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竹之食     
秦风  江静 《西南航空》2005,(5):46-49
可以说;大熊猫和老饕是四川的两大“特产”,这里是大熊猫的故乡,也是老饕们的天堂。看上去,深藏于山林的大熊猫与生活在市井的老饕似乎八竿子也打不着——除了熬夜过多会留下一双“熊猫眼”,其实,这两种动物有一个共通之处:“食竹”,同是“食竹”,大熊猫吃箭竹的干和叶,而人则显得“饥饿”多了,从竹笋、竹叶到竹筒皆被用于饮食之中,且殃及大多数竹类。  相似文献   

2.
蜀锦     
“锦”是中国古代一种丝织品,代表了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蜀”是四川的古称,因蜀地盛产桑而多有蚕虫,桑蚕吐丝作茧而盛产丝,故四川自古便盛产丝织物,通过南,北丝绸之路将丝绸和锦缎传到了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3.
董尧尧 《西南航空》2006,105(10):68-75
四川民殷物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城乡民居建筑式样丰富多彩。由于受气候,地理环境.建筑材料及生活习俗的影响.四川民居的地方特色十分浓郁。清初‘湖广填四川”.来自湖北.湖南.江西.广东,陕西等地的移民带来了新的建筑式样.经过长期融合,本土民居吸收了各地建筑之精华.结合自身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具四川特色人文内涵的民居建筑。  相似文献   

4.
余茂智 《西南航空》2011,156(2):66-68,70
翻过一山哟,又呃一山啰,那哈儿咿呀嘿,不觉就来到,麻呀麻柳湾呀湾啰嘿嘿,哟山连哟山?甭榱?是四川夹江的一个地名,当年我远游到与之比邻的夹江华头一地的时候,行走山间,曾多时听到那些背负山货的乡民在歇脚时吼起这曲悠扬而高亢的山歌调调。而就在这个春节期间,当我专程到麻柳乡场去访问当地久负  相似文献   

5.
筱思 《西南航空》2009,(11):62-63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去往夹江二郎庙的人都是络绎不绝,因为每年的这一天.这里都有一个隆重的二郎庙会.是为纪念李冰父子而举办的。战国时期的水利家李冰,于秦昭襄王末年(公元前256年-前251年)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  相似文献   

6.
小麦 《西南航空》2005,(9):96-97
这是爱舞梦想的舞台.这是爱舞的乐园。一场不设防的盛大聚会。余温散尽,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回首过往,有梦有朋友.这就是“星空舞状元”.由星空卫视王牌节目“星空热舞俱乐部”掀起的热舞狂潮。此项活动于2004年8月推出.历时四个月,在全国五大赛区南京。广州、长沙。成都和北京巡回举行.全力寻找中国最具潜力的舞蹈明星。选手现场报名.三大评委当场评审。《舞状元》虽然落幕了.但是酸甜苦辣的精彩留在了每个人心中的舞台上。让我们一同来回眸第一届舞状元的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7.
九月 《今日民航》2013,(6):26-30
宣纸是中国手工纸中的翘楚。它纤薄柔软,却有着纸寿千年的盛誉;它看似平淡,却拥有被称为"永不泄密"的制作过程;甚至,它还决定性地影响了中国书画风格的变迁今天,在它的故乡皖南泾县,遵循古法的手工宣纸在几经沉浮后,又顽强地走上了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8.
绵竹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边缘,盛产竹子,其中最为著名的绵竹是造纸的上好材料——用绵竹制出来的纸张被称为“绵纸”,当地地名也因绵竹而得.绵竹木版年画技艺主要分布在绵竹市城区剑南镇和北部的拱星镇、清谨镇、新市镇、孝德镇等地.绵竹龙门山中段与成都平原北部连接,成都自唐以来便是国内雕版印剧的中心,绵竹受其影响,相传在宋代已有木版年画生产.清嘉庆年间,绵竹木版年画进入鼎盛时期,绵竹有年画从业人员九百余人,大小规模不一的作坊三百多户,年画行会也相应建立,名“伏羲会”.绵竹木版年画色彩鲜艳而不褪色,因为所用纸张都要经过复杂的工艺处理:先把纸蒸过,再薄薄地刷上一种用彭县“白泥”、胶矾、糯米调成的浆.另一个关键是颜料,画师们所用多是天然颜料,而且全靠自己调配.绵竹木版年画除了起轮廓作用的一道线版,其余全靠人工彩绘,也因此留下了巨大的绘画创作空间.同一张画版印好轮廓线后,局部着色用笔填画,不同的画工有不同的画风,脸形、神情和服饰的色彩都各有不同,这正是绵竹年画的绝妙之处.  相似文献   

9.
竹之游     
自古以来,不论骚人墨客还是附庸风雅之士,都会在花园里种上几竿瘦竹,或以示气节,或寻找灵感,吟诗作赋。古人们把玩的是竹的高洁与独立,这其中的妙巧便在竹的“少”,不能多,只几竿就好,若多便有山野村夫下里巴人的粗俗之气了。  相似文献   

10.
史幼波 《西南航空》2009,135(5):34-39
四川有“四绝”——九寨之奇、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剑门之险。前三者已成为人流如织的旅游胜地,唯独剑门雄关,却像被人遗忘的角落。但是,它一直是日本以及东南亚游客的心仪之地,也曾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寻访文明之旅的重要驿站,是什么吸引了人们虔敬的脚步,是什么使它成为历史画卷中凝重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