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成象雷达与其它遥感器不同。第一它工作在微波波段,第二它是一个主动的有源探测系统,能自己提供能量辐照地物。雷达与其它遥感器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而雷达图象也有其自己固有的特点。要解译雷达图象,就必须熟悉这些特点,学习新的解译技术。本文对雷达图象作一简单介绍。供雷达图片解译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激光雷达系统的组成和测量原理;提出了一种作为交会对接全过程测量敏感器的复合式激光雷达。所谓复合式就是把激光雷达与光学成象敏感器有机结合起来,远、中距离由激光雷达承担测量任务,近距离测量由CCD光学成像系统来完成。  相似文献   

3.
基于CMOS APS的星敏感器光学系统参数确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瑛  邢飞  尤政 《宇航学报》2004,25(6):663-668
基于CMOS APS图象传感器的星敏感器是适应航天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一代姿态敏感器。确定光斑形状和大小、光学系统有效通光孔径、视场和焦距等参数是进行星敏感器光学设计的前提。本文基于选定的CMOS APS图象传感器分别对这些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确定光斑形状和大小的依据是,减小由于探测器像元对光斑能量分布的采样导致点扩散函数变形,从而引起的利用亚像元技术求星像中心的计算误差。光学系统的有效通光孔径与星敏感器所能探测到的极限星等有关,通过从目标辐射特性直到探测器响应的能量计算可以确定孔径的大小。确定视场和焦距首先要满足星敏感器实现全天自主星图识别所需的导航星捕获概率,其次要考虑与之相关的误差。  相似文献   

4.
作为世界上战术导弹系统主要生产厂家之一的马特拉公司,现在正对未来的项目进行大量投资。该公司虽然希望在电子仪器、光导发光技术术和软件领域能拿到 SDI 的合同,但主要军事研制项目将仍集中在战术导弹上。马特拉公司为九十年代批生产或在研的武器不少于11种:三种空空导弹(魔术2,超530D 和米卡);三种面空导弹(海响尾蛇,西北风和 Samat 族);三种空面武器(400和  相似文献   

5.
交会对接光学成像敏感器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主自动交会对接最后逼近段,通常是以光学成像敏感器作为主要的导航敏感器。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国内外交会对接光学成像敏感器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然后就其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6.
基于STK的星敏感器在轨视场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星敏感器在轨可能会受到太阳光、地气光等杂光干扰而影响其测量精度及姿态有效率等问题,对星敏感器的在轨视场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太阳光、地气光进入星敏感器视场的条件;基于卫星工具包(STK)软件,提出了一种星敏感器视场分析的仿真方法;结合卫星轨道参数和星敏感器安装方位,在卫星零姿态、正负向侧摆下对杂光进入星敏感器视场情况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卫星在轨至少有2个星敏感器在同一时刻满足杂光抑制角要求。文章提出的仿真方法,适用于对任何轨道类型卫星星敏感器在轨视场的杂光分析,仿真结果对星敏感器在卫星上的优化安装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武器装置一撒布器的概念、原理。论述了国外撒布器的研制进展和使用情况,重点介绍了机载撒布器的结构设计问题,可供研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空载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新型的、全天候的环境资源遥感探测手段,具有良好的分辨力,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微波遥感器。该文讨论微波遥感领域中空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现状,成象的基本原理以及成象过程中的频域相关处理方法。文中还讨论了合成孔径雷达的补偿方法,其中包括距离单元移动校正、运动补偿、多视处理等。最后指出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佛罗里达埃格林(Eglin)空军基地成功地验证了一种新型无寻的器精确打击武器系统。验证过程中,这种新型武器直接命中被云遮蔽而模糊不清的点目标。这种新型武器系统有望使美国下一代打击武器发生革命,这种变革以美国空军新型小直径炸弹为开始。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验证的这种高度机动的1000磅武器系统是一种以网络为中心的、不  相似文献   

10.
美陆军的由敏感器引爆的摧毁装甲(SADARM)武器计划已进入全面研制和生产的最后阶段。SADARM是一种智能火炮  相似文献   

11.
电磁阀启闭特性非接触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锡凯  李伟  李辉 《火箭推进》2011,37(3):65-67
为实现对电磁阀特性进行非接触测量,通过分析电磁阀动作时周围漏磁场的变化,设计了一种新型磁敏感器.该磁敏感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采取合理的抗干扰措施可充分降低旁磁场的影响,提高电磁阀漏磁场测量的可靠性.利用本磁敏感器对实际电磁阀的启、闭特性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靠性高,满足电磁阀非接触测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陆军的敏感和摧毁装甲(SADARM)反坦克灵巧弹头在全面研制阶段中所面临的压力是:如何才能将复杂的敏感器和战斗部技术变成可以大批量生产的高可靠性弹头。以往的散布式弹头所采用的技术比较简单、生产量大、单位成本低。唯有激光制导炸弹这类灵巧武器因为技术复杂,单位成本才较高。 然而,SADARM这类具有竞争能力的灵巧弹头,尽管技术较为复杂,但是通过改进生产,可使生产费用降至最低。这种弹头是在过去几年敏感器技术不断取得进步的基础上研制的,多敏感器研制样件已进行了多次成功的试验和验证。初期研制的样件因为结构复杂,有些部件往往需要定做和手工装配。现在进行批量生产,就要适当地进行再设计,并在设计的初期阶段把制造问题和所用的专门生产设备考虑进去。为此美国陆军已分别与航空喷气电子系统公司和杭尼韦尔公司签订了全面研制SADARM的合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固体自动扫描图象传感器进行尺寸测量的光电测量方法。这种传感器是一种不连续的光敏元阵列(线阵或面阵)。每个光敏元相当于一个探测器。利用适当光学方法将被测物体成象在具有精确尺寸的光敏元阵列上,就能测出物体的尺寸。它输出的脉冲信号反映落在阵列上的光强分布。和其它光电测量方法比较,它不需要机械运动件来进行扫描,因而免受振动和机械结构精度的影响。文中介绍几种测量上应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14.
一种四通式星敏感器支架结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在轨几何定标精度,遥感卫星高精度姿态测量和控制是关键环节之一;星敏感器是最精密的姿态测量部件,提高星敏感器的在轨指向精度意义重大。星敏感器的指向误差主要是由星敏感器支架(以下简称星敏支架)受空间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形所导致。文章针对某遥感卫星星敏感器指向小于2″精度需求,设计了一种四通式星敏支架,可提供3台星敏感器的安装接口,实现星敏感器一体化安装,并对星敏支架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有限元法对星敏支架进行了刚度分析,并结合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在轨极端工况下温度变化引起星敏感器光轴的变形量。结果表明:星敏支架的带载基频为119Hz,整机振动工况下,星敏感器安装面最大响应不超过8gn,可为星敏感器提供良好的力学环境安装界面;在轨期间星敏支架最大温度波动小于0.5℃,星敏感器指向精度为1.2″,能够实现星敏感器指向精度要求,可为后续星敏支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干涉条纹图象自动分析的第一个关键步骤就是条纹信息与背景信息的自动区分即条纹抽取。目前出现的条纹抽取算法能够适应一定情形的干涉图象的处理,对于复杂的干涉条纹图象如迭加三维焊点信息的激光全息干涉图象,仍需要一定的人机交互操作来补充处理所谓的疑难点——一些处理中由于噪声引起的伪条纹及条纹间断。本文探讨的就是如何实现这些疑难点的不需人工干预的计算机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基于空间任务的高可靠性要求,在传统传感器通过技术改进等方式提升性能的同时,新型探测传感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结合国外自主交会任务,通过介绍自主交会敏感器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未来交会对接敏感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武器命中精度,开展了平台单星复合制导方法研究。通过建立星敏感器观测量、平台失调角与落点偏差之间的联系,构建星光修正模型;同时利用数值寻优方法确定最佳星方位。仿真证实,平台单星制导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制导工具误差,是提高导弹命中精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捷联惯导/星敏感器组合系统的在轨自标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捷联惯导/星敏感器组合系统中对陀螺仪和星敏感器进行在轨自标定的方法。分析捷联惯导系统和星敏感器的误差源,对陀螺仪随机漂移和星敏感器安装误差进行建模并列入系统状态,建立系统状态方程;利用捷联惯导输出的载体位置、姿态与星敏感器输出的姿态矩阵来构造量测,建立量测方程。设计卡尔曼滤波算法,经过滤波计算获得陀螺仪随机常值漂移和星敏感器安装误差的估计值,从而实现组合系统的在轨自标定。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在轨自标定方法能够标定出85%以上的陀螺仪随机常值漂移和95%以上的星敏感器安装误差。  相似文献   

19.
空间交会对接光学敏感器测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光学敏感器通常用作空间交会对接最后阶段的测量敏感器。本文研究了光学成像敏感器的测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物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距离为1m左右对直径40cm的目标模拟器进行测量时.位置测量精度优于1mm,姿态测量精度优于0.4°。  相似文献   

20.
美国海军正在中国湖的武器中心探讨各种先进技术,以改进海军现役战术导弹的性能,同时又不降低导弹现有的可靠性和成本效益。海军武器中心正在研究从人工智能到先进红外成象探测器的各种有可能应用于战术空空导弹和地空导弹系统的技术。目标探测技术美国海军正在武器中心评定环形激光陀螺、先进的中制导技术和微波、毫米波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