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计测磁带记录仪走带机构的“三速度控制系统”模型,指出:走带机构是由主导轴、供带和收带三套速度控制系统组成的。文章针对现有某些对后两套系统的误解,给出了它们的组成,重点分析了磁带张紧装置的三重功能及系统框困和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详述了真空张紧装置和机械摆杆张紧装置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给出了张紧力、速度误差与磁带位置的关系,收带供带伺服不能对磁带张力实行调节和控制,张紧装置关不是张力敏感器件。作者认为,现有计测记录仪带机构技术性能的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要从完善收带供带伺服系统性能着手。  相似文献   

2.
本文紧地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和故障自动保险特性研究结果的一个概述。该研究使用了故障形式、影响、临界状态分析和枝状故障分析等方法以求了解制动系统出现故障方式及频度。  相似文献   

3.
空间站柔性太阳翼上有以下预应力:1)在轨工作时,会周期性进出地球阴影区,结构温度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温差在结构上产生了热应力;2)中央桁架斜拉杆上作用有展开预应力;3)柔性阵面上施加有张紧力。这些预应力都会引起几何刚度,从而改变太阳翼结构的动力学特性。文章使用Abaqus非线性动力学求解功能,首先对中央桁架部分和柔性阵面部分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预应力对太阳翼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发现只有柔性阵面上的张紧力影响最为显著;然后针对完整的太阳翼结构,考虑阵面张紧力作用下,研究其动力学特性,并与未考虑预应力引起的刚度变化时的结构动力学特性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刚柔耦合的圆形薄膜UltraFlex太阳翼结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困难、微重力下薄膜运动复杂和展开精度要求高的问题,搭建了UltraFlex展开动力学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扭簧和绳索驱动下UltraFlex的有序展开动力学特性。基于绝对坐标方法建立包含柔性附件和柔性薄膜的UltraFlex动力学模型,采用两步检测算法处理薄膜间的复杂接触碰撞问题,利用扭簧逐步释放扭矩的方法驱动结构有序展开,通过控制绳索释放速率的方法完成移动箱板的转动规划和限位跟踪,提高展开位置精度。将该展开驱动策略运用到NASA实际样机尺寸的UltraFlex分析模型中,仿真结果表明该展开策略能够使得UltraFlex结构高精度、有序、稳定地展开;绳索始终处于张紧状态,最大拉力为62.5N;薄膜展开过程复杂,重复出现张紧、回弹的现象,最终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通过零部件的工艺技术分析整合,引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将原多工种、多工序复杂的工艺流程,组合成系统模块,从而使带料传送、触点自动喂料、自动点焊、自动压片、自动老化、自动切断等工序得以实现全自动化生产。重点论述了系统自动化加工的关键技术与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MIDAS600型自动观测系统(AWOS)为国内装备较多的自动观测系统之一,大多是在90年代末引进的。该系统有着结构较为简单,维护方便等特点。该系统的每个子单元都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系统进行使用,方便用户根据自身需求,灵活配置。  相似文献   

7.
该文首先介绍自动恒温控制系统原理,通过设计建立系统可调度TCPN规格模型算法,即关键资源调度建模算法,最后以自动恒温控制系统为实例,建立系统可调度分析TCPN规格,为系统的可调度分析提供正确的模型。  相似文献   

8.
某大型发射设备仿真系统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对车体进行自动调平和对发射筒进行自动调直,本文着重分析了基于液体摆组合的计算机自动调平(调直)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9.
河南空管分局按照民航空管自动化本地应急系统及RVSM建设工程协调会议纪要的要求,针对本地的设备运行情况,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郑州目前使用美国Telephonics自动化系统,如果安装应急系统,就要提前做好供电系统的改造,还要做好应急系统的安装规划。由于应急系统安装时间紧、任务重,河南空管分局技术人员积极与安装厂家及相关单位取得联系,进行协商交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姚敏  赵敏 《宇航学报》2007,28(2):385-388,426
为了提高小卫星星务软件的自主化、智能化水平,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小卫星任务自主调度的设计方法。该方法根据小卫星有效载荷和任务的需求,将小卫星的星务软件分解为若干个任务模块。同时,考虑到一些任务执行的紧前关系要求,将若干有紧前关系的任务模块划分为一个任务流程。以任务流程为单位,利用模糊神经网络构建任务流程自主调度决策系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决策系统能够根据小卫星的监测数据,以任务流程的自主调度为基础,最终实现对任务模块的动态自主调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