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近年来,各国学者有关尼安德特人外貌和生活场景等的最新研究成果,推翻了之前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实之词,改写了有关他们的历史定论。他们长的什么模样?今天,我们已经拥有经过确认的尼安德特人骨骼化石300多具,因此科学家有把握描绘出尼安德特人和与他们关系最为密切的近亲——我们的祖先智人——的相貌区别。几年前,美国人类学家加里·索耶和维克多·迪克维克·杰克在他们撰写的《走近人类漫长的道路——700万年的进化画卷》中,通过对保存完好的尼安德特人骨骼化石的分析,指出:"他们的骨骼或多或少像现代人的骨骼。最大的不同是两者  相似文献   

2.
<正>欧洲空间局为欧洲青年学生提供了航天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中,他们有人担任编剧,有人当导演,更多的人是演员,大家分工又合作,即学得了很多航天知识,又真正地参加了航天实践。对于他们来说,航天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他们已经亲身参加到这个行列中了。  相似文献   

3.
正印加人可能从瓦里人那儿学习到了实用的管理帝国的方法,但在神灵方面他们更多地学习了蒂瓦纳库人。对于印加以及最初的西班牙探险家而言,蒂瓦纳库是一个拥有寺庙和神的宏伟神奇的地方。印加人告诉西班牙人,他们的祖先来自此地,暗示着这种血缘关系使他们拥有统治安第斯山脉的权力。考古学家尚未确定印  相似文献   

4.
在曼哈顿工程的一次晚宴上,埃里克·费米陷入深思:如果外星人存在,我们应该看见他们.也许我们已经看到了他们,但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许多地外文明探索计划的实施都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上,外星文明经深思熟虑后都使用无线电信号宣布他们的存在.该假设后面隐含着这样的一个信念:外星人或多或少与我们相似,他们也想知道附近是否有邻居,并且也已经使用无线电技术.  相似文献   

5.
如果能够回到过去,你就有机会见到自己已故的亲人,告诉他们你没有来得及对他们说的话。你还可以对他们说,抽烟喝酒的嗜好,会让他们早早离开人世。或许你还可以由此延长他们的寿命。美国即将出版的一本新书,讲述了一个渴望能够这样做的人花费毕生的精力要实现其梦想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刘佳 《国际太空》2014,(9):22-26
1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自己造火箭的少年造火箭,是一个普通孩子想都不敢想的活动。可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有一群并不普通的孩子。他们大多是在校大学生,但也不乏高中生和成人,他们散落在全国各地,但一个共同的爱好将他们聚集在一起,而一个网络论坛为他们提供了技术交流的平台,它就是科创网。如今,你只需在百度上输入"科创航天"的字样,就可以找到他们。  相似文献   

7.
正1856年8月,两个工人在尼安德特峡谷一个山洞采集黏土时发现了几根骸骨,他们以为是死前躲在这个洞穴的熊的遗骸,所以并没有在意。但是后来又发现了一个残缺不全的头盖骨,是由平坦的颅骨和倾斜的颌骨组成的明显向外突起的下半部脸。他们和采石场主将这些骨头拿给当地的教师伊奥戈·卡尔·弗尔罗特。教师认为这不是熊骨,而是史前人骨。他们请波恩的解剖学家盖尔  相似文献   

8.
他们或许出于一种纯粹的好奇心注视着我们,在他们眼里,我们不过扮演了“银河系动物园”中的一员而已.……在他们的星际飞船上装备有尚未把同地球人的接触编入程序的生物机器人.前不久,著名UFO与超自然现象专家希拉利·埃万斯在总结性研究时只谈及到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这个暑假,对于浙江嘉兴阳光小学12名少年宇航技师来说,必定是终生难忘的。他们在吴建祥校长的率领下,来到北京,度过了难忘的5天夏令营生活。在中国宇航学会精心安排下,他们来到了位于北京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亲身体验了载人航天模拟发射系统,在中华航天博物馆聆听了科普专家的讲解。更让他们惊喜的是中国宇航学会不仅精心安排了航天体验活动,还组织了航天专家见面会。  相似文献   

10.
正截至目前,在太空中"遨游"了一番的绝大多数是职业航天员和执行太空科学实验任务的科学家,他们都是带着"任务"上天的。那么现实中,有真正去太空旅游的太空游客吗?答案是肯定的,到目前为止,有7名"纯玩"游客抵达国际空间站,进行了真正的太空旅游。之所以说他们是真正的太空游客,因为他们体验的是"轨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用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观点看待凯尔特人。对他们来说,中欧的这些居民是原始社会第二阶段——野蛮期——的突出代表,是用让人听不懂的语言说话的庞大群体。古希腊罗马作家肯定他们的只有一点:英勇善战。历史上。他们不止一次入侵亚平宁半岛,因此罗马人特别憎恨凯尔特人。公元前387年,他们甚至战胜了罗马军队。并要求罗马人缴纳巨额的赔款,作为“给战胜者带来痛苦”的补偿。  相似文献   

12.
@陈育和一些土著居民对宇宙的看法完全是根据他们古老的传说,即在遥远的过去,他们的神灵的祖先创造了这个世界。当原始人类观看天空时,无人知晓他们在想些什么,因为没有任何记录来说明。然而在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文化一直是通过传说、歌声和舞蹈来沿续了4万多年。我们了...  相似文献   

13.
科技落后了,不知道有没有人这样看?一般人似乎都认为科技很发达,因为有这样的事实:知识爆炸、信息爆炸乃至“科技大爆炸”。他们的见解很有权威。科学家们的任务似乎只是把培养他们的那些科学理论进一步完善和维护它的基础地位不动摇,这样,他们就构成了科技发展的中...  相似文献   

14.
故事四:阿曼达的病袍 阿曼达是英国的一名记者。1993年7月,她和男友一起来到西班牙阿尔莫尼亚旅游度假。几天后,他们打算到另外一个风景点格拉那拉玩儿。然而出发当日,天公不作美,一大早就下起了大雨,刮起了狂风。但他们还是决定上路。不幸的是,他们没有能够到达终点。  相似文献   

15.
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苏联的邻国伊朗和芬兰,美国的邻国墨西哥、智利和古巴等国,分别要求苏联和美国停止地下核试验,因为他们发现,苏联和美国的地下核试验,与他们国家境内的地震之间,有着某种奇怪的联系。可是,他们却拿不出任何证据,因为他们缺乏理论根据。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在1993年首次报道了苏联曾有过“地震战”研究项目。1996年9月,俄罗斯《莫斯科新闻》周报报道了苏联/俄罗斯进行地球物理武器的研究情况,同时指出,美国也有类似的计划,只是落后五六年。 早在1954年,苏联科学院的地震学家别尔费尔德发现,地下核爆炸对遥远地方的电离层状况产生影  相似文献   

16.
彻悟宇宙的灵光宋爱军人类,在经过了几千万年的演变后,成为了地球上迥然独立的一类。他们孤独,内无沾亲带故的同类,外无沟通交流的知音;他们困惑,始不知来之何方,终不知身之所归;他们脆弱,时而对自然顶礼膜拜,时而对环境横征暴敛。于是,寻觅、感悟、怀疑、反省...  相似文献   

17.
《太空探索》2011,(1):40-41
2000年10月31日,俄罗斯的克里卡廖夫、吉德津科和美国人谢泼德三位航天员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基地升空,两天后抵达国际空间站。在他们乘坐的联盟号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舱口打开,他们踏入了空间站。  相似文献   

18.
@曹莹业余天文学家,代表了一个很有经验的观测者群体,他们巡视和注目夜空,花费了大量时光,他们发现着彗星和新星,他们对超新星、变星、流星、掩星以及人造卫星也十分钟情。这些业余人士,实际上已成了唯一监视夜空里各式各样的奇异现象(然而是自然的活动)的一支力量。那...  相似文献   

19.
有一群人如此执着地想要去火星生活,甚至在火星上死去,难道他们疯了吗?按照普通人的思维,他们的想法确实是疯狂的。但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注定有这么一批人:他们不甘平庸,下定决心要做前人从没做过的事情。而那些梦想去火星生活的人,正是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他们的梦想眼下还遥不可及,也早有人指出"火星一号"公司是在进行商业炒作,但是你不能否认这样一群人的存在。这篇文章所讲述的正是这样一群"疯子"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故事:作为邪恶实验中的一部分,外星人已经将各种各样的物体移植进了被绑架的人类身体中。受害者们在他们的身体当中发现了小型的外来物体,这才意识到他们曾经遭遇绑架。一些外星移植物已经得到了复原,在接受了科学的检测之后,人们发现它们是不可毁灭的,或者它们是一种地球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