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传统视频采集存储系统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以FPGA为核心的实时视频图像采集与存储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通过Verilog编程实现了视频解码A/D配置,视频图像采集逻辑控制和图像存储逻辑控制等功能模块;采用IDE接口硬盘作为存储介质,FAT32文件系统作为图像存储形式来记录实时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实时性强、集成度高、存储能力强及易于扩展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速运动喷雾图像的实时采集技术,开发出用于柴油机喷雾测试的实时图像采集系统。对喷雾初始信号的探测、脉冲激光器触发以及图像采集之间的时序关系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试验测得了CCD摄像机对光强的响应特性。最后,给出了该系统在柴油机喷雾开始后延时0.9ms实时采集的喷雾图像实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图像采集卡应用接口库的使用,给出了在VC 下进行图像卡二次开发流程和关键技术的应用。并给出了在此平台上进行图像采集的实例。  相似文献   

4.
介绍以微型计算机、彩色摄像头、图像采集卡、Windows软件平台等为主体的三摄像头图像采集处理系统,并对其设计思想、系统构成,硬件和软件设计、图像处理算法及系统主要功能、应用情况等进行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在FL-26跨声速风洞半模试验段进行了某高速飞机T型尾翼颤振模型的光学测量实验,并依据测量结果解算了尾翼颤振模型的弯扭特性.颤振模型表面用白色圆点进行标记,用于记录模型表面的位移变化,两台固定在风洞试验段上壁板观察孔旁肋板上的400万像素工业相机用来采集图像,采集到的图像通过自主开发的图像解算软件进行图像的识别与求解,计算出尾翼颤振模型表面标记点的三维坐标.模型表面标记点的三维坐标通过坐标变化转换到风洞气流坐标系中,利用不同时刻模型表面坐标的变化计算模型剖面扭角和弹性轴位移的分布.T型尾翼右平尾图像采集实验与弯扭特性计算结果表明,非接触光学测量技术可以用于高速颤振试验的定量分析中.  相似文献   

6.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图像采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使用Freescale公司MC9S12XS128单片机通过中断功能,控制OV7620摄像头采集图像并利用上位机软件在pc上显示的设计过程.硬件上使用XS128单片机为主控系统,利用OV7620数字摄像头采集图像;软件上用单片机中断功能控制行场扫描,采用隔行扫描的方式采集图像.  相似文献   

7.
传统先进陶瓷零件检测与分类的主流方法为纯机械尺寸过滤和人工判断,为解决其成本高、失误率高和损坏率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目标实时检测分类模型(Multi-object real-time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model, MRDC)。该模型以YOLOv3为基础,使用SKNet作为注意力机制进行特征重构提高精确度,配合灰度图快速转化算法与跳帧检测方法提高检测速度,可实现实时缺陷检测。对实际生产中的先进陶瓷零件进行采集训练,多批次采集图像数据,每批数据含多个陶瓷零件的1 000张图像,平均精确率均值达到99.19%,用先进陶瓷零件生产线视频检验,识别分类的正确率达到100%,可以保证每分钟检测450~550个零件。多目标实时检测分类模型拥有识别速度更快、识别准确率更高和零件不易损坏等优点,可极大地节约生产原料与人力成本,减少废品产出。  相似文献   

8.
1200℃高温热环境下全场变形的非接触光学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数字图像相关方法这一基于图像的非接触全场光学测量方法与瞬态气动热试验模拟系统相结合发展了一种用于1200℃高温环境下全场高温变形测量的新技术,为减小高温物体热辐射对数字摄像机所采集图像亮度增强的影响,采用了带通光学滤波成像技术,该技术可使图像采集系统在物体表面温度高达1200℃时仍可获得高质量的数字图像,这些图像可被...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卫星遥感图像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采集设备有限及其成本限制,卫星传感器获取到的图像通常不具备足够的分辨率且分布不够均匀,同时部分目标聚集成群难以分辨,导致低分辨率遥感图像在目标检测与识别等空间语义理解任务上难以满足准确定位和分类所有目标的要求。相比于一次性采集完整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已有遥感图像通常在局部区域具有相对清晰的高分辨率,且具备足够的细节信息用于分辨目标群,而传统的遥感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主要关注遥感图像自身的全局特征,通过图像的全局特征进行分辨率和像素扩充,而忽视了遥感图像的细节信息。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提出了一种将遥感图像局部聚集群目标区域的细节特征信息引入到完整遥感图像的采样重建中的方法,通过多层级的神经网络来提取不同尺度的图像特征,并通过残差学习的方式将这些特征进行融合并重建。在实验中,该方法相比主流现有的遥感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在视觉效果和测试实验上都取得了更好的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借助局部图像的像素信息,显著地提高全局遥感图像的细节效果和优化集群目标区域的分辨能力,提升了遥感图像的质量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发动机润滑油液磨粒图像监测只适用于微流且易受气泡干扰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可适用于相对大流量工作环境的油液磨粒光学图像在线监测系统,区分气泡和磨粒。通过该监测系统,批量采集了一系列磨损颗粒和气泡图片,用于后续图像分类算法的训练与测试。采用了一种基于背景差分和大津法的运动物体提取算法提取出大量磨粒及气泡图像样本,运用基于方向梯度直方图(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s, HOG)进行特征提取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分类算法对气泡和磨粒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监测系统能有效采集磨粒及气泡图像并进行自动识别。与基于形态学特征提取算法以及K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r, KNN)等传统分类算法相比,HOG-SVM算法分类精度更高,识别准确率可达83.8%。  相似文献   

11.
装药发动机内型面安全性检测在导弹武器系统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内窥镜、图像采集卡、数据采集卡与计算机相结合,完成检查过程中的视频录像、静态图片存贮、检查过程中位置测量、图片缺陷分析、生成检查报告。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了基于面向对象的人造毛皮提花软件设计 ,利用基于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解决了图象颜色锐减、图象边界处理、图象滤波、工业用料成分分析及计算、对称画图、利用串行口上下位机图像数据传送以及绘图中的若干问题。本文介绍了软件的主要功能及基于面向对编程下的软件流程图。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述了一种低成本图像采集卡的设计与实现。它能实时获取视频图像,完成基本的图像处理操作。可在IBM—PC及兼容机上应用,并利用微机上的EGA或VGA卡实现伪彩色处理,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基于A/D转换芯片MAXl97的高性能数据采集控制卡的设计方案,列出了它的主要性能参数,并给出了它的具体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一种新方法来解决一般性的条纹细化问题,该方法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数字图象处理、模式识别、图象测量等技术领域。算法设计中采用了详尽的模块分析方法,所产生的条纹细化计算法非常有效,已经成功应用于激光全息测量——一种图象测量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实现直升机飞行参数的综合分析,建立了数据采集装置、飞行参数维护子系统、飞行参数信号处理与分析子系统、智能故障诊断子系统、虚拟飞行再现与评估子系统五个部分。阐述了各个子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方法,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对于直升机飞参记录系统校验维护、直升机技术状态监控、飞行质量评估和飞行安全及事故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飞机结冰传感器安装位置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冰传感器的安装直接决定了冰的探测效果,在飞机设计阶段往往要耗费巨大的工作量来确定合适结冰传感器安装的位置。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确定结冰传感器安装位置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采用数值计算的手段,获得不安装结冰传感器飞机流场的水滴容积分数分布;再根据水滴收集率的定义,得到传感器拟安装区域不同位置的水滴收集率,并与机翼表面的水滴收集率对比;从保证传感器可以起到预警作用的角度出发,进而给出传感器的安装位置。采用该方法对某型民航客机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该型飞机适合安装传感器的区域。在此基础上,将传感器加载到对应位置进行数值仿真验证。仿真结果显示:传感器探头处的水滴收集率与不加载传感器时该位置的水滴收集率基本一致,均大于同等条件机翼上的最大水滴收集率,符合飞机的结冰防护需求。本文方法可普遍应用于运输类飞机设计,有效提高结冰防护系统设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利用人眼视觉暂留效应,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体三维显示方式,搭建了将一系列二维切片图像融合成一幅三维立体图像的原型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并阐述了其主要组成元件的功能。实验证明,该系统可直接裸眼观察三维图像,而不用借助于立体眼睛等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自动报靶系统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提出了一种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设计和实现的自动报靶系统。针对靶图像背景颜色对比度大的特点,采用一种基于灰度期望值的图像二值化算法,通过逐步分离的方法,将靶环从背景中分割出来;针对影响靶数精度的主要因素(图像的非线性畸变),将靶数分解为整数与小数两部分。整数部分根据靶图像的物理意义确定,对靶数精度不会造成任何损失;小数部分根据弹孔最内侧点在两条靶环之间的相对位置确定。试验结果表明,用该系统确定的靶数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