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航天飞机飞行一览(1993年)1993年内,美国航天飞机共飞行了7次,载航天员41人次(其中包括3名外国航天员)。第五十三次飞行(STS-54)轨道器奋进号(第3次飞行)飞行时问1993年1月13~19日航天员卡斯帕(指令长)、麦克莫纳格(副驾驶...  相似文献   

2.
陈曦 《航天员》2012,(3):62-64
2012年2月20日,为纪念约翰·格伦(John Glenn)执行美国首次轨道飞行50周年,NASA在俄亥俄州哥伦布市举办了名为“借鉴过去,创新未来”的纪念仪式。庆祝活动上,NASA为现已90岁的格伦准备了一份只有航天局才能给出的惊喜——让格伦在庆祝会举行地点俄亥俄州立大学的讲台上,和国际空间站航天员现场进行天地对话。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在仪式上也向格伦致敬。  相似文献   

3.
美国航天飞机飞行一览(1994年)第六十次飞行(STS-60)轨道器发现号(第18次飞行)飞行时间1994年2月3~11日航天员博尔登(指令长),莱特勒(副驾驶员),张福林(华裔,有效载荷指令长),戴维斯(女,飞行任务专家),塞加(飞行任务专家),克...  相似文献   

4.
吴清才 《中国航天》1997,(10):28-32
美国航天飞机飞行一览(1996年)第74次飞行(STS┐72)轨道器奋进号(第10次飞行)飞行时间1996年1月11~20日航天员达菲(指令长),杰特(驾驶员),焦利仲(1号飞行任务专家),斯柯特(2号飞行任务专家),小市若田(日本,3号飞行任务专家...  相似文献   

5.
吴清才 《中国航天》1998,(12):20-24,28
@吴清才1997年美国航天飞机共发射了8次,参加飞行的航天员为56名,总飞行时间为87天10小时16分钟。飞行任务包括材料科学研究、卫星释放与营救、空间对接和微重力研究。第81次飞行(STS81)轨道器亚特兰蒂斯号(第18次飞行)飞行时间1997年1月1...  相似文献   

6.
沈羡云 《航天员》2012,(5):67-68
关于航天员心理障碍的话题此前经常被提及(本刊2012年第三期曾刊文介绍“什么是航天员心理障碍”——编者注),随着飞行时间的延长。怎样保持乘组人员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美国和俄罗斯也越来越重视载人航天中的心理学问题,他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相关研究并采取心理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航天飞行任务综合模拟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行任务综合模拟训练是航天员在基础训练、职业技能训练之后进行的最重要和最关键的训练。它安排在航天员飞行任务训练阶段的后期,正式航天飞行前进行。航天员在掌握了有关航天飞行基础知识和载人航天器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并完成了飞行任务训练科目的练习后就进入到...  相似文献   

8.
杨孝文 《航天员》2012,(5):61-63
1968年12月21日,3名美国航天员搭乘“阿波罗”8号飞船随“土星”5号火箭升上太空,进行绕月球轨道飞行,实现了人类首次进入另外一个天体的重力场,此次飞行也因而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勇敢、最无畏的飞行之一。  相似文献   

9.
对航天员心血管机能状态的研究贯穿于载人航天飞行的整个发展过程,系统地研究微重力条件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始于“礼炮-6”号空间站飞行,在“礼炮-7”号飞行中延续,而最丰富的信息来自于“和平”号空间站的飞行。在“和平”号空间站15年的飞行期间,有28个乘员组的35名俄罗斯航天员,7名美国航天员,  相似文献   

10.
《航天》2011,(3):20-21
美国东部时间2月24日16点50分,带着广大航天爱好者选定的"叫醒曲",6位航天员乘坐发现号航天飞机开始执行STS-133任务。此次航天任务是发现号最后一次飞行,航天飞机第35次飞往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也是美国第164次载人航天飞行,  相似文献   

11.
航天员返回后的立位不稳定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数航天员飞行后的立位耐力下降表现为立位时心率增加更多,而不是出现真正的低血压。但是,参加5~16d飞行的航天员中,约有20%的航天员在返回后的立位实验中出现了心血管反应不良,其严重程度足以导致晕厥前状态(头晕眼花、周边视觉丧失或收缩压突然低于70mmHg)。在以前发表的一篇文献中已经提到:与男航天员相比,女航天员在飞行后似乎有更容易出现立位低血压和晕厥前症状的趋势,引起这种现象的机理还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宗河 《中国航天》2006,(5):38-39,43
3月30日,国际空间站第13长期考察组乘联盟TMA8飞船升空。飞船于4月1日与空间站实现对接。考察组由俄罗斯航天员帕维尔·维诺格拉多夫和美国航天员杰弗里·威廉姆斯组成,前者是站上新一任站长,而后者则担任飞行工程师。预计他们本次在轨停留时间将长达178天。船上第三把“交椅”  相似文献   

13.
《航天员》2009,(1):6-7
俄罗斯地面飞行控制中心发言人伦金2009年1月16日说,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当天在站内实施了修补技术演习,以应对空间站可能发生的泄漏事件。参与修补技术演习的包括俄罗斯航天员尤里·隆恰科夫、美国航天员迈克·芬克以及桑德拉·马格努斯。  相似文献   

14.
1998年10月29日,一位77岁的老翁乘美国航天飞机上天,并成功返回地球,成为世界上迄今为止年龄最大的太空人而他就是美国第一位进入地球轨道飞行的航天员约翰·格伦。1962年2月20日他的成功一飞,拉开了美国在航天领域屡创佳绩的序幕。  相似文献   

15.
1973年5月14日“天空实验室”空间站发射,随后有3个“阿波罗”航天员乘组分别进驻该站,并各在那里生活和工作了28d、59d和84d。“天空实验室”是人类的足智多谋战胜在当初看来似乎不可避免的技术灾难的一个辉煌例子。至1974年2月8日第三批乘组溅落,美国已证明其航天员不仅能几乎无限期地在太空生活和工作,而且能更换坏了的设备,临时提供的修理达到的程度是航天飞行开始时认为绝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95年7月航天飞机与“和平”号航天站首次对接(STS-71)成功以来,美俄航天员一直在进行安全且成功的联合轨道飞行。航天飞机照例把美国航天员送上轨道,为“和平”号航天站提供后勤保障,同“和平”号一起共同进行大量的科学试验,然后把双方航天员送返地球,由俄罗斯和美国的安全管理人员及其小组单独和共同实施安全和风险管理计划,在探明并控制风险方面卓有成效。这项工作为国际航天站的发展、建设及运行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宋锦苹 《航天员》2008,(3):10-13
2004年初,美国总统布什提出2030年前后实现载人火星飞行。登陆火星是一个漫长的征途,它意味着航天员乘组要离开地球至少2到3年的时间。我们知道,长期近地轨道飞行的航天员会发生骨矿盐密度下降,并可能因隔离、噪音、工作环境受限以及电离与非电离辐射而引起精神问题。当航天员进行  相似文献   

18.
黄伟芬  吴斌 《航天员》2012,(4):50-52
2011年10月,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从我国首批航天员队伍中选拔出了7名男航天员。他们和第二批航天员中的2名女航天员共同组成执行神九任务的初步人员名单。2012年3月,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确定了神九任务的飞行乘组和备份航天员,并确定了飞行乘组的岗位。  相似文献   

19.
国际空间站是当代规模最大的航天工程,也是涉及国家数量最多的大型国际航天合作项目。经过美国和前苏联多次载人航天飞行经验证明,人在太空飞行条件下不但可以很好地生存,而且还能进行各种操作,完成多种飞行任务。例如,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斯科特于1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评价了美国航天员79次航天飞行任务后药物应用情况,材料来自航天员用药报告。219个记录来自于单人飞行记录,94%包括了飞行中服用某些药物情况,其中47%用于空间运动病,45%用于睡眠障碍,依次为头痛、背痛及鼻窦充血。应用方式通常为口服,依次为鼻内应用、肌肉注射、直肠给药。空间运动病用药多在飞行中前两天,疼痛用药常在前4天,应用于睡眠障碍及窦充血均持续了9天飞行期。全部用药的85%未报告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