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用软件实现遥测数据事后帧同步和定时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目标遥测系统中 ,实时对每个目标的视频遥测数据进行帧同步、定时处理 ,其硬件成本高 ,且定时延迟不确定。随着计算机处理速度的提高 ,可以将经过码同步处理的数据和遥测定时信息实时记录 ,事后用软件对实时记录的遥测数据、定时信息进行处理。提出一种多目标遥测系统实时记录数据帧同步处理、B0 0 0码解码、插入遥测定时的软件实现方法 ,该方法降低了遥测系统的硬件成本 ,提高了遥测定时精度  相似文献   

2.
卫星遥测数据通常有2种手段获得,一种是卫星经过地面测控站下传的实时遥测和延时遥测;另一种手段是通过数传分系统下传的全球遥测。全球遥测作为监视卫星载荷健康状态的主要手段,存在数据量大、文件数量较多、人工处理和判读工作量大等问题。针对该情况,提出准实时在轨健康监视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具备遥测源码定时获取、有效载荷遥测数据提取和解析、遥测数据存储、遥测数据自动判读和特征统计、超限报警、曲线显示和数据输出等功能,可对卫星有效载荷的健康状态进行准实时、自动化的监视和评估。  相似文献   

3.
导弹遥测数据实时判决系统充分利用遥测参数数据,通过字符滚动、时间历程曲线等形式实现实时显示,并判决弹上遥测参数的物理量信息,从而能够实时监视弹上设备的工作情况,为靶场对导弹试验的控制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遥控遥测系统是翼伞回收助推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翼伞定点回收必须在回收过程中实时掌握助推器的各类遥测参数,通过遥测参数判定翼伞的飞行状态是否健康,一旦出现偏航可以通过遥控手段实时调整飞行姿态。文章介绍了一种能够实现实时采集助推器运动状态,并可以根据遥测数据对系统状态进行观察、判断,决定并执行控制权在箭上和地面自由切换的遥控遥测系统,该系统由箭载数传机和箭上天线,地面测控一体机和地面天线组成,其设计通过了系统测试和专项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用于火箭助推器回收的翼伞遥控遥测系统设计,能够实现助推器回收过程中遥测数据采集和归航模式切换的功能,能够助力火箭助推器安全回收和定点归航。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基本型实时遥测数据系统的基本设计思路、系统体系结构、系统工作原理、应用系统构成及其主要特点。系统采用了总线制、模块化设计思想,实现了系统小型化、可裁剪、可扩展;采用了数据流体系结构支持多数据流采集解调、多处理并行数据处理,以及多执行部件并行实时数据输出。系统构成灵活,从单数据流单机箱系统,到基于网络连接的多数据流分布式实时遥测数据处理系统,可构成性能从低到高的系列化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6.
针对航天器在轨支持过程中多路遥测数据流的实时优选需求,尤其是对不同信道下传的不同频率遥测数据的优选要求,文章在综合考虑数据质量、连续性、收帧率、权重等因素后,设计了一种遥测数据流质量评价函数。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片轮转的多路遥测数据流实时优选方法,通过对一个时间片内各路待选遥测的质量综合评价,选择出最优结果作为下一个时间片数据优选输出,其计算复杂度低、实时性好,能够将自动优选与手动优选有机结合。经"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在轨遥测优选任务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完成不同数据流的质量评价和比较选优,同时规避了数据流频繁切换可能带来的数据抖动,提供了高质量的输出结果,是一种航天器多路遥测数据流实时优选的高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结合XML与关系数据库各自在数据管理上的优势,设计了基于XML的遥测数据管理系统。其中,对遥测数据的存储除了直接XML结构化存储外,还提出了“数据分段”的方法存储大数据量参数,在实际系统运行中表现出很高的数据检索效率。由于XML文档在Internet数据发布上具有先天的优势,系统可直接将未解析的XML文档输出到客户端,因此提高了遥测数据的发布能力。  相似文献   

8.
介绍CRT显示技术在实时/事后显示遥测参数和计算导弹脱靶量方面的应用.利用CRT显示遥测参数是遥测站中十分有效的高速、直观、经济、可靠的数据输出手段,是提高遥测站数据处理速度和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高码速率遥测数据的硬盘录取与兼容实时监测的遥测-计算机系统。该系统硬件电路大为简化。文中着重讨论了实时存盘与兼容实时监测问题的解决方法及缓存RAM容量的决定、遥测数据在RAM中的排列、软件编制等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Pushlet架构,设计了一个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的航天器在轨实时监测报警系统。该系统采用“发布/订阅”机制,客户端需要首先订阅在服务器端的某个主题,服务器端则接收订阅并进行注册,同时实时接收航天器在轨遥测数据并进行判读,通过持久HTTP连接向监测客户端实时推送异常判读结果,实现航天器在轨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报警功能。测试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系统具有实时性强、效率高和稳定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卫星遥测数据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卡尔曼(Kalman)滤波的遥测数据判读系统框架,并定义了系统中各模块的功能及接口关系,应用卫星实际遥测数据对判读系统的数据预测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此系统对数据异常反应迅速,能够很好地满足卫星测试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2.
实时遥测数据处理系统借鉴了事后处理中多站原始数据对接设计思路,实现了实时遥测原始数据对接。实时对接数据处理具备了实时处理的速度和事后处理的质量,提供了一种全程连续的结果,并能克服部分设备数据散乱造成的参数误解问题,更好地满足了任务需求。实时对接技术是实时遥测数据处理系统中的亮点和难点,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以遥测数据帧为粒度的实时多站遥测原始数据对接方法,分析了实时对接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困难,给出了方法实现的关键步骤、核心算法和具体流程,并指出了与事后对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及难点。最后,对方法的应用效果分别同单站设备结果、事后对接结果进行了比对分析,比对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有效性和鲁棒性。该方法已多次应用于实时任务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遥控和遥测包应用标准在航天器中的使用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遥控和遥测包应用标准(PUS)的产生历史、应用现状以及主要特性进行了分析。针对中国航天器中遥控遥测应用层格式不统一、设备和软件无法通用等问题,探讨了在中国航天器中如何使用包应用标准。文章从遥控应用和遥测应用两方面阐述了包应用标准在中国航天器上的应用方法,着重分析了遥控遥测链路协议选择、包应用标准业务选择、遥控遥测包的传输方法等方面。使用包应用标准,将有助于进一步实现遥控遥测系统的标准化,以及航天器上设备和软件的通用化。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基于 SCSI磁盘的高速、大容量卫星数据实时记录与分析系统 ,详细分析系统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系统性能指标测试和应用情况。该系统可将转输速率最高可达 4 0 0 Mbps的遥感遥测数据直接记录到磁盘中 ,不经过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及数据总线 ,有效地解决了高速持续数据流磁盘记录的瓶颈问题。系统最大存储量可达 1TB以上 ,事后能对记录在磁盘上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一种AOS遥测源包多路调度算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高级在轨系统(AOS)体制的核心是调度策略,文章针对我国航天器遥测数据及信道特点,提出了一种高效的AOS遥测源包调度算法,该算法基于优先级调度,对各种数据可以设计不同的优先级,在调度时满足了低速数据的传送要求以及突发数据等高实时性的要求,尤其是信道空闲时算法在优先调度高优先级源包的同时,也兼顾了低优先级源包的下传需求。...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volutionary architecture of the end-to-end ground system to reduce overall mission support costs. The present ground system of the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JPL) is costly to operate, maintain, deploy, reproduce, and document. In the present climate of shrinking NASA budgets, this proposed architecture takes on added importance as it should dramatically reduce all of the above costs. Currently, the ground support functions (i.e., receiver, tracking, ranging, telemetry, command, monitor and control) are distributed among several subsystems that are housed in individual rack-mounted chassis. These subsystems can be integrated into one portable laptop system using established Multi Chip Module (MCM) packaging technology and object-based software libraries. The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of subsystems into a small portable system connected to the World Wide Web (WWW) will greatly reduce operations, maintenance and reproduction costs. Several of the subsystems can be implemented using Commercial Off-The-Shelf (COTS) products further decreasing non-recurring engineering costs. The inherent portability of the system will open up new ways for using the ground system at the “point-of-use” site as opposed to maintaining several large centralized stations. This eliminates the propagation delay of the data to the Principal Investigator (PI), enabling the capture of data in real-time and performing multiple tasks concurrently from any location in the world. Sample applications are to use the portable ground system in remote areas or mobile vessels for real-time correlation of satellite data with earth-bound instruments; thus, allowing near real-time feedback and control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This end-to-end portable ground system will undoubtedly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better scientific observation and data acquisition.  相似文献   

17.
介绍ICE中间件技术,提出分布式环境中的箭遥数据处理架构模型,阐述如何对基于ICE的分布式系统进行系统架构设计。架构可以降低软件模块之间的耦合度,解决服务器负载过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