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太空是关系国家战略安全的高边疆。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就公开宣称:"谁能控制太空,谁就能控制地球"。今天,太空的军事、政治、民用、商业价值愈发凸显,主要航天强国均大力发展空间装备,谋求更好地实现进入太空、利用太空、控制太空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航天发射是人类探索浩瀚宇宙的第一道关口,关乎国家太空安全,关乎世界大国形象,关乎太空体系建设基础和长远发展,同时也是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性能力之一。近年来,以可重复使用火箭等为代表的航天发射运输装备与技术蓬勃发展、日新月异,呈现出变革式、跨越式的发展态势。本文对世界航天发射运输装备与技术发展态势进行多维度综合分析,给出我国后续发展的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航天发射场又叫航天中心、航天港、卫星发射场、卫星发射基地、卫星发射中心和火箭发射场等,它是航天器进入太空的起点,绝大多数航天器都从这里出发被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航天大国,中国高度重视"太空环保",目前已逐渐形成监测预警、航天器防护和空间环境保护三大工程体系应对空间碎片问题,有效减缓了空间碎片的产生,得到国际社会好评。空间碎片是指人类在航天活动中产生的太空废弃物,也称"太空垃圾"。  相似文献   

5.
正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和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近日签署了在载人航天领域开展合作的一项谅解备忘录。俄方将在2022年把一位印度航天员送上太空。俄印航天合作已有40年历史。1984年4月印度一位空军飞行员乘苏联联盟11号飞船飞天,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印度人。  相似文献   

6.
载人航天器     
人类进入太空乘坐的是载人航天器。40多年来,载人航天器从最初的乘坐1人环绕地球飞行1圈,发展到多人长期在太空飞行,人在太空持续飞行时间长达1年以上;载人航天器的建立从在地面建造、一次发射入轨,发展到将部件送入太空在太空组建;载人航天器的规模从最初的不足2吨、长度不足3米、容积只有几立方米,发展到4百多吨、长达100多米、容积1千多立方米;人类在太空的活动,从躺在座椅上一动不动,发展到进行广泛学科的科学技术实验;人类进入太空的范围,从环绕地球运行的近地轨道,发展到多次十多人登上另一个星球——月球。载人航天器发展至今日,按用途可分为五大类:用于突破载人航天技术的试验性载人航天器、用于太空技术试验的载人航天器、用于天地往返运输器的载人航天器、用于在太空短期或长期运行的载人航天器、用于飞往其它星球的载人航天器。  相似文献   

7.
胡群芳 《太空探索》2005,(12):34-35
太空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没有氧气,有着接近真空的压力环境和极端的温度环境,并且存在空间碎片和空间辐射造成的威胁等等。因此,当人类进入太空,就需要具有特殊功能的航天服装为航天员提供良好的防护和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8.
充分利用空间环境资源 传统意义上的资源是上地、矿藏、水利等.人类进入地球轨道和外层空间后发现,太空的特殊环境和条件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浩瀚无垠的太空具有高运的位置高真空、高洁净、无污染、微重力、强宇宙粒子射线辐射,是地面所不县备的及其宝贵的资源,这种得天独厚的太空环境对发展空间工业有着远大的潜在开发前景,其中空间微重力环境的开发和利用尤其重要。开发和利用空间环境资源必须有人的参与才行,因此需要发展载人航天。  相似文献   

9.
中国载人航天CMS 1 1 宏伟的空间大厦 2013年,我国天宫-1与神舟-10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将全面进入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阶段.我国下一步将研制和发射天宫-2空间实验室和货运飞船,最终将在2020年左右建成我国第一座空间站. 犹如空间大厦的空间站也可称为航天母舰、宇宙城堡,是一种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居住和工作的大型航天器,于20世纪70年代问世.其主要特点是体积大、寿命长、功能强,可长期有人照料,大规模开发太空资源;但它不能天地往返,需用宇宙飞船或航天飞机等天地往返运输器把人和货物送上去或接回.  相似文献   

10.
<正>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是指能够穿越大气层进入太空,自由地往返于地球与太空之间,具有重复使用性,并能够按照需要较长时间地在空间轨道停留或机动,执行卫星发射、在轨服务等各种类型的任务,既可军用也可民用的多用途航天器。它代表着未来运载器的发展方向,拓展了航天运输系统的概念内涵,其在大幅降低进入空间成本的同时,还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和响应性等方面的优势。人类发展航天运输系统的梦想目标之一,就是研制出能像飞机那样水平起飞和降落,并可多次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器。为此,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投入经费,开展了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小卫星已成为国内外商业航天的一大热点,拟进入太空的小卫星逐年增多,但由于目前发射渠道较少,又受任务运载能力、目标轨道、履约周期等制约,可用机会较少,且价格昂贵,进入太空绝非易事。另一方面,有很多小卫星的任务在于完成星上小型试验载荷的空间试验验证等目的,进入太空即可实现其主要目的,而这些试验载荷本身对轨道、朝向等要求并不高。针对以上情况,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提出了"火箭末级搭载"业务模式。即将上述载荷及其配套组件(下  相似文献   

12.
<正> 太空是人类继陆地、海洋和大气层之后开辟的一个新的活动疆城。航天器一旦进入太空轨道,它的活动就超越了一个国家的范围,而具有广泛的国际性。作为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的技术——航天技术是一门具有鲜明的国际性、世界性特点的技术。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先进的航天技术,开展经常性航天活动的空间国家之一。随着我国的航天事业由试验阶段转入实用阶段,我国的航天发  相似文献   

13.
选用这一主题,旨在所有参与空间周活动的国家对太空探索和太空应用这两大活动进行广泛的宣传,强调人类在这些活动中要开展全球合作,从而达到开发太空、造福人类的目的。从2000年开始,每年的10月4~10日我国都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一系列的航天科普宣传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举办空间周活动的目的是大力宣传空间技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探索太空的兴趣,普及航天知识,促进国发经济发展。2003年世界空间周主题 太空:地球之外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1 新国家航天政策概况 □□2005年5月,美国媒体透露,布什政府要发布新的国家航天政策,对10年前由克林顿政府颁布的国家航天政策进行全面修订.当时发布的信息是,新的国家航天政策将主要涉及2个主题,一是载人开发太阳系,重返月球,载人登火星和太阳系其他行星.这一内容在2004年1月发布的太空探索新构想时就已经向全世界宣布,因此预计不会引起世界性的哗然.二是批准美国空军在太空部署进攻性武器的计划,为美国空军向太空发射防御性和进攻性武器开绿灯,大大提高美国防止敌方攻击本国卫星的能力,以保护国家太空资产的安全.特别对于后者,将引起对和平利用太空的挑战,甚至可能引起空间武器化和军事化的大讨论.因此该航天政策的公布格外引起世界的关注.然而这一新政策迟迟未予公布,因而有各种猜测和判断,特别是估计美国对发展进攻性空间武器的决策不会轻易下决心等.  相似文献   

15.
金兑 《太空探索》2003,(10):4-7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从拜科努尔 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颗卫星重83.6千克,向地面发回“噼噼啪啪”的无线电发报声,叩开了进入太空的大门。从此人类活动进入宇宙空间,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F1961年4月12日,世界上第一个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在太空停留108分钟,环绕地球飞行一圈后返回地面,人类进入载人航天的新阶段。1963年6月6日,苏联东方6号飞船把世界第一个女航天员瓦莲金娜·捷列什科娃载上太空轨道,绕地球飞行48圈,3天后安全返回地面。迄今已有40名女航天员进入太空…  相似文献   

16.
王朋 《太空探索》2006,(8):36-41
航天测控网宇宙浩瀚无垠,无数神秘深蕴其中。自古至今人类都在探索其奥妙。从地球进入太空,从太空中了解我们自己居住的家园、利用太空资源为我们人类服务、探索宇宙中其他星球的手段就是航天飞行器。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人类从此开始了航天飞行。事隔  相似文献   

17.
1有关国家航天战略规划
  美国以保持“领导地位”为目标,全面推进航天发展。在军事航天方面,以建立太空新秩序、塑造未来战略环境为战略重心,主导空间行为准则制定,打造太空利益联盟,将融合军民商和多国航天能力的弹性与分散空间体系作为军用航天发展首要事项。2014年持续推进“空间现代化计划”(SMI),已确定在军事通信、导弹预警、战场环境等领域向分散与弹性体系转型,进入系统方案论证阶段。在民用航天方面,着重技术创新引领发展,发布《2014年美国航空航天局战略规划》,强调利用创新途径开展空间科学和空间探索。白宫首次出台《民用对地观测国家规划》,以天基为重点,从全球视野对美国对地观测系统全面规划,提出“地球大数据计划”(BEDI),支撑地球科学和技术创新发展。在商业航天方面,加强政策保障和引导,完成了航天出口管制阶段性终稿,大量内容转到《商业管制清单》中,解除了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政策束缚,提升了企业全球竞争力,但实行“中国例外”政策,修订遥感数据政策,商业遥感卫星图像分辨率许可限制放宽到0.25m。  相似文献   

18.
正从1992年正式立项到今天,中国独立自主地实施了载人航天工程。20多年来,中国相继突破了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空间出舱、航天器空间交汇对接、航天员中期驻留等多项关键技术,并根据国情和需求开展了规模适度的空间科学试验。随着神舟十一号进行的我国第6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中国人的太空探索又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上。不久的将来,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空间站就将在太空遨游。自信、自强、自立的中国  相似文献   

19.
正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人。苏联随后还和美国开展了激烈的航天竞赛,虽然在登月竞赛中落败,但近地轨道空间站"礼炮"号和"和平"号构成了苏联载人航天永恒的丰碑。光辉的历史造就了俄罗斯人对载人航天的情有独钟,即使是在苏联解体后落  相似文献   

20.
正商业航天是指按照市场规则配置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以盈利为目的、独立的非政府航天活动。美国在太空发射与运输领域的立法基本反映了美国太空发射商业化历程,而美国太空发射与运输领域的商业化历程基本也可以反映美国整个商业航天的发展历程。在美国一系列促进太空商业化的法规政策支持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蓝色起源等商业公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