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航天简讯     
西德X射线天文卫星入轨西德X射线天文卫星Rosat(RoentgenSatellite)在5月31日由德尔它Ⅱ火箭发射,进入高580公里的圆轨道,倾角53度。卫星重2435公斤。有效载荷重1555公斤,它们是西德造的X射线望远镜、英国莱斯特大学的广角相机(角分辨率1分)和美国史密松天文台的高分辨率(角分辨率1.8秒)X光谱相机。卫星直径为3米,全长4.5米。卫星研制费总额达2.6亿马克,发射费6300万美元。该卫星由西德、美、英三国共同研制,主承包商是道尼尔公司。Rosat于1983年开  相似文献   

2.
随着实验型地球观测卫星——巴斯卡拉(Bhaskara)Ⅰ、Ⅱ、Ⅲ的成功飞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开始进入研制半工作型和工作型遥感卫星的阶段。目前,卫星被命名为印度遥感卫星-IRS。实际上,ISRO早在1978年起就开始制定了研制IRS的计划。 IRS是一颗三轴稳定的地球资源观测卫星。卫星重量大约500~600公斤。飞行轨道高度大约600~1000公里,太阳同步。IRS的设计特点是:1.卫星总体采用模块化结构方案,可降低研制费用,缩短研制周  相似文献   

3.
今年8月17日,日本用H—2火箭把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对地观测卫星——“先进地球观测卫星—1”(ADEOS—1)送入了距地球表面800公里高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重3.5吨,长宽均为4米,高7米,价值900亿日元,预计寿命3年,是目前日本发射的最贵重的卫星。 该星采用三轴稳定方式,每天绕地球14圈,每运行585圈通过同一地区。其砷化镓挠性电池板(长24米)能提供4.5千瓦功率的电能。另外,星上还有5个35安时的镉镍蓄电池,最大放电深度为20%。该卫星最引人注目的是装备了日本、美国和法国研制的8种遥  相似文献   

4.
参考照片     
苏联将于1993~1997年发射Regatta天文探测卫星图为苏联Regatta天文探测卫星,共研制5颗,用于国际日地科学研究。上图为Regatta-Plasma卫星,下图为Regatta-Astro卫星。卫星总重575公斤,太阳帆板(图中八边形为太阳电池帆板)重40公斤,热控系统重15公斤,蓄电池重70公斤,遥测系统重15公斤,通信系统重50公斤,伺服系统平台重70公斤,其上载荷重80公斤,科学仪器重230公斤。卫星高2.35米,直径为2.5米,太阳帆展开后,高为3米,直径可达9米。卫星将在1993-1997年发射。  相似文献   

5.
美国航宇局宣布,已选定了一个美国研究工作组,参加日本“太阳 A”探测卫星的研制,[以前称为高能太阳物理学计划(H-ESPP)],他们将通过这颗探测卫星观测X 射线和 r 射线,了解太阳上的高能现象。美国研究工作组将帮助提供一套观测仪器装在日本的“太阳 A”探测卫星上。日本预计1991年用“缪3S-Ⅱ火箭,从鹿儿岛  相似文献   

6.
日本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于1991年8月30日从鹿儿岛宇宙空间观测所用M-3SⅡ(第6枚)火箭发射第14号科学卫星(SOLAR-A)。 SOLAR-A是观测太阳耀斑时释出的X射线和γ射线的观测卫星,是继1981年2月发射的第7号科学卫星(天文卫星-1)之后,日本的第二颗太阳物理观测卫星。众所周知,太阳活动周期为11年,太阳在活动最盛期在其表面频繁出现爆发现象,爆发时间短的只有数十秒,长的可达数小时,这时产生X  相似文献   

7.
卫星帆板转动和自身颤动会导致太阳X射线-极紫外射线(X-EUV)成像望远镜的成像质量下降.用移动补偿系统控制相机的CCD驱动器,使势阱转移到相邻相的位置上,转移的方向正好与图像在传感器上移动方向一致,使得图像的每个光子在移动后仍然落入传感器的同一个势阱内,补偿由于帆板移动造成的图像偏移.CCD相移沿列的方向进行,而CCD的列平行于东西向.高精度太阳敏感器使用两轴直角坐标来定位太阳的位置.移动补偿系统只使用其中一个轴向数据,由于南北指向误差远远小于东西指向,因此不对南北指向补偿.该移动补偿系统利用高精度太阳敏感器构成半闭环控制系统,通过偏移CCD势阱来实现一个方向上的移动补偿.该方案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消除长时间曝光过程中的太阳的平移和帆板颤动对图像质量造成的影响,扩大动态观测范围.   相似文献   

8.
法国研制的对地观测卫星(SPOT)将于1986年由阿里安运载火箭射入高度为8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为三轴稳定、寿命最低二年。卫星本身由平台和有效载荷两大部分组成,平台的设计可以适用于不同目的的飞行。卫星对电源的要求是:在寿命末期至少也要达到提供一千瓦功率的能力。目前  相似文献   

9.
图1 这是宇航员驾驶马丁公司研制的背负式机动飞行装置在距地球467公里上空飞行于航天飞机和太阳峰年卫星之间的草图。宇航员携带一个“飞行抓钩”用于抓住卫星使其稳定,然后在卫星太阳帆板的间隙安装一个抓获装置,以便让机械臂捕获卫星。  相似文献   

10.
正2月17日,日本H-2A-202型运载火箭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了名为"瞳"的"天文"H天文卫星,并搭载发射了3颗微小卫星。"天文"H又称"新X射线望远镜"(Ne XT),为日本下一代X射线天文卫星,配备4台观测仪器和2台望远镜,设有孔径10米的大型展开式天线,重约2700千克,设计寿命3年,采用高575千米、倾角31度轨道,用于开展软X射线、硬X射线和伽马射线观测,通过研究黑洞、超新星遗迹和  相似文献   

11.
9月20日,美国航宇局的HEAO-3科学卫星(高能天文观测卫星)在肯尼迪空间中心成功地用宇宙神-人马座运载火箭发射入轨。这是高能天文观测卫星系列中的最后一颗星。 HEAO-3的任务与它的两个先驱星稍有不同。HEAO-3和HEAO-2用以测量X-射线和寻找X-射线源,而HEAO-3将用来探测X-射线  相似文献   

12.
第3号科学卫星“太阳” 1975年是太阳活动最小的时期。众所周知,此时包围地球的电离层状态既受太阳活动变化的极大影响,同时也受地球磁场变动的极大影响。“太阳”卫星正是为了在太阳平静期研究这种太阳活动和包围地球的热层(它的底部是电离层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计划研制的。当时正在进行一项包括地面观测研究在内的国际合作研究,此年也称国际太阳宁静年。 1975年2月24日“太阳”卫星被送入倾角为32°,远地点高为3140公里,近地  相似文献   

13.
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有一项研究计划,到2000年为完善斯波特卫星而研制民用雷达卫星。这颗卫星将从1994年开始研制。该卫星性能优于其它国家的对地观测卫星,如欧空局的地球资源卫星-1、日本的地球资源卫星-1和加拿大的雷达卫星。估计法国的雷达卫星将利用斯波特卫星的平台,以降低研制费用,集中力量制造卫星上的成像雷达。卫星将由阿里安4或阿里安5火箭发射,送入高约75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成像雷达将用两种扫描方式工作:一是用快速扫描方式,拍  相似文献   

14.
日本技术试验卫星-Ⅲ(ETS-Ⅲ)是一颗零动量三轴姿态控制卫星,已于1982年9月3日在种子岛宇宙中心用N-1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这是一颗为未来大功率卫星作技术准备的试验卫星。ETS-Ⅲ的配置和各分系统情况如下: 一、姿态控制分系统(ACS) 该分系统用三轴控制方法使偏航轴指向地心,保持姿控精度。它由六种主要部件组成:地平仪,惯性基准单元,速率陀螺组合件,太阳敏感器,反作用飞轮和姿态控制电子线路。 ACS控制反作用控制分系统的推力器,有完成卸载、轨道控制和反作用飞轮备份工作方式等功能;ACS直接控制太阳帆板的  相似文献   

15.
加拿大空间局(CSA)将在1994年发射雷达卫星,它的分辨率为10米,是加拿大最先进的遥感卫星。星上装有合成孔径雷达和强大的微波辐射计。卫星将每天从500公里高的轨道上昼夜24小时地拍摄地面照片。它不受天气影响,也能穿过云层和黑夜进行对地观测,是一种全天候的雷达观测卫星。该星与今年苏联发射的“钻石”雷达卫星、欧空局发射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和明年日本发射的第一颗地球资源-1性能相似,只是分辨率有所不同,苏联和欧空局的卫星分辨率为15米,加拿大和日本的卫星分辨率为10米。  相似文献   

16.
<正>第一颗太阳探测卫星——先驱者5号卫星自从人类进入航天时代以来,科学家们就一直运用卫星探测器来研究探索太阳的内部和外部情况。由美国宇航局研制的先驱者5号,是一颗自旋稳定卫星,重量43千克,结构由直径0.66米的球体外加四个边长1.4米的太阳帆板组成。它于1960年3月11日发射,它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地球与金星之间太阳耀斑对磁场的影响。它是人类第一次实现了行星际探测的飞行器,首次验证了行星际磁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计划于2000年用H-2A火箭发射新型地球观测卫星——陆地观测技术卫星(ALOS)。ALOS是一颗装有大型单翼太阳电池帆板和天线,采用三轴控制方式,重3900kg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其轨道高度为700km,轨道倾角为986,轨道周期为101分钟。它也是自日本1987年和1990年发射海洋观测卫星MOS-1a和MOS-1b,1992年2月发射地球资源卫星(JERS-1),1996年8月17日发射先进地球观测卫星-1(ADEOS-l),以及1997年发射的一热带降雨观测卫星”(TRMM),1999年发射ADEOS-2之后所开发的第7颗地球观测卫星。ALOS载有3…  相似文献   

18.
日本在相继发射地球资源卫星(JERS-1)和海事观测卫星(MOS-1A和MOS-1B)后,目前正在实施高级地球观测卫星(ADEOS)计划和热带降雨测量卫星(TRMM)计划。一、高级地球观测卫星高级地球观测卫星重约4吨,总功率为4500瓦,大小为4米×4米×5米,寿命3年,约在1996年初发射,可用于观测温室效应、地球臭氧层的减少和热带雨林的砍伐等。卫星研制总经费预计为6~7亿美元,其中包括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研制的探测器费用(不含美、法和日本通产省研制的探测器费用)。卫星主要由日本  相似文献   

19.
航天简讯     
美国为阿根廷发射卫星失败阿根廷首颗自行研制的科学卫星,在1996年11月4[l用美国飞马座一XI,运载火箭发射时失败。在这颗名叫SAC-B的卫星上搭载5台仪器,通过这些仪器观测太阳耀斑、y射线爆发、扩散宇宙X射线背景及高能中子,能推动太阳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的研究。3年来,阿根廷主要的目标是用2.95亿美元试制自己的卫星,如果进展顺利,阿根廷希望在1999年作为后续任务发射自己的SAC-(:遥感卫星。然而事与愿违,第1颗卫星就“出师不利”。美国航宇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提供了这颗星上的两台仪器并提供发射服务和初期运行费用170…  相似文献   

20.
高能天文观测卫星-2(HEAO-2)发回了第一批X射线源照片。这是第一次从一颗运行中的卫星上得到的。该卫星上的X射线望远镜拍摄的第一个目标是天鹅座X-1。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