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9 毫秒
1.
刘斐 《中国航天》2012,(4):13-13
2012年3月2日,海洋二号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在京举行,卫星由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式交付给用户国家海洋局。至此,海洋二号卫星正式投入使用。国家国防科工局副局长胡亚枫、国  相似文献   

2.
《航天器工程》2012,(2):3-4
海洋二号卫星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我国首颗海洋动力环境探测微波遥感卫星,主要用于获取全球海洋动力环境参数,是海洋防灾减灾的重要监测手段。海洋二号卫星于2011年8月16日成功发射,2012年3月2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  相似文献   

3.
海洋二号卫星用户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明森 《卫星应用》2003,11(2):7-13,40
海洋二号卫星(HY—2)已列入国家航天发展计划之中,针对我国目前微波遥感器的发展状况和海洋事业的业务需求,提出发展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的设想,包括遥感器的配置与性能指标,卫星轨道、姿态和精密定轨需求等。  相似文献   

4.
《航天》2012,(5):5-5
中国国家海洋局3月30日举行海洋二号卫星数据产品发布会,向社会发布海洋二号卫星数据产品,介绍数据产品申请的规则与流程。据介绍,海洋二号卫星(HY-2)是中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该卫星集主、被动微波遥感器于一体,具有高精度测轨、定轨能力与全天候、全天时、全球探测能力。其主要使命是监测和调查海洋环境,获得包括海面风场、浪高、海流、海面温度等多种海洋动力环境参数,可直接为灾害性海况预警预报提供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5.
8月16日6时5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二号卫星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6.
王睿  徐浩  张欢  贾宏 《中国航天》2012,(10):7-11
<正>一、任务简介海洋二号(HY-2)卫星是中国海洋动力环境探测系列卫星的首颗卫星,其主要应用目标是监测和探测海洋动力环境参数,实现全天时、全天候对海面风场、海面高度场、浪场、海洋重力场、大洋环流和海表温度场等重要海洋参数的综合监测,提高灾害性海况预报水平,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服务,为海洋科学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2002年5月15日,我国成功地将自行研制的海洋一号A(HY-1A)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自2002年5月29日开始HY-1A卫星正式下传海洋水色扫描仪与CCD成像仪所探测的数据,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的北京、三亚地面站成功地接收到了第一轨HY-1A卫星遥感图像。国家海洋局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组织进行了在轨测试,对卫星与地面应用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了检验与验证,各项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该卫星境内外水色探测能力与灾害监测能力得到充分证实,已于2002年9月18日交付后投入业务化使用。在卫星与地面系统运行的一年多时间内,已获得我国渤海…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海洋地质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和对海洋卫星的需求,提出了研制海洋地质调查卫星、加速海洋地质调查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11月18日,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在北京正式挂牌运行。这是继气象卫星应用中心、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之后,我国遥感卫星应用体系建设的又一举措,标志着我国遥感卫星体系天地一体化发展框架的形成。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的成立是中国空间技术与海洋开发和管理的首次联手。目前,占地球表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海洋已处于各类海洋卫星的监视和监测之下。拟于2002年发射的海洋一号卫星是我国首颗直接为海洋监测、研究与应用开发所研制的卫星。海洋一号的发射,将结束我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目前主要承担海洋一…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工程》2017,(1):1-5
海洋盐度是海洋动力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发展盐度观测卫星是获取海洋动力环境数据的重要手段,在海洋观测和数据预报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海洋盐度卫星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海洋盐度卫星在海洋领域的应用,论述了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体系的成就和不足,结合我国的发展需求,提出了发展海洋盐度卫星完善我国海洋动力环境观测体系的发展目标。通过探测海洋盐度要素,实现海洋动力环境全要素的综合探测,可为海洋环境信息预报和提取等应用提供不可或缺的数据源。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洋一号卫星及地面应用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洋一号(HY-1)卫星是中国第一颗用于海洋水色探测的卫星,是试验型业务卫星。介绍了海洋一号卫星的任务与目的、卫星总体技术特性和地面应用系统的基本任务、系统组成与功能,并展望了HY-1卫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6月11日,"海洋"一号D卫星搭乘"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由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随后,卫星太阳翼顺利展开,卫星在轨运行稳定,状态良好,标志着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海洋"一号D卫星是我国海洋水色系列卫星的第4颗卫星,属于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海洋业务卫星。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卫星采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CAST2000小卫星平台,设计寿命5年。卫星采用太阳同步轨道,星上配置5个载荷,  相似文献   

13.
正2021年5月19日12时03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B运载火箭托举着"海洋"二号D星直冲云霄,随后将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标志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迎来三星组网时代。"海洋"二号D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支持立项,由国家自然资源部主持建造的海洋业务卫星。该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是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卫星之一,  相似文献   

14.
李喆 《中国航天》2014,(6):10-10
近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传来消息,由该公司抓总研制的海洋一号B星已经稳定在轨运行7周年。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迫切需要应用航天工业的新技术、新方法,特别是应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海洋国土资源调查,研究和发射可以不断获取海洋地质调查新资料的遥感卫星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就开始十分重视海洋遥感技术的发展,从1987年起在FY—1A卫星上就加上了海洋水色通道,发展到2002年发射了专门的海洋水色HY—1A卫星;从地面的海洋反射率光谱仪的测量,发展到卫星上的水色、水温扫描仪;从简单的假彩色合成处理技术,发展到多要素、多功能的海洋要素提取和应用技术。总之,中国的海洋遥感技术在国际上已有了发言权和一席之地。但在以海洋卫星为主手的立体海洋监测体系,高精度分析与定量比测量,多平台监测数据同化和技术集成等方面与国际上先进国家比,还存在着差距。就以上方面的差距出发,文章最后提出了建立稳定运行的海洋卫星体系,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提高海洋遥感精度和开发同化技术研究的应用水平,提出了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海洋目标探测卫星的通用效能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炜琦  张育林 《宇航学报》2006,27(4):814-818
为有效构建海洋目标探测卫星体系,建立一套能对各类卫星的海洋目标探测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估的通用效能模型非常重要。初步建立了以目标探测概率为度量的海洋目标探测卫星通用效能模型,可用于光学成像、雷达成像和电子侦察卫星等。模型考虑了影响目标探测概率的三类主要因素即观测区域与目标特性、卫星平台参数和卫星有效载荷特性,分析了卫星技术性能指标和作战性能指标的相互关系,可作为海洋目标探测卫星体系需求分析、顶层设计以及效能评估的依据。并以大型舰船为探测目标用仿真结果说明了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周长宝  厉冬玲 《卫星应用》2000,8(2):56-58,61
数字海洋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数字海洋资源开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使命。因此必须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及其它新系统、新技术和新方法探测、监测和开发海洋。本文论述了我国海洋国土资源开发的紧迫性及新的需求,并从海洋应用出发介绍发展我国自己的卫星合成孔径雷达的设想,对我国合成孔径雷达参数及卫星轨道参数提出了要求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海洋一号C卫星于2018年9月7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海洋一号C卫星采用成熟的CAST2000小卫星平台,具备±25°侧摆机动能力和±20°俯仰机动能力,设计寿命5年。卫星上共配置有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海岸带成像仪、紫外成像仪、星上定标光谱仪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五大载荷。与海洋一号A和海洋一号B卫星相比,海洋一号C卫星功能和性能均有大幅提升。紫外成像仪、星上定标光谱议、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为新增的3个载荷。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信噪比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发展中国海洋卫星的背景与迫切需求,中国海洋系列卫星规划与进展,海洋一号卫星、海洋二号卫星状态以及海洋一号卫星系列取得的主要成果,对规划计划、立项研制、卫星与载荷质量、产品开发与应用推广等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