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新版国外军用飞机结构规范对腐蚀防护和控制的设计要求,阐述了腐蚀防护和控制的设计目标、设计准则、耐久性等内容,并从环境、材料工艺、表面处理、结构细节抗腐蚀设计及腐蚀对飞机结构使用寿命的影响等方面,论述了对腐蚀防护和控制的设计技术及设计参数,以促进该项技术在国内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3.
4.
5.
微型飞行器的仿生流体力学——昆虫前飞时的气动力和能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昆虫前飞时的气动力和需用功率。由N S方程的数值解提供速度场和压力场,从而得到涡量、气动力和力矩 (惯性力矩用解析方法计算 )。基于流场结构,解释了非定常气动力产生的原因;基于气动力和力矩,得到需用功率。悬停飞行中揭示出的 3个非定常高升力机制 (不失速机制,拍动初期的快速加速运动,拍动后期的快速上仰运动 )在前飞时仍然适用 (即使在快速前飞时,V∞ =2~ 2.5m/s,失速涡也不脱落 )。在低速飞行时 (V∞ ≈ 0.5m/s)平衡重量的升力既来自于翅膀的下拍运动也来自于上挥运动,并主要由翅膀的升力贡献;克服身体阻力的推力主要来自于翅膀的上挥运动,由翅膀的阻力贡献。在中等速度下 (V∞ ≈ 1.0m/s),升力主要来自于下拍运动,其中一半由翅膀升力贡献,一半由翅膀阻力贡献;推力主要来自上挥运动,也是一半由翅膀升力贡献,一半由翅膀阻力贡献。在快速飞行时 (V∞ ≈ 2.0m/s),升力主要来自于下拍运动,主要由翅膀阻力贡献;推力来自上挥运动,主要由翅膀升力贡献。悬停时,下拍和上挥做功同样大;前飞时,下拍做功较上挥大得多 :V∞ =0.5,1.0和 2.0m/s时,下拍做的功分别是上挥的 1.6,2.6和 3.5倍。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国内外航空防护救生系统舒适性设计和标准现状,并对现有的舒适性军用标准进行分析,指出了国内舒适性设计和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差距,提出加快建立、完善我国航空防护救生系统舒适性标准体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王旭东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1999,12(1):55-58
简介了海军用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机匣、附件壳体等不锈钢和铝合金等零件 ,在短时间内发生严重点腐蚀的的环境及腐蚀原理 ,分析了现役海军用某B型发动机 9项防护技术和F4 0 4发动机的腐蚀控制体系。从一个侧面了论述了解决海军用航空发动机腐蚀防护和控制的技术途径 ,并提出了该类发动机在设计阶段腐蚀控制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液氧是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一种常用氧化剂,它具有火灾、爆炸的危险性,会引起人员冻伤和氧中毒。从防火防爆、人员冻伤和氧中毒防治三个方面提出液氧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保证液氧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核电磁脉冲对飞机及机载电子设备的威胁和防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核电磁脉冲(HEMP)的危害,分析了HEMP对飞机及机载电子设备的作用机理和耦合途径,并对飞机整机和机载设备级的电磁脉冲防护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强调了在电子设备机壳材料的电磁屏蔽设计中,重视腐蚀防护对延长产品寿命及确保其电磁屏蔽效果长期有效性的重要性。遵循电化学腐蚀原理阐述了机壳防腐蚀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过冷大水滴变形与破碎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冷大水滴(SLD)结冰过程中,影响水滴变形与破碎及其导致的效应的因素众多,多种影响因素耦合作用于水滴变形与破碎的规律还未得到清晰认识。采用数值计算的手段,模拟了SLD运动过程中的变形与破碎现象,分别研究了水滴直径、流场速度及绕流物体尺寸变化对水滴破碎与变形及其效应的影响。通过研究,提出了包含SLD的典型流场区域划分方法,得到了不同因素对水滴破碎区域面积、物面的水滴收集特性、破碎子水滴分布特性的影响规律,发现水滴直径、流场速度、翼型前缘半径与变形和破碎影响撞击特性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综合影响参数X,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初步说明,X是表征水滴变形与破碎及其效应的合适参数。相关工作可以为SLD结冰的计算、试验以及防/除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三维 DICM 的非接触位移测试技术对导线气弹模型沿跨位移时程进行了测试,并对其进行统计与频谱分析,得到了导线风致位移的变化规律与概率分布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导线在风荷载作用下,水平向振动表现为以一阶面外振型为主导、面内亦有一定贡献的振动形式,且随着风速的增加,面内振型的贡献也相应提高,从而使得导线在高风速下的面内振型的贡献不可忽略;对于竖向振动而言,其主导振型为面外一阶以及面内对称一、二阶;总体而言,在考虑导线风致响应时,选择包含面外一阶、面内一、二阶对称振型在内的三阶振型能够较为精确地反映其风致振动的主要能量组成;随着风速的增加,输电线面内、外非线性耦合程度增强,其风致响应不再满足高斯分布,位移响应峰因子应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3.
Sensor selection of helicopter transmission systems based on physical model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In the helicopter transmission systems, it is important to monitor and track the tooth damage evolution using lots of sensors and detection methods. This paper develops a novel approach for sensor selection based on physical model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Firstly, a physical model of tooth damage and mesh stiffness is built. Secondly, some effective condition indicators(CIs) are presented, and the optimal CIs set is selected by comparing their test statistics according to Mann–Kendall test. Afterwards, the selected CIs are used to generate a health indicator(HI)through sen slop estimator. Then, the sensors a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monotonic relevance and sensitivity to the damage levels. Finally, the proposed method is verified by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roach can provide a guide for health monitoring of helicopter transmission systems, and it is effective to reduce the test cost and improve the system's reliability. 相似文献
14.
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风振响应频域分析及风振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规划中的世界第一高塔--舟山大跨越输电塔为工程背景,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塔线耦合体系背景响应与共振响应各自的特征,进一步研究了塔线体系风振响应的频域简化分析方法.通过与单塔风振响应的比较,明确了塔线耦合作用对两种响应分量所造成的不同影响.与时域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表明,采用频域分析法,不仅可以获得准确的风振响应,同时提高了求解的计算效率.以简化分析法为基础,选取粘弹性阻尼器为被动耗能装置,采用多目标优化的混合遗传算法计算得到了塔线体系的风振控制方案,并通过理论计算与气弹模型风洞试验对该方案的风振控制效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燃气轮机压气机涡量动力学理论及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压气机涡量动力学理论及分析方法,建立了压气机总性能参数与两个重要的涡量参数(边界涡量流(BVF)和周向涡量)的直接数学物理关系,研究了基于BVF和周向涡量的分析优化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燃气轮机多级轴流压气机中进行涡量动力学分析,从涡量角度指出了改进的方向.结果表明:周向涡量能反映近壁面的高损失区,使周向涡量峰值束缚在近壁区有利于降低端区损失,在通流设计中可通过优化环量分布控制周向涡量分布,算例中基于周向涡量优化可使跨声压气机转子效率提高1.13%;边界涡量流BVF能反映旋涡的壁面根源,通过优化BVF的分布可控制涡量壁面根源,有利于抑制旋涡和流动分离,基于BVF优化可使转子效率提高1.12%.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伺服阀导控级和功率级平行放置而无法实现插装的问题,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插装式二维(2D)伺服阀,其特点在于:先导级和功率级集成在单个具有双自由度的阀芯上;力矩马达与阀芯同轴连接,并安装在阀芯末端。通过力矩马达直接驱动阀芯转动,然后利用伺服螺旋机构放大功率并驱动阀芯直线运动,从而控制输出流量。同时可以采用直线位移传感器(LVDT)进行检测阀芯位移,实现位置闭环控制以提高阀的控制性能。为了探究其开环特性,首先建立力矩马达和2D阀的数学模型,求得其开环传递函数;然后,通过仿真了解关键参数对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最后,进行实验研究,验证该阀设计的可行性。实验表明,在满量程输入的情况下,该阀开环时滞环为5%,分辨率≤ 1%,响应时间为10 ms,动态频响为35 Hz;闭环下性能显著提高。插装式2D伺服阀结构简单,尺寸小,质量轻,响应快和控制精度高,在航空航天及军工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