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航天器工程》2013,(5):73-73
<正>据中国航天网2013年8月2日消息,2013年10月,ESA将在西班牙的天文台使用激光与NASA的月球轨道器通信。NASA的"月球大气尘埃环境探测器"(LADEE)于2013年9月发射,10月开始绕飞月球。LADEE携带一台可以发送和接收激光脉冲的终端。ESA特内里费岛上的光学地面站将得到升级,增加一个辅助单元,并与两台美国地面终端协同工作,将利用红外光束以前所未有的发射速率发送数据,其波长与  相似文献   

2.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3,(6):141-142
<正>NASA激光通信系统创地月数据传输新记录据NASA网站10月22日报道,NASA的月球激光通信演示(LLCD)创造了历史,其利用脉冲激光束完成了高达622 Mbit/s速率的地月(相距38.44万千米)数据传输。LLCD是NASA首个利用激光而不是无线电波的双向通信系统。它还演示了从新墨西哥州的主地面站,以20Mbit/s的速率,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1月30日,"欧洲数据中继系统"(EDRS)(即太空数据高速路)的首个激光通信数据中继有效载荷EDRS-A寄宿在"欧洲通信卫星"(Eutelsat)9B上进入地球静止轨道。EDRS将提供1.8吉比特/秒的通信速率,成为首个商业化运营的高速率空间激光通信系统(图1),标志着空间激光通信从在轨演示验证阶段迈入了工程化应用阶段。一、项目概况1.背景与需求当前数据传输量的指数级增长对卫星通信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将选择太空机器人技术公司、麦士登太空系统公司和月球快递公司等3家美国企业承担将有效载荷送至月球表面的“先进着陆器”任务.NASA打算通过商业运作方式获得在月球表面着陆的能力,从而为月球采样返回、部署地球物理网、月球资源勘探等科学活动提供支持.NASA先进系统探索部主管称,NASA将在3年内为着陆器的研发测试提供专业技术、试验设施、设备租借和软件支持.  相似文献   

5.
<正>据新华网2013年7月22日消息,目前,"国际空间站"的互联网带宽为300Mbit,但随着未来人类太空活动的增加,当前的网络带宽将不适应需求。NASA正在开发新型激光太空通信系统,以此来实现"太空—地球"远距、大数据通信。这一系统的主要部件包括激光器、望远镜、光学系统、探测器组合以及信号处理线  相似文献   

6.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3,(6):630-630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月球激光通信演示(LLCD)创造了历史,使用脉冲激光束在月球和地球之间239000英里(约合384551km)的距离传输数据,下载速率破纪录地达到622Mbit/s。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2019年5月31日宣布,向3家公司签发总额超过2.5亿美元的合同,以在2021年前把NASA有效载荷运送到月球表面。该局称,拿到合同的宇宙机器人公司、直觉机器公司和超越轨道公司将在定于2020年9月到2021年7月间发射的3项商业月球着陆器任务下把多达23个有效载荷送到月球。拿到这些任务订单的这3家公司是从2018年11月入围"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CLPS)计划的9家公司中选出的。NASA对宣布仪式进行了网播。NASA局长布莱登斯坦在一份书面声明中说: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 2020年4月30日宣布,选出三家公司来启动载人登月着陆器设计论证工作,仍寄希望于其中一家能够赶在2024年底前送人登陆月球。该局向由蓝源、达因技术和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牵头的三支团队签发了为期10个月的"载人着陆系统"(HLS)项目设计论证合同,总合同额为9.67亿美元。  相似文献   

9.
据俄新社报道,2012年11月9日NASA宣布,其与欧空局测试了一个"行星际"互联网信道,可能未来某一天能实现从轨道控制行星表面的设备。其中实验的一部分是,国际空间站乘员利用一台NASA研制的便携式电脑操控了一个位于德国欧洲太空运行中心的小型"乐高"(LEGO)机器人。此次演示验证表明,利用新通信基础设施从轨道航天器向地面机  相似文献   

10.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工程专家和科学家6月20日完成了一项重要评审,将有助于确定重返月球和建设月球前哨基地所需的系统.这次3天的"探月能力方案评审"为耗时9个月、由NASA总部探测系统任务署牵头开展的一项研究工作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工程》2014,(3):F0002-F0002
2013年9月613,NASA发射了“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探测器”(LADEE),用以验证新一代月地激光通信技术和探测月球大气、尘埃环境等。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工程》2010,(1):23-23
据新华网2009年11月25日报道,美国太空网消息称,近日一项名为“移民石”(PlymouthRock)的太空研究计划取得重要进展。包括NASA和众多航天工业公司在内的多家科研机构或组织参与了该项目。据了解,此计划不仅将加强人类遨游外太空所需的硬件系统的研究,还能够进一步提升人类长期在月球和火星上驻留的能力和信心。同时,研究计划还将能够帮助人类避免未来太空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据报道,NASA工程师们正在研制一个装配有强大挖掘设备的月球土壤挖掘机样机,该样机能呈现多种不同形状,以完成多种任务,其可靠性足以执行数年的日常基础工作。NASA在一份声明中称,这台机器人样机被称为"土壤先进月表系统运行机器人"(RASSOR),"身体"两侧分别装有一个挖掘铲斗,能够反向旋转,一端提供牵引力,让另一端挖掘土壤。RASSOR现还处于初级阶段,尚不能进入太空,但尽管如此,其前景仍被看好。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已征招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的"星船"、蓝源公司的"蓝月亮"和另外3项商业月球着陆器方案加入其"阿蒂米斯"登月项目。该局2019年11月18日宣布选定SpaceX、蓝源、内华达山脉、谷神星机器人技术和泰瓦克纳星系统等公司加入其"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国际月球探测逐渐形成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格局。美国在这种情况下适时调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重点方向,再次聚焦"重返月球",保持载人太空探索的领导地位。NASA提出"月球探索活动",正广泛联合商业和国际力量,酝酿月球轨道站建设,规划一系列月球着陆任务,打算以机器人任务为开端,逐步提升任务复杂程度,最终实现载人登月,为更遥远的载人探火星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2013,(1):58-59
NASA两颗"重力恢复与内部实验室"(GRAIL)探月卫星2012年12月17日按计划撞击月球,从而为该探月项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项任务耗资4.96亿美元。两颗卫星2011年9月发射,同年12月31日和2012年元旦先后进入绕月轨道,以编队方式开展测量工作。从3月到5月,主探测任务持续了90天。任务后来进行了延期。该项目获得了迄今为止精度最高的月球重力场数据,将有助于解答许多有关月球的重要问  相似文献   

17.
<正>7月美国政府问责局一篇报告警告说,NASA的"航天发射系统"(SLS)计划存在成本和进度风险。美国空军向14家航天公司签发合同,以为在商业卫星上搭载军事有效载荷提供便利。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9火箭成功发射首批6颗第二代"轨道通信"机器间信息传送卫星。美国空军发射两颗GSSAP卫星,使其现有的地基和在轨空间物体跟踪传感器网络得到加强。美国空军正式就国家侦察办公室的一项发射任务进行招标。这是其"渐进一次性运载器"(EELV)计划2006年以来首次进行竞标。NASA就拟议中的一项木卫二探测任务的仪  相似文献   

18.
到1969年NASA已努力完成了将人送上月球再使他们返回地面的目标,目的是想看看人是否能作为太空移民者。此时,载人航天探险技术发展神速,既可靠又能适应任务的需要,人又会是怎样的呢?NASA因而决定发射一种比“双子星”和“阿波罗”飞船的生活和工作空间大得多的“太空居住设施”(后被称为“天空实验室”),使航天员能在那里常驻并能“正常”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21年2月,雷声技术公司宣布,已向美海军研究办公室交付了"柔性分布式阵列雷达"(FlexDAR)试验样机,并已安装在NASA的瓦勒普斯飞行设施中进行测试。FlexDAR是相控阵雷达发展历程上的一个新的巅峰,是下一代雷达的雏形,它是在美海军"电磁机动战指挥与控制"(EMC2)项目下开发的,同时也是"综合桅杆"(InTop)项目的组成部分,目的是展示将数字技术迁移到传感器前端附近所带来的好处(数字阵列+雷达通信电子战一体化+网络化分布式)。该雷达将能改善军事通信,实现对多任务雷达的愿景。  相似文献   

20.
正NASA主管载人探测与运行的副局长洛韦罗称,该局已决定在2023年用一枚重型火箭把"门户"空间站的前两个舱段送入月球轨道,而不是由两枚火箭分别把它们送上天,然后再在深空对接起来。他说,NASA尚未选定发射用的火箭,但这一巨型有效载荷能装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正在研制、拟用来发射美大型军事卫星的一款加长型整流罩内,由"重型猎鹰"火箭来发射。"门户"的前两个舱段分别称为"电力与推进组件"(P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