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三角翼低速动态大攻角气动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对后掠角分别为X=60°、70°和80°尖前缘平板三角翼模型和一个前缘后掠角为(76° 40°)的双三角翼模型在低速风洞中作大攻角俯仰摩波运动,振幅am=30°、60°和90°,缩减频率K=0.01~0.12,基于根弦长雷诺数Re=2.76×10^5~8.23×10^5。进行了六分量动态气动载荷测量,动态流动显示和70°三角翼上翼面非定常压力测量,并分别与对应的静态试验结果比较。分析了运动参数包括缩减频率、振幅和Re数、后掠角对气流动态迟滞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某航空齿轮润滑喷嘴结构对喷嘴射流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喷嘴结构对喷嘴射流扩散角和射流流量的影响,采用基于FLUENT的大涡数值模拟方法对喷嘴三维射流流场进行了二相流仿真和单相流仿真,分别通过高速可视化和喷射滑油称重的方法测量了喷嘴射流扩散角和射流流量,并用测量结果对二相流仿真和单相流仿真进行了合理性验证.当喷嘴长径比大于2且喷孔轴线与喷孔上游管道轴线的夹角在0°~90°之间时沿喷孔轴线距喷孔出口100mm范围内射流扩散角近似为零,且增加喷孔直径、喷孔轴线与喷孔上游管道轴线的夹角或者减小喷孔轴向长度均会引起射流流量的增加.结果表明:当喷嘴长径比大于2且喷孔轴线与喷孔上游管道轴线的夹角在0°~90°的范围内变化时对射流扩散角的影响很小;喷孔直径、喷孔轴向长度和喷孔轴线与上游管道轴线的夹角通过影响局部损失和沿程损失,从而影响喷嘴射流流量.   相似文献   

3.
1 问题的提出DEA是一种生产型三坐标测量机 ,采用TUTOR测量软件 ,其操作系统是 DOS。在使用三坐标机进行精密测量时 ,使用频率最高的当属 DEA测量机 ,测量中的一些质量事故也主要发生在其上。下面 ,就使用该机进行测量时 ,所产生质量事故一一列举出来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 .1 角度测量如图 1 :工艺图上要求角度为 44°2 0′,计量图  1人员在三坐标测量机上进行测量后 ,得到角度45°40′,然后用 90°减 45°40′得到 44°2 0′,似乎与工艺符合 ,因此判它合格 ,而实际上产品的角度加工成了 45°40′,不合格产品被判成了合格产品…  相似文献   

4.
目前,六自由度平台角位置精度的测量大多采用激光跟踪仪等仪器进行,其测量成本高且测试原理及操作过程较为复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测量成本低、测试方法及操作较为简单的六自由度平台角位置精度测量方法,其主要包括六自由度平台的角位置测量精度以及角位置测量重复性。应用倾角仪对该平台横滚和俯仰两个方向的精度等进行了测量,使用光电自准直仪配合360多齿分度盘对该平台偏航方向的精度等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该测量方法能够准确快速测量出六自由度平台的角位置测量精度及角位置测量重复性,通过实验测出某Stewart六自由度平台横滚、俯仰及偏航方向的运动范围均为-10°~+10°,角位置测量精度分别达到0.012°、0.009°、0.018°,角位置测量重复性分别达到0.005°、0.007°、0.001°,能够很好地满足六自由度平台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用准光腔法自动测量某大面积介质片上不同位置的复介电常数,并且做了误差分析.实验表明,此系统可在3 mm波段下对大面积材料的复介电常数分布进行测量,具有大面积、快速、不接触测量且分辨瑕疵的特点.误差范围为|△ε'/ε'|≤10%;|△tanδ |≤20%tanδ+1×10-4.  相似文献   

6.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测量零件的外切角和半月形零件的半径及划圆形零件的中心线,是常遇到的工作,一般需要使用多种量具和附加设备才能完成.为提高工作效率,我们设计并制造了如图1所示的外切角测量尺.该测量尺可根据生产中常遇到的不同产品,将其V形α角制成60°、90°、129°等多种大小不同的规格.经使用证明,方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赵克云 《推进技术》1992,13(3):35-40
简要介绍后置旁侧进气道模型风洞吹风试验结果,特别对大攻角大侧滑角下进气道工作状态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本试验共设计了A、B两套模型,A模型为半锥进口,采用双下腹部后置旁侧布局;B模型为轴对称进口,采用十字型后置旁侧布局。进气道从气动上采用了单锥混合式、超额定工作设计。试验马赫数M-H为2.0,2.5;攻角为-14°,-12°,-10°,0°,10°,12°,13°;测滑角为0°,10°,12°,14°,15°。 试验结果表明A、B两模型在大攻角、大侧滑角条件下能稳定工作。在进气道拐弯突扩几股气流掺混的条件下测量总压的方案是可行的,其测出的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8.
周笑阳  张龙  薛秀生  王亮  程昊 《推进技术》2021,42(5):1154-1161
为研究风扇叶片叶尖扭转特性,基于叶尖定时技术,建立一种发动机运行状态动态测量叶片叶尖弹性变形角的试验方法,在压气机试车台对小涵道比双级风扇试验件一级转子叶片不同工况下叶尖扭转特性开展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叶尖弹性变形角表现为随着转速升高而变大及随着特性线向失稳区移动而变大的特点,在100%换算转速近喘点达到本次试验风扇稳定工作状态的最大值1.25°。可变进口导叶(VIGV)角度仅在喘振边界附近对叶尖弹性变形角影响较大。在90% 转速、VIGV角度为-5°喘点处,叶尖弹性变形角出现大幅振荡,经估算,1号叶片喘振前扭转振幅为0.18°,喘点处扭转振幅为1.05°,退喘后扭转振幅为0.11°,通过监测弹性变形角测量叶片振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能够精确检测到测试转台在低速运行下的角速率,设计了一种基于双频激光干涉仪的角速率精度检测系统.首先,对本检测系统各项误差进行机理分析.然后,综合各项误差项建立总体相对误差模型.最终,通过仿真分析得到各个误差因子对相对误差项的影响,为保证检测系统相对精度提供理论依据,能够满足对高精度惯性器件测试转台低速段0.0001(°)/s~1(°)/s速率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CF/PEEK)在铣削加工时所产生的毛刺、分层以及表面凹坑等缺陷,采用超声辅助铣削的加工方式分别沿0°、45°、90°、135°四种纤维方向角对CF/PEEK进行实验,并与传统铣削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超声辅助铣削与传统铣削相比,切削力更小且加工质量更优。沿90°纤维方向角对试件进行超声辅助铣削,切削力、表面粗糙度和毛刺高度降幅最显著,分别降低了16.79%、28.9%和71.9%。而且在相同的加工参数下,超声辅助铣削与传统铣削相比,能够有效地改善表面凹坑、分层等表面缺陷。  相似文献   

11.
攻角是一种重要的机载大气数据信息,对攻角信息进行高精度的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介绍攻角传感器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四种常用的攻角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情况,并在分析各种传感器的优点以及局限后,对攻角传感器进行说明和总结,最后展望了今后攻角传感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针对变形飞机机翼变形机构的设计要求,设计由舵机、蜗轮蜗杆机构、平行四边形机构组合而成的机翼变形机构,并设计基于三轴加速度计和DSP处理器的机翼折叠角度的测量算法和控制系统。利用加速度计分别求得机身和机翼相对于参考坐标系的角度,相减即得机身平面与机翼的夹角,制作一架小型折叠翼飞机模型对测量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机翼能够稳定折叠在任一给定角度,测量算法准确,机翼实际折叠角度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根据信鸽导航理论和相关试验结果的分析,确定太阳高和地磁场参数的组合可以形成信鸽导航的环境基础.通过分析信鸽对太阳高度角、地磁倾角参数的可能利用过程,结合信鸽飞行路径的特点,确认了信鸽方向判断原理和逐渐趋紧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程序对信鸽导航过程和分型线路进行了模拟,结果较为符合信鸽的飞行特点,并对信鸽导航的初步原理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4.
风电场的大规模接入对电网暂态稳定性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以含双馈风电机组的扩展两机系统为例,建立了双馈风机等值模型,将两机系统等值成单机无穷大系统,依据等面积法则详细推导了风电接入后系统极限切除角的解析式,进而定量分析了极限切除角随风电比例、风机并网位置、故障位置和负荷接入位置等4个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总结出4种影响因素对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在BPA和FASTEST中分别建立含双馈风机的扩展双机系统的仿真模型,对理论分析工作的正确性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5.
航空发动机涡轮榫接结构齿形基本参数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通过大量有限元分析和优化设计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楔形角、榫头颈宽、榫槽高度、上侧角、下侧角及拉削角等齿形基本参数对榫接结构强度的影响,并根据计算结果设计了新的结构模型,经过实验验证,新结构最大应力有所改善.研究表明,可以采用二维有限元分析结果来研究齿形基本参数对榫接结构应力分布的影响,但是其不能反映应力在轴向方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引入了一种新型垂直轴传动机构,该机构首次被应用于民用飞机舱门设计中,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介绍了其基本构型、传动原理及在舱门上的典型应用。深入分析了其机构特性,并依据解析几何的方法推导出该机构输入输出角度计算公式,从而得出了该机构的参数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飞行器在地效区飞行时复杂的流场特性,通过求解定常可压N-S方程,改变机翼后掠角和地效区飞行高度,研究不同前/后掠角机翼在地效区内的气动特性。结果表明:在地效区内,随着后掠角的增大,机翼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后掠角在0°附近时升力系数达到最大值,阻力系数在10°附近达到最大值;俯仰力矩系数随着后掠角增加而减小;展向流动在后掠角为0°时最小,展向流动随着后掠角增大或减小剧烈变化;机翼下洗角随着后掠角增大而减小,随着离地高度的减小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地效飞行器的概念方案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螺旋桨气流斜吹对飞行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桑雨生 《飞行力学》1997,15(4):68-72
简要论述了螺旋桨气流斜吹的理论,重点分析了螺旋桨气流斜吹对飞行的影响。最后结论飞行实例,进一步分析了螺旋桨气流斜吹给飞行带来的偏差。结果表明,飞机在大迎角或大侧滑角下飞行时,螺旋桨气流斜吹使同产生了附加的拉力力矩和侧力力矩,对飞机俯仰和方向平衡有明显影响,给飞行员的操纵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在分析螺旋桨副作用对飞行的影响时,必须考虑螺旋桨气流斜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激光相位—三角测距原理,设计了直升机桨叶桨距、摆振角、挥舞角和同锥度等运动参数的现场监测仪;给出了硬件结构图和关键电路设计;详细设计了主控单片机、SD卡以及USB之间的接口电路;在细致分析采样数据特点和监测要求的基础上,对激光位移传感器进行了选型。  相似文献   

20.
在低速来流状态下试验研究了大攻角(α=0°~45°)和侧滑角(β=-15°~15°)对Caret进气道气动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在各攻角下进气道性能参数随侧滑角变化的特点及典型状态下进气道出口总压恢复系数分布图谱,分析了出口总压分布图谱与进气口流动之间的关系。试验表明:在低速来流状态(Ma≈0.1)下,随着攻角的增加(α从0°增加到45°),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下降较小,总压畸变指数几乎不变,这有利于飞机的大攻角机动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