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航天器电缆网精确质量特性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电缆网质量特性计算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精确质量特性计算的解决方案。通过建立航天器电缆线型库,快速计算出线束的线密度并赋予三维模型;同时精确计算出三维电缆网模型的长度,建立导线束线规库,实现了电缆网质量计算。该方法可解决长期困扰的电缆网质量特性计算的精确性问题,通过实例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和计算结果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2.
航天器低频电缆网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文章提出了航天器低频电缆网的设计原则,以某航天器低频电缆网的设计为例,详细介绍了该低频电缆网功能的实现方法;整理归纳了地面测试阶段,航天器低频电缆网对航天器火工品、太阳电池阵驱动机构、蓄电池组等的安全保护措施。经航天器初样阶段验证,该低频电缆网设计合理可行,完全满足航天器任务要求。  相似文献   

3.
真空环境下航天器电缆温升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航天器电缆温度过高会造成电缆的损毁,影响整星供电安全。文章中设计并进行了真空环境下电缆温升试验。参考电缆的辐射温升公式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试验数据进行辨识得到了电缆温升模型。仿真表明模型预计电缆温度与试验温度相差较小,可应用于航天器电缆网的优化设计、航天器在轨负载平衡以及航天器功率电缆的反时限保护。  相似文献   

4.
载人航天器数字化设计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载人航天器的设计和管理效率,在分析传统设计管理模式局限性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载人航天器数字化设计管理模式,建立了协同设计平台,探索了基于三维模型的技术状态管理模式和三维模型的受控模式,形成了三维模型直接下厂的制造模式和装配模式。管路、电缆、直属件等产品的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载人航天器数字化设计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差错率,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电缆组件复杂程度描述方法的空缺、难以快速识别出电缆网中复杂电缆组件的问题,提出了电缆组件绝对复杂度和相对复杂度的概念,采用邻接矩阵存储方法对电缆组件的数据进行记录,引入Floyd算法对电缆组件相对复杂度进行了计算,建立了电缆组件复杂度的评估方法。应用提出的电缆组件复杂度的数学建模及评估方法,对某航天器整器电缆网设计进行了复杂度的识别和评估,以降低电缆组件复杂度为目标对电缆组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给出衡量电缆组件复杂程度的定量指标,快速识别出电缆网中的复杂电缆组件,可为电缆组件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手动变自动,智能高效的测试系统 航天器低频电缆网承担着航天器各分系统仪器设备及地面设备之间的电力输送、指令传输、信息交换等功能,是星、船系统中的"血管"和"神经网络".航天器低频电缆网的质量影响着航天器综合性能的发挥,决定着飞行任务的成败,特别是在载人任务中更关系着航天员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屏蔽电缆的电磁兼容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给出了航天器电缆的电磁兼容性(EMC)设计准则,分析了屏蔽电缆的屏蔽皮接地原则和原理;讨论了多根屏蔽电缆束外加整体屏蔽的作用及注意事项,给出了几种常用的屏蔽皮接地设计方式以及屏蔽性能优劣对比,指出目前国内航天器电缆常用屏蔽皮接地方式的不足;最后通过某微波遥感卫星上电缆屏蔽设计的应用案例,阐述了如何通过电缆屏蔽设计解决航天型号研制中的电磁兼容问题,为航天器电缆网电磁兼容设计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ProE的航天器三维屏蔽与辐射剂量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明辉  韩建伟 《宇航学报》2012,33(6):830-835
为准确评估结构异常复杂的航天器内部遭遇的辐射剂量,本文将直线近似原理和ProE工程软件相结合,自主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航天器三维屏蔽与辐射剂量评估方法。利用本方法对立方体、球、平板等简单几何体内部的屏蔽厚度和辐射剂量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基于ProE的三维屏蔽与辐射剂量计算方法是可靠的。结构复杂程度相当于中等规模航天器的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较高效的分析评估复杂航天器内部遭遇的屏蔽厚度和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大型复杂航天器结构有限元模型的验证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型复杂航天器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在航天器研制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开展星箭耦合分析以及力学环境条件设计等工作的基础。首先综合有限元建模、模 态试验、相关分析和模型修正等技术构造了一套系统的航天器结构有限元模型试验验证策略 ;然后,针对我国新一代大型卫星平台——东方红四号卫星开展了整星有限元模型的试验 验证研究,其中整星模态试验以及模型修正等研究工作属首次在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上成功 实施。修正后有限元模型对整星主模态频率预测误差小于5%,模态置信准则大于0.6,预 示精度达到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航天器声振力学环境预示的难题,开展大型复杂航天器声振力学环境的预示方法研究和试验验证。首先结合航天器声振力学环境的特点,研究采用混合有限元-统计能量分析(FE-SEA)方法建立航天器声振预示模型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建立整星级和系统级航天器(整流罩-卫星-仪器舱-适配器组合体)的混合预示模型,最后将预示结果与噪声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预示方法和模型的有效性,并基于分析结果探讨影响航天器声振力学环境预示精度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复杂电缆装配,局促区域电缆装配,高压、刚度大电缆的装配,以及下厂装配模式等存在于通信卫星电缆数字化装配验证的4个方面主要问题。文章提出面向装配与验证设计(Design For Assembly and Verification,DFAV)的电缆网数字化研制方法,将装配、验证工作提前,开展协同设计工作。该方法包括四个部分,针对复杂电缆设计装配工作,提出电缆设计后即开展验证工作的方法,从源头优化电缆设计,从而简化电缆;针对局促区域电缆装配问题,采用电气化的电缆来进行电缆仿真;针对高压、刚度大电缆提出基于设计要素的电缆设计来解决此类电缆的装配;针对下厂装配模式问题,明确表达方式,优化下厂模型。通过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适用于卫星电缆数字化研制,可提升通信卫星面向生产装配的设计能力,设计验证效率提升60%以上,软件设计正确率为100%,输出效率提高90%以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大型复杂航天器组装动力学建模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完整有限元模型的大型空间复杂结构系统动力学分析因其计算量大、耗时长、效率低,而使得基于子结构的模态综合技术具有现实的应用基础。文章基于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给出复杂航天器结构组装模型,开发了大型空间组合体动力学分析软件;并以空间站三舱组合体为例,验证了该建模方法对于大规模有限元模型在复杂界面条件下的模态综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建模方法可以应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3.
在长期在轨大型航天器中采用绿色照明设计可为航天员提供舒适、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降低照明设备的能耗。文章首先介绍了绿色照明的意义以及选用LED作为照明光源的优点;然后参考航天任务要求提出了相关照明设计指标和原则;最后,为满足未来航天器对照明设备的更高、更复杂的要求,提出了未来航天器中绿色照明设计的几个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14.
基于Pro/E软件的卫星三维布局与电缆的协同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传统卫星电缆网设计不够精准且效率偏低的局限,基于Pro/E 软件二次开发了“卫星三维布局与布线专家设计系统”,包括软件架构、系统建模、布局设计和电缆设计等模块。该系统已应用于卫星研制,实际证明可有效解决传统卫星三维布局与电缆网协同设计问题,实现卫星电缆三维设计。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4年院标准化计划安排,五院于2004年6月3日至7月4日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京内外有关单位参加的“航天器制造技术标准汇编———电子装联标准”宣贯会。本次电装系列标准宣贯工作采取京内集中宣讲,会后开展现场交流;京外巡回宣贯的形式。授课内容包括:《航天器电子装联标准体系简介》、《航天器用印制电路板组装件装联工艺技术要求》、《航天器用低频电缆网装联工艺规范》、《元器件使用可靠性与装联工艺》、《射频同轴电缆组装件装联工艺规范》、《航天器用微波集成电路基板制作工艺技术要求》、《航天器用微波集成电路装联工艺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
MSC.NASTRAN子结构法在航天器结构动力学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天器结构系统日趋庞大和复杂,为实现对复杂系统的高效分析和计算,同时为解决不同研制单位之间的模型传递和交互中的技术保护问题,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MSC.NASTRAN软件的子结构分析方法(MSC.NASTRAN超单元法),可用于复杂航天器的系统级动力学分析,并给出航天器结构分析实例。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屏蔽结构设计参数,显著提高复杂航天器系统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一种航天器上多子网数据网络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航天器工程》2015,(6):41-46
基于1553B总线归纳了对等子网和上下级子网2种子网间的连接方式,并结合网络连接关系、数据传输机制,提出多子网的数据网络设计思想。该设计既能保证子网的独立性,又能将子网连接为一体,既可解决突发数据的传输问题,又能适用于复杂多子网网络的航天器。以某具体航天器为例,完成包含对等子网和上下级子网的多子网网络数据系统设计,并验证了其可行性。文章提出的设计已应用到航天器工程中,降低了多子网航天器协议设计的难度。  相似文献   

18.
根据航天工程的进展及其控制技术的进步,航天器动力学的发展可以概括为早期简单航天器动力学、现代复杂航天器动力学和未来大型空间结构动力学与控制。航天器动力学是力学学科用于航天器工程的专业学科,它既属于航天动力学学科,又属于多学科交叉的飞行器设计学科。其任务是研究航天器从设计、研制、试验、发射到在轨飞行和返回全过程的各类动力学问题的分析、仿真、优化与试验。对于现代复杂航天器,航天器动力学是一般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计算力学、实验力学与控制理论、计算技术、仿真技术及系统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综合,不但理论难度大、运动方程非线性强、算法难度高,而且软件系统复杂、工程实用性强、工程化程度要求高。因此,本书定名为《航天器动力学工程》,意在从系统工程角度,重点  相似文献   

19.
航天器弱电磁信号处理设备极易受到来自数据管理、姿态控制、供配电等电子设备的噪声干扰而无法正常工作。文章分析了弱电磁信号处理设备受航天器平台干扰的机理和干扰源识别方法,提出低频电缆整束屏蔽、穿舱电缆孔缝屏蔽、舱外设备支架屏蔽和舱体结构电磁隔离等多种抗干扰防护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可有效实现弱电磁信号处理设备的抗干扰防护,具有工程应用价值,可供航天器总体电磁兼容性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三维协同研制标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协同研制具有可视化、精确性的特点,是数字化研制的一项重要工作,数字化技术应用标准化是三维协同研制模式推行的基本保证。通过分析产品数字化研制标准体系的现状,基于航天器三维协同数字化研制全流程,构建航天器三维协同研制的数字化标准框架和标准体系,逐条梳理标准体系下的标准细目。文章介绍三维协同数字化标准现状,提出航天器三维协同标准体系框架、体系及其标准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