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球的水体与水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推算 ,地球上的总水量约为2 1×1021立方千米 ,其中淡水仅占水体总量的万分之三左右 ,而这其中80 %又以冰川的形式存在。因此 ,地球上淡水资源的总量是比较少的 ,人均每年约为4300立方米 ,而这部分淡水主要来自于降雨和地下水 ,对于中国而言 ,人均淡水资源更少 ,每年约640立方米 ,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 ,从长远看 ,中国的水资源前景不容乐观。目前 ,地球上已几乎找不到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水体了。特别是20世纪以来 ,随着工业化步伐在全球的快速迈进 ,大量未经处理的各类污水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到水环境 ,已对人类赖…  相似文献   

2.
第七节 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农历每月的十五日前后,如果是晴朗的夜晚,准有一轮皎洁的圆月悬挂在夜空中。它那银色的月光,妩媚可爱,曾经引起多少诗情画意。“月宫”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人们多么想亲自到月球上去看看啊!这已成为千百年人类梦寐以求的愿望。1969年7月20日,人类登月的宿愿终于实现了。美国两名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破天荒地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全世界有6亿人从电视中观看了人类这一伟大壮举。1969年7月16日清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一片繁忙景象。巨型运载火箭“土星5号”矗…  相似文献   

3.
美国航宇局已提出1991年空间预算申请,送交国会审批。申请总额为151亿美元,比1990年的123.8亿美元空间活动经费增加了近28亿美元,增加幅度为23%。航宇局申请的预算内容如下: 1.研制自由号空间站:24亿美元(1990年为18.5亿美元)。 2.综合地球环境监视卫星计划(研制地球观测卫星和极轨平台):2.35亿美元。到2000年将需用170亿美元。 3.地球观测卫星计划:2500万美元。将和日本共同研制热带降雨  相似文献   

4.
太阳放出光芒至今已有50亿年的历史。太阳是地球、地球生物和人类发生、发展的根源。科学家认为,太阳的旺盛生命可达100亿年。这就是说,太阳还可正常抚育地球50亿年。 地球诞生至今已有46亿年,到太阳老化时她将96亿岁。地球现在已到中年。地球以博大的胸怀,容纳人类的发生和发展。人类应该爱护地球,保护地球。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合理地利用地球资源;努力维持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生态平衡,不要使地球未老先衰。为此,让我们来查阅一下  相似文献   

5.
布什在巴西国际环发大会上宣布,美国政府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计划申请140亿美元的预算(到2000年)。布什说,“这是花在气候研究上最多的钱,比世界上其它国家加在一起还多。”布什指示,将国防部的军用侦察卫星与NASA的地球资源卫星结合起来,收集全球气候资料,并向全世界提供。6月1日,布什批准中央情报局和国防部收集全球气候资料,并明确侦察卫星兼顾地球环境的监测。为此,国防部和NASA商谈陆地卫星-7及其后继星计划。  相似文献   

6.
第七节人类首次登上月球 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农历每月的十五日前后,如果是晴朗的夜晚,准有一轮皎洁的圆月悬挂在夜空中.它那银色的月光,妩媚可爱,曾经引起多少诗情画意."月宫"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人们多么想亲自到月球上去看看啊!这已成为千百年人类梦寐以求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据美国《卫星通信》1978年2月报道:水是世界上的宝贵资源,然而可供人食用和用于工农业生产的水则少于世界总水量的1.5%。这少量的可用水,有五分之四用在农业上,剩下的五分之一供人类食用。据估计到2000年,全世界的人口可能会从现在的40亿增加到70亿。因此,比起其它的环境保护来,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监视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们将人类休养生息的地球称为“生物圈1号”。为了试验人类离开地球能否生存,美国从1984年起在亚利桑那州建造了密封的“生物圈2号”实验基地。它占地1.3万平方米,容积20.4万立方米。设计及建设花费了2亿美元,每年的维护费达数百万美元。“生物圈2号”内有土壤、水源、空气和多种多样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科学家们希望这个模拟地球环境的实验室能提供足够的食物、水和空气,供8名进入“生物圈2号”工作的研究人员生活两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美国和欧洲出现异常高温、异常低温、埃尔尼诺现象;亚洲、非洲出现季风起伏变化;南美出现干旱、洪水等异常气象以及地球温暖化等,这些地球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现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费使地球温暖化,氟里昂气的生产与使用使南极出现臭氧空洞,故人类活动给地球环境的影响必须认真研究。全球范围内环境变化最引人注目的有两点:(1)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大,给予全球自然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2)随着人类活动的高级化,使自然变化的脆弱性增大,且由于世界专业分工体制增强,当一地区气候变化,作物收获量减少可涉及全世界。不  相似文献   

10.
4 对发展前景的不同评估□□新世纪已经来临。空间太阳电站的发展前景究竟如何 ,专家们的看法不同 :一种持乐观态度 ,另一种则持怀疑态度 ,认为前景不容乐观。4.1 持乐观态度者的理由(1)新世纪初 ,全球对电力的需求将急剧增长。今天 ,全世界 5 0多亿人口中还有约 40 %的人尚未用上电。据美国能源部估计 ,到 2 0 15年 ,占世界人口 80 %的发展中国家需要的电力将达到发达国家的同样水平。地球上不可再生的矿物燃料难以大量持续供应 ,空间太阳电站势必成为主要的电源。(2 )人类对保护地球环境 ,维持生态平衡日益关切 ,提出发展清洁、安全的电…  相似文献   

11.
先驱者-10号是第一颗到达木星附近的探测器。这个空间飞行器自1972年发射以来,飞掠了小行星带,从危险的木星辐射带中逃生,几乎无故障地运行着。到1982年3月2日,它已运行了10年,行程达66亿多公里,接收到地球发给的4万多条指令,并向地球发回了125万亿比特以上的科学数据。先驱者-10号目前仍在正常运转,并从事一项新的探测计划:确定太阳大气层的范围及其作用,以及容纳太阳和行星的磁泡。在恒星际介质中,这种磁泡被称为日光层。先驱者-10号目前正在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轨道之间运行,已飞过了一半多的距离。它离太阳已达46亿公里。从现在起,大约  相似文献   

12.
自从盘古开天地,地球已经走过了几十亿年的悠悠岁月,但只是在19亿年前,地球上才开始孕育出植物、动物、猿人、直立人、原始人一直到现代人类.地球人类文明阶段,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占地球生命历史的儿十万分之一.在这么短时间里发展起来的人类文明,既为人们创造着美好的生活,又产生了难以避免的文明附属品而危害着人类和地球环境.比如过度砍伐森林、温室效应所产生的酸雨、人口膨涨侵占耕地面积使植被急剧减少、沙漠化土地  相似文献   

13.
《国际太空》1997,(3):2-3
据1996年12月9日~15日的美国《空间新闻》报道,巴黎欧洲咨询公司最近撰写的《1996~2006年全球发射服务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称,在今后10年中,就需要发射人轨的卫星总质量而言,全世界对发射服务的需求将增加一倍以上,发射峰年则在2000年。在这10年中,火箭制造商的总销售额将达334亿美元,其中,进人地球静止轨道的发射占2/3,居优势,其余1/3是进人其他轨道的发射。总销售额的一半以上是根据已签订的发射合同计算出来的。但到2005年前后,发射需求将急剧下降,有些火箭制造商将拉不到生意。下一个发射需求的峰年不会在2010年之前出现…  相似文献   

14.
宗华  张珂  森凤 《飞碟探索》2010,(6):26-28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我们人类的历史不过短短200多万年,而在地球长达46亿年的历史中,直到距今38亿年前,才在海洋中出现了构造极为简单的原核单细胞菌藻类生物。之后又是茫茫30亿年,地球经历了太古宙、元古宙以及冰封地球的雪球事件,仅孕育出蓝藻、绿藻等低等生命。直到距今5. 45亿年的前寒武纪,生命的奇迹才在这一刻突然发生了。  相似文献   

15.
远古时代地球上开始出现了人类,到现在已经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了.而这漫漫历史长河两岸出现了人类文明的绿洲的时间,距今只有几千年.大约在公元前4000~2000年,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巴比伦、印度河流域的印度和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相继结束了 人类原始社会状态,实施了奴隶制国家体系,掀开 了人类文明历史的科学篇章.  相似文献   

16.
尽管创造地球要花45亿年或仪仪是7天,要毁灭它则远远不要那么长的时间,我在这里推荐一些热门的方法来"消灭"地球,当然,还有它上面的生灵.噢,您别人真,我是开玩笑的!  相似文献   

17.
《太空探索》2005,(2):12-13
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农历每月的十五日前后,如果是晴朗的夜晚,准有一轮皎洁的圆月悬挂在夜空中。它那银色的月光,妩媚可爱,曾经引起多少诗情画意。“月宫”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人们多么想亲自到月球上去看看啊!这已成为千百年人类梦寐以求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绚丽的星炼     
在晴朗宁静的夜晚,当我们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里仰望繁星密布的天空时,很多人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宇宙中究竟还有没有地外生命存在?  2000年8月4日,一个国际天文小组发现了一颗围绕波江座恒星运转的行星,这是人类直接观测到的第一颗太阳系外行星。它的体积比木星还大,主要由气体组成,距地球10.5亿光年。科学家们说,这颗星可能并不适宜生命生存,但他们认为在离波江座更近的地方,极有可能存在一颗更稳定的与地球相似的行星。在这颗行星上,完全可能有生物特别是高等生物的存在。  对地球人来说,寻找地外生命已经是个再不能古…  相似文献   

19.
遥远的企盼     
现在的人类好像没有更激动人心的等待了,于是等待天上的飞碟——UFO成了众人一致的企盼.我也是各中之人,但是最近我在想,这也许是一场古老而无边际的企盼!现代的人类,拥有不可思议的想象力和扩张力,也同时拥有前人不可设想的现代化传播媒介.世界上各个角落里发生的大凡小事,几乎可以一瞬间传遍这个小小地球的各个角落:现代战争、环境污染、太空星球碰撞、火箭发射……不一而足.但是唯有这谜一样的飞碟,在全世界的  相似文献   

20.
熊延龄 《国际太空》1990,(11):20-23
1.目的该计划是通过绕地球运行的地球观测卫星及配置在静止轨道上的数据中继卫星,对全球进行观测,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这一重大课题将延续到下个世纪。在对引起灾害的异常自然现象进行监视、预报及预测的同时,将进一步监视、把握全球范围内的灾害状况,其目的是把二次灾害的发生控制在最低限度。也就是说,利用人造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环境监测、灾害监测,以便保护地球,使人类安居乐业、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