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9月19日11时26分,资源一号02B星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副总经理雷凡培,中巴资源卫星项目工程  相似文献   

2.
2011年12月22日,我国成功发射资源一号02C卫星。资源一号02C星是我国国土资源陆海监测首颗卫星,也是国土资源部首发业务卫星,是我国自主创新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遥感卫星从科研试验型向业务应用型的转变。资源一号02C星重约2100kg,设计寿命3年,搭载有全色多光谱相机和全色高分辨率相机,主要任  相似文献   

3.
周武 《航天》2012,(1):7-7
2011年12月20日和22日,中国在西昌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分别用长征三号乙火箭和长征四号乙火箭,成功地将“尼星”1R和资源一号02C卫星送人太空。至此,2011年中国航天以全年19次航天发射,首次在年度航天发射总数上超过美国,  相似文献   

4.
航天短讯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B星发射2007年9月19日11点26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B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星箭点火起飞约12min后,卫星与火箭分离,顺利进入近地点738km、远地点750km、倾角98.5°的太阳同步轨道。21时39分传回首批有关巴西马托格罗索州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工程》2012,21(1):30-30
据《中国航天报》报道,2011年12月22日,中国长征-4B火箭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资源一号02C卫星,为我国2011年航天发射画上了圆满句号。资源一号02C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是一颗填补国内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空白的卫星。卫星质量约2100kg,设计寿命为3年,装有全色多光谱相机和全色高分辨率相机,主要任务是获取全色和多光谱图像数据,可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防灾减灾、农林水利、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09,(1):11-12
千里眼视力大增 为了满足国家和广大用户对资源卫星数据产品的连续性需求,并结合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水平和资源卫星的技术现状.2007年9月19日中国又把资源1号02B星送人轨道。该卫星继承了资源1号02星的有效载荷设备.并增加了新的兼具试验功能的载荷设备.对后续中巴资源卫星的研制生产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2007年9月22日.北京、广州、乌鲁木齐3个地面站顺利接收到该卫星发回的对地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应用图像匹配技术确定中巴资源一号卫星02星(简称CBERS-02卫星)WFI相机拼接区的方法。文章首先介绍CBERS-02卫星WFI相机的特性;然后提出应用图像匹配中的相关系数方法,定位WFI相机拼接区像元在阵列和卫星飞行方向的位置,并给出了去除拼接区后的图像;最后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4月18日,资源一号02C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在京举行,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式交付给用户国土资源部。至此,资源一号02C卫星正式投入使用。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徐德明,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钟自然,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洁,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主席尚宏,  相似文献   

9.
中巴资源一号卫星02星(CBERS-02)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传输型对地观测遥感卫星。2003年3月,卫星研制及应用部门联合进行了一次整星状态下的CCD相机定标实验。在完成定标数据采集任务后,采用不同的定标算法形成CBERS-02CCD相机实验室辐射定标校正数据,并对校正结果进行评价。文章首先介绍了CBERS-02卫星CCD相机实验室辐射定标,然后采用不同的定标算法获得定标校正数据。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相对辐射校正,最后使用若干指标评价校正后的图像,同时分析了各种定标算法的有效性及精度。  相似文献   

10.
黄琦 《中国航天》2012,(1):13-13
2011年12月22日11时26分,长四乙火箭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呼啸而起,携资源一号02C卫星远赴太空,为我国2011年宇航发射的收官之战画上了圆满句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为此次成功发射向国土资源部、总装备部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发来贺电。贺电指出,资源一号02C卫星成功发射,是我国  相似文献   

11.
黄琦 《航天》2012,(2):11-12
在阳光和煦而又风平浪静的日子假日里,如果你驾驶越野车在野外兜风,突发奇想,想让卫星从太空中给自己的爱车拍一张“高清”照片,这可行吗? 以前,你也许要通过国外的卫星做到这些。而2011年12月22日升空的资源一号02C卫星(以下简称02C星)就可以满足你的愿望。这是一颗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的国产民用遥感卫星,2.36米的分辨率还足以清晰地分辨出你身边有多少人和你一样,在惬意地享受着驾驶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9月12日11时26分,"长征"四号B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实施"一箭三星"发射,将"5米光学"卫星("资源"一号02D星)和"京师"一号卫星、"金牛座"纳星送人太阳同步轨道。"5米光学"卫星("资源"一号02D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属于空基规划的中等分辨率遥感业务卫星。卫星工作在太阳同步轨道上,回归周期为  相似文献   

13.
中巴资源一号卫星02星CCD相机实验室辐射定标算法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中巴资源一号卫星02星(CBERS-02)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传输型对地观测遥感卫星。2003年3月,卫星研制及应用部门联合进行了一次整星状态下的CCD相机定标实验。在完成定标数据采集任务后,采用不同的定标算法形成CBERS-02CCD相机实验室辐射定标校正数据,并对校正结果进行评价。文章首先介绍了CBERS-02卫星CCD相机实验室辐射定标,然后采用不同的定标算法获得定标校正数据,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相对辐射校正,最后使用若干指标评价校正后的图像,同时分析了各种定标算法的有效性及精度。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国产遥感卫星家族不断添员添丁,仅2018年就有高景一号03和04星,高分一号02、03和04星,海洋一号C卫星等多颗遥感卫星接连升空。已经形成了气象、海洋、高分、资源、环境等对地遥感观测卫星系列,商业遥感卫星系列也发展迅速。天上众"星"云集,但就遥感卫星应用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2018年9月19日,第五届国产遥感卫星应用学术交流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国第一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中巴地球资源一号卫星1999年10月14日发射升空。如今,两年过去了,该星凭借出色的业绩,迎来了多方喝彩。10月14日,国防科工委专门给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发来贺电,盛赞中巴资源一号卫星在轨连续稳定运行两周年,为我国和巴西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贺电说:值此中巴地球资源一号卫星在轨连续稳定运行两周年之际,谨向集团公司参与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科研、管理及卫星数据处理分发的全体人员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6.
潘习哲 《卫星应用》1999,7(1):55-60
该文回顾了我国遥感卫星应用的历程和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的建设历程,展望了资源一号卫星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对资源一号后继星的技术要求。该文在遥感应用的宏观角度以大量资料说明了资源卫星在国民经济中的广阔应用资源。  相似文献   

17.
《卫星应用》2008,16(1):15
(2月13日《中国航天报》报道)国防科工委在京组织召开了中巴资源卫星02B星交付仪式,此举标志着该卫星由生产试验部门正式交付给中国、巴西两国用户使用。卫星交付使用后,将接替2003年发射的02星,实现中巴资源系列卫星的连续稳定运行。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李元,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副总经理袁家军,该卫星工程总师孙家栋,以及水利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测绘局、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局、国家海洋局、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等单位的领导和代表出席了交付仪式。  相似文献   

18.
黄琦 《航天》2012,(2):8-8
2011年12月22日11时26分,长四乙火箭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呼啸而起,携资源一号02C卫星远赴太空,为我国2011年宇航发射的收官之战画上了圆满句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为此次成功发射向国土资源部、总装备部和集团公司发来贺电。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9月12日,"资源一号"02D卫星成功入轨,其主载荷是由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负责研制的全新一代载荷—可见近红外相机。该相机配置了9个谱段,采用低畸变光学系统、星敏感器与相机一体设计、抗弥散、电荷连续转移、长线阵新型TDICCD等手段,提高了图像定位精度,拓宽了图像动态范围。在778km轨道上,全色分辨率优于2.5m,成像幅宽达115km。相机的主要亮点如下:  相似文献   

20.
CBERS-1卫星01星发射升空投入运行以来,已在中巴两国国民经济建设众多领域中发挥出重要作用。2003年10月21日成功发射的CBERS-1卫星02星旨在接替已超期服役两年的01星。文章对比分析了由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提供的CBERS-1卫星01星与02星的CCD图像数据,并从图像工程角度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02星在图像质量方面比01星有较大提高,将能继续更好地为中巴两国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