的产品构型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通过差异性分析的方法证明其对试验结果无影响而允许其存在,从而降低制造和试验成 本、缩短研制周期;在设计、试验环节开展构型差异标识、更改控制、审核等专项管控,确保构型差异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相似文献   

5.
利用当前航空企业的信息化环境,建立 Windchill 与 CATIA 之间的构型管理协同研制平台。在此平台上,把设计生成的产品 EBOM 通过 LCA 交互到 Windchill 环境下,实施产品构型管理的各个业务流程。通过对产品结构进行构型标识,构型信息的完善和构型项的划分,生成以构型项为主的构型结构树(CIBOM)。通过协同研制平台启动实施构型的更改管理和控制,并对构型的原始状态和构型的更改状态进行详细的记录和跟踪,以生产实践中产品的生产和装配来验证构型信息的一致性和规范性,在此环境下实现构型管理的各个业务流程的循环,最终实现无纸化构型管理。  相似文献   

6.
民机构型管理标准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民用飞机发展的现状及标准化需求,阐述了民用飞机构型管理的重要性,并初步确定我国民用飞机构型定义与控制规范化的内容;通过分析波音及空客构型定义与控制的方式效果,提出了我国民用飞机构型定义与控制的实现方式和标准化要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ANSI/EIA-649等国际主流构型管理标准中定义的构型基线类型,结合民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阶段管理特点,探讨了民用航空发动机构型基线的文件构成、建立的时机,以及构型基线维护要求,为我国民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及构型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孟旭 《航空工程进展》2015,6(4):419-426
构型控制是构型管理的基本要素之一,结合商用飞机的产品特点,提出一种多层次的构型定义结构。以商用飞机的构型控制为例,采用六何分析法研究构型控制的目标、构型控制的对象、构型控制的起点、构型控制的角色和职责、构型控制的流程和方法,以及构型控制的工作环境,同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在项目初期,商用飞机的构型管理者在分析上述六个要素的基础上,再结合项目自身特点,提前规划,选择合理的工作目标、具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和差异化的实施路径,以提高构型控制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国内外民用飞机构型定义案例,说明民用飞机构型定义方法。分析MBD技术在B787飞机研制中的应用,提出了构型定义的应用建议,给民用飞机研制带来了新的思维。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将新构型直升机分为复合式和转换式的分类方法;分析了国外新构型直升机的主要技术特征和型号发展历程;总结了新构型直升机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速新构型直升机的发展思路,提出我国应在认识不同构型直升机技术特征的基础上,充分论证装备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发挥后发优势,有重点地推进新构型关键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民机试飞构型管理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民用飞机试飞工作为背景,从民机试飞构型管理的特征和过程出发,论述了试飞构型管理的范围和性质,说明了试飞构型管理本质上属于研制构型管理,由制造商内部控制。并从适航的角度研究了民机试飞构型到位工作的特点及其与试飞计划的关系、给出了试飞构型评估报告编制方法。最后,介绍了试飞构型控制工作的流程,并根据试飞构型管理实践经验,提出了试飞构型控制工作中需关注的重点。对后续民机试飞构型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机载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自检测容易造成系统运行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故障配置的自检测设计方法,通过离线配置的方式对系统运行各阶段的故障检测内容、编码、故障记录及响应模式进行静态配置.检测软件根据配置信息自动开展系统自检测,满足了机载计算机自检测的低延迟、高可靠、快速配置等需求.通过配置信息对检测时长进行的可控调节,消除了分区及任务超时造成系统运行的不稳定因素.相比于传统的自检测方法,具有配置灵活、与应用软件无关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针对机载计算机多核虚拟化环境下虚拟机数量及需要固化加载的文件数量不确定性所导致的复杂性 问题,提出了一种文件动态配置方法,通过配置工具按固定格式生成文件清单,软件根据文件清单生成文件配 置数据,针对不同的虚拟机数量及不同的文件数量,动态调整文件配置数据各项参数及偏移,并根据文件配置 数据一键固化并加载机载二进制文件。相比于传统的机载文件固化加载方法,提高了机载维护状态下操作的便 捷性;其依赖配置表的设计不需要人工过度干预,可以使维护过程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升力式再入飞行器在跨声速段出现的侧向气动特性非线性问题,发展了一种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的自适应迭代气动布局优化方法。设计了一种常规升力式再入飞行器布局,计算了该布局在跨声速段的侧向气动力,分析了可能影响侧向气动特性的机翼布局参数。根据气动布局优化流程,计算了气动布局样本气动特性,建立了布局参数到侧向力矩系数导数的代理模型,完成了以减小飞行器侧向非线性为目标的布局优化设计。优化布局的气动特性计算结果表明,所发展的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该项研究为再入飞行器减小侧向气动非线性提供了新的布局设计途径,有利于降低控制系统设计难度,保障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15.
对嵌入式操作系统设计中的存储空间静态配置进行了分析。在简要介绍空间静态配置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静态空间划分的具体实现方法以及空间静态配置系统的设计与组成,并对静态配置算法和动态配置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介绍静态空间配置算法的具体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6.
民用飞机构型差异管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民用飞机研制及后续的交付运营过程中,构型差异是无法规避的客观存在,这种构型差异包括单机构型状态与型号设计之间的差异、单机设计状态与设计要求之间的差异,以及制造状态与设计要求之间的差异。准确记录这些差异,评估差异的影响,提供有效证据,以明确差异的可接受程度,确定限制和相关对策,是飞机研制过程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以研制阶段的试验试飞机为例,对飞机设计构型差异和制造构型差异产生的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了对构型差异管理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陀螺是航天器控制系统中的关键姿态敏感器,其主要采取冗余措施进行配置。针对航天器控制系统设计中如何进行陀螺冗余配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确定最优冗余陀螺配置的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系统的可靠性、精度、成本代价等综合指标。首先,以工程中普遍采用的陀螺斜置式为对象,系统性给出了陀螺斜置式的安装结构,并以测量误差最小为目标确定出确定安装数目下的最优陀螺冗余安装结构。其次,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对陀螺冗余配置的综合性能指标进行详细系统的分析。然后,利用优化评价方法以综合指标为基础对不同安装数目下的陀螺冗余安装结构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出陀螺冗余配置的最优安装数目,即最优冗余陀螺配置。最后,利用该方法对实际工程中的斜置式陀螺冗余配置进行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当陀螺的安装数目为7时为最优冗余配置,该结论对实际工程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带有空间机械臂的航天器系统惯性参数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航天器惯性参数在轨辨识问题,文章以空间机械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带有空间机械臂的航天器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空间机械臂的动力学分析。通过规划一种复杂的空间机械臂的运动轨迹,对机械臂各关节施加合适激励的方法,使空间机械臂做充分可变构型运动。该运动会改变航天器系统的惯性分布,从而引起航天器系统速度变化。然后,通过ADAMS(Automatic Dynamic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s,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软件建模测量这些速度变化,计算出空间机械臂的惯性变化,进而基于动量和动量距守恒的方法建立线性回归方程。最后,通过应用递推最小二乘法解线性回归方程组,辨识出了航天器的惯性参数。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了所辨识的航天器惯性参数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惯导正交配置方案在高海况下存在可靠性不高以及导航误差随时间累积快的问题,提出一种四陀螺冗余配置的单轴旋转捷联惯导新方案。通过器件级冗余技术,依据冗余数目等同时可靠性最大,导航特性更优的原则,设计了一种四陀螺圆锥垂向对称配置方案。以此为基础,考虑单轴旋转调制转轴垂直方向上器件误差的优势,提出将冗余配置和单轴旋转调制相结合的冗余式单轴旋转捷联惯导技术,并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法和过程。仿真结果表明:惯导系统可靠性较传统无冗余方案提升75%,定位精度较无旋转调制方案提升26%。新方法能够实现可靠性和精度的综合提升,且配置结构体积增加不多,安装方便,工程实现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