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满足航天系统的全天候发射任务需求,加强航天系统对于雷电环境的适应性,对航天系统雷电防护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雷电环境对于航天系统产生的破坏效应,追踪了世界航天史上典型的雷击案例,系统梳理了国内外航天系统雷电防护标准规范。针对运载火箭雷电效应数值仿真技术、雷电防护设计技术和试验验证技术,雷电气象监测预警技术,地面雷电防护技术和接地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追踪。在此基础上,从我国航天工程雷电防护的实际需求出发,对未来我国航天系统雷电防护技术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最近十年,我国航天遥测技术已获得重大发展.在至2000年期间,我国航天遥测的研制工作还存在五方面的问题。据此,作者就今后我国航天遥测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正确发挥遥测系统在故障诊断中的作用,发挥遥测系统潜力、正确处理遥测系统与星弹测试系统的关系和数据中继卫星测控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3.
航天编队飞行星间通信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编队飞行中的星间通信是航天编队飞行星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航天编队飞行系统及其星间通信的概念、特点、组成和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发展我国航天编队飞行星间通信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质量建设的总体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载人航天,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次历史性跨越,同时也使航天工程质量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挑战。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10年来,历经方案论证阶段、初样研制阶段和正样研制阶段,已成功进行了4次无人飞行试验,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如期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整个工程研制工作,在突破和掌握主要关键技术,进入研制、生产和试验阶段后,最重要和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千方百计保证飞行产品质量,保证飞行试验质量,为最终确保航天员安全、成功实施载人航天创造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5.
徐乃明同志自我国航天事业创建以来,就一直从事航天制造技术的开发应用及组织管理和领导工作,曾先后任二一一厂,二三0厂总工艺师、总工程师、厂长、航天部第二研究院副院长。在1995年总公司工艺工作会上,受总公司党组之邀,出任航天工业总公司工艺技术顾问、工艺专家组组长,为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在徐总虽然年事已高,仍为振兴我国航天制造技术而奔走呼号出计献策。 “十五”期间,我国航天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确立的方向指引下,将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当前的国际形势和我国加入WTO,使我国的航天工业面临着新…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 2 1世纪初 ,世界主要航天国家 (如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和印度 )的航天发展战略与政策 ,包括航天计划、重点领域和投资情况 ;分析了上述国家航天政策调整对本国和对世界航天发展的影响 ,最后 ,对我国我国航天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振军 《中国航天》2013,(11):33-37
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后,我国航天科技工业部门科学地总结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肾航天梦与强军梦、中国梦紧密地结合起来,果断提出了建设世界航天强国的宏伟目标,开始打造中国航天事业升级版。2013年1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成为世界航天强国行动纲领(2013~2020)》,从企业层面明确提出未来一个时期集团公司的战略使命、奋斗目标及推动航天强国建设的指导思想、行动方针、战略举措及行动计划,为后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航天员》2013,(5):24-25
十年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首飞冲天,我国实现了从无人到载人飞行的历史性突破,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十年间,我国又发射了5艘神舟飞船和一艘天宫目标飞行器,实现了出舱活动、交会对接、短期驻留、组合体运行等载人航天基本技术的巨大跨越,我们正向着建设中国空间站的目标稳步迈进。正值我国首飞十周年之际,我们有幸采访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和我们一起分享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起步到实现首飞的那些不平凡岁月,聆听他对我国载人航天未来发展的美好期望!  相似文献   

9.
美国、欧洲、俄罗斯等航天国家注重航天军、民、商综合协调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综合发展的战略。这些战略对我国制定军用、民用、商业航天综合发展的方案具有借鉴和启发价值。一、美国、欧洲、俄罗斯的综合 发展战略 1.保持在军用、民用和商业航天三个方面已经取得的地位。 美国在制订新的航天政策和发展战略时宣称:将通过支持一个强大、稳定和均衡的国家航天计划,继续保持美国在航天领域的领导地位,这对子“保护美国国家安全以及民用和商业利益都是极为重要的”。俄罗斯在制订2000前航天计划时也强调:“保持和发展国家空间科学的…  相似文献   

10.
应用相关矩阵分析法,结合专家调查和层次分析法,阐述了7类25项航天基础制造技术对提高我国新一代航天型号性能及增强航天制造能力的相对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制造过程自动化技术和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技术为航天关键基础制造技术,提出了应优先重点发展航天基础制造技术项目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中国航天事业而诞生和发展的航天磁记录技术,进入了不惑之年。本文回眸我国航天磁记录技术的发展足迹,介绍新近进展,展望了21世纪初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商业航天在我国得到了蓬勃发展,商业航天主要涉及航天产品(火箭、卫星、探测器、飞船等)的商业化设计、制造、发射、应用、维护、回收,以及围绕航天科技诞生的新业态,如太空旅游、太空文化、太空农业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已成为航天大国,为商业航天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工业基础。随着我国航天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部门、各领域对航天商业化应用提出了更为广泛的需求,这些需求的提出也为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国家和地方政府在航天商业化应用方面陆续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商业航天发展提供了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13.
我国航天遥测技术伴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仿制、自行设计到创新研制几个重要阶段。历史的经验证明,要想使我国航天遥测技术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必须十分注意国际遥测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和我国航天型号的发展要求。现在正值我国航天遥测的换代时机,为此回顾一下国际遥测技术发展中几个历史阶段的重要特点,总结一下三十年来我国航天遥测的重要经验和当前国际遥测技术在几个主要领域中的动向,对确定我国新一代航天遥测的主要目标和展开必要的预先研究,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任志武 《卫星应用》2008,16(1):16-19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上午好! 今天,国防科工委、国家发改委联合召开2007年第三次民用航天工作会暨卫星应用产业工作会,总结我国航天发展与应用的成功经验,贯彻《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下同)、交流卫星应用经验,探讨今后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战略,对推动我国航天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两委就联合发布的《若干意见》进行简要报告。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概况,讲述了国外航天测控领域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典型实例详细描述了NOVELL网在航天测控领域的应用情况。最后,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我国航天未来型号测控领域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航班化运输已成为航天运输系统发展的重要目标。聚焦航班化航天运输系统未来发展,首先分析了发展需求,提出了航班化航天运输系统概念组成、发展目标和指标要求,总结了国内外发展态势,最后从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建设和空间转移运输系统建设两个方面,展望了我国航班化航天运输系统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商业航天是航天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未来航天发展的大趋势。商业航天发射市场规模也持续扩大,高效可靠的发射能力是影响航天产业的关键因素之一。与商业航天相关的发射准入立法、规章制度等作为商业航天发展的重要基础,也进一步明确了民营航开企业在进入太空发射方面的要求。近年来,我国陆续制定了一系列航天准入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但是,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商业航天市场的日新月异,现有的管理条例、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通过研究我国商业航天运输系统市场准入发展现状和相关立法需求,为后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国外主要载人航天器的种类、技术参数和发展过程。介绍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概况和主要技术指标,并分析了我国发展载人航天在科学、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航天测控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航天测控系统对促进航天事业发展负有重要责任。为适应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测控技术总体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测控网的整体功能还必须得到增强和拓宽。应尽快提高航天器测轨定位精度,测控通信覆盖率和多星运行管理能力;建成完善的天地一体化航天测控体系,并在天地应用数据传输和空间信息综合处理管理方面发挥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航天测控系统的任务和目前技术差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未来发展趋势与策略归纳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政府已把卫星应用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之一。《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明确指出,中国航天由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紧密联系、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的三大部分组成。这不仅与世界航天观念接轨,还统一了我国各界对航天范畴的认识,使我国从事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研究的部门、机构确立了自己在中国航天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卫星应用产业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卫星应用产业化首先要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多种功能和多种轨道、由多种卫星系统组成的空间基础设施(卫星通信系统、对地观测体系等),建成天地协调配套的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