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航天》2006,(6):45-45
经过4亿公里飞行,欧空局价值2.2亿欧元的“金星快车”探测器4月11日进入绕金星运行的轨道。为减速入轨.探测器主发动机工作了51分钟。它先进入近心点400公里、远心点35万公里的大椭圆极轨道,随后又在5月7日进入近心点250公里、远心点6.6万公里的工作轨道,将在6月4日开始科学观测。作为欧洲首颗金星探测器,“金星快车”将用486个地球日(2个金星日)研究金星稠密而炽热的有毒大气。  相似文献   

2.
沈怡 《中国航天》1997,(11):28-29
火星全球勘测者进入火星轨道美国航宇局的火星全球勘测者(MGS)探测器已在9月11日减速进入火星轨道,现已开始利用火星大气进一步减速,以进入最终测绘轨道。这是1989年1月前苏联的火卫一2进入火星轨道后,人类送到火星的第一个轨道器。火卫一2在入轨2个月...  相似文献   

3.
闻斋 《航天》2014,(9):32-32
2014年拟有2个火星探测器进入火星轨道。2013年11月5日发射的印度第一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计划于今年9月进入近火点372千米、远火点80000千米的椭圆形火星轨道。2013年11月18日发射的美国"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变"探测器也计划于今年9月进入近火点150千米、远火点6200千米的火星轨道。  相似文献   

4.
易林 《航天》2014,(10):F0002-F0002
美国东部时间9月21日晚7点24分,美国国家航宇局(NASA)“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任务探测器”(MAVEN)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将研究火星高层大气。另外,MAVEN进入轨道后两天,印度首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也进入了火星轨道并发回火星照片。  相似文献   

5.
6月19日 NASA 宣布"火星勘测轨道器"(MRO)已经成功地改变了围绕火星运行的轨道高度并使得轨道飞行时间缩短。现在 MRO 所处的任务阶段称为"空气动力制动"阶段,该阶段从3月底开始(当时 MRO 的飞行轨道是一个非常狭长的椭圆),将于9月初结束,之后 MRO 的飞行轨道将是近似圆形。此后 MRO 的  相似文献   

6.
《航天器工程》2012,21(4):99-99
据Spacedaily网站2012年6月11日消息,NASA的“奥德赛”(Odyssey)火星探测器一个反作用轮的读数异常,但探测器仍然安全,于6月8日正式进入保护性待机模式。“奥德赛’’于2001年4月7日发射升空,当年10月24日抵达绕火星轨道;2002年2月开始执行科学任务,是迄今工作时间最长的火星探测器。NASA计划将“奥德赛”和“火星勘测轨道器”(MRO)用作信号中转站,为好奇心号火星漫游车在2012年8月登陆火星时传输信号。据该网站7月27日报道,“奥德赛”已成功调整了轨道位置,且工作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7.
伊丽莎 《航天员》2014,(6):25-28
印度火星探测器成功入轨,使印度成为了亚洲首个“火星精英俱乐部会员”,而实现这一成就的成本仅45亿卢比(约合7400万美元)。与此同时,“曼加里安”号通过复杂的动作减缓速度进入轨道,稍慢一点就可能坠毁在火星表而,稍快一点就可能错过轨道而彻底迷失在外太空。如此复杂的任务成功率不到50%,即便是美俄首次尝试也都以失败告终。那么为何那么多航天大国、甚至是花费了高昂的费用也曾无数次失败,而印度竟然低成本首次发射探测器便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它究竟有何秘诀?  相似文献   

8.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3,(6):F0002-F0002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6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探测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15日,  相似文献   

9.
进入火星大气的高温真实气体效应与气动加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火星和地球大气分子热力学和化学行为的差异性,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两种手段,研究探测器进入过程高超声速流动的分子振动激发、离解反应及热力学和化学非平衡等真实气体效应,获得不同气体模型条件下的高超声速气动加热规律,探究引起地火差异的根本原因。分析认为,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层的稀薄气体效应明显;激波层内发生CO 2气体为主的大规模离解,在极高温环境下O 2和CO也将离解;沿进入轨道的高超声速流动基本处于化学非平衡但热力学平衡状态;激波层内能量储存和分配模式因分子振动激发和化学反应而改变,分子振动激发会增强气动加热量,但均介于化学反应模型的完全非催化和完全催化壁结果之间;相同来流条件下CO 2介质高超声速气动加热强于空气介质,但真实的火星进入热载荷因大气稀薄而弱于地球再入环境。相关研究为我国未来火星探测器热防护系统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经过近7个月的飞行,当今世界最先进、最大的人造火星卫星——“火星侦察轨道器”(MRO)于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3月10日进入火星轨道。  相似文献   

11.
张雪松 《航天员》2014,(6):19-22
2014年9月2l和9月24日,美国和印度的火星探测器先后抵达火星轨道并入轨成功,掀起了人类火星探测的又一次小高潮。美国是火星探测方面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印度则是火星探测的新手,而晒国的探测器却几乎同时成功进入火星轨道进行探测,那么其在任务尤其是飞往火星的轨道设计上又有哪些不同呢?  相似文献   

12.
欧空局“火星快车”轨道探测器2003年12月25日成功进入椭圆形的近火星赤道轨道,5天后又成功进入了探测工作所要求的火星极轨道。但与之一同奔赴火星、原定于12月25日登陆火星的“猎兔犬”2着陆探测器却在最后时刻没有了音讯。有关科学家认为,“猎兔犬”2在火星上被摔坏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根据事先模拟和不断改进,它的降落伞及着陆时用的气囊会按时顺利工作;登陆器的打开装置也应该没有问题,因为即使掉在石头中间,其发动机也有足够强的动力把外壳打开。欧空局有关部门已多次设法与该着陆器联络,包括动用多台射电望远镜进行搜寻,但都以失败而告…  相似文献   

13.
正2021年5月15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终于踏上了着陆火星的征程,01时许,"天问"一号由停泊轨道转入火星进入轨道。3h后,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分离,着陆巡视器独自奔赴火星。又3h后,着陆巡视器进入火星大气,开始气动减速。4min后,火星降落伞弹出,充气展开,开始伞系减速,又4min后,降落伞完成减速使命,与着陆平台分离,着陆平台进入动力减速阶段。1min后,着陆平台平稳着陆在火星表面。作为气动减速的主要装置,降落伞不辱使命,表现完美。"天问" 一号所用的降落伞由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研制。  相似文献   

14.
深空机动对运载火箭发射火星探测轨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长征(LM)运载火箭发射火星探测器转移轨道时,因低温入轨级最长允许滑行时间及测控限制,有效发射日期窗口亟需拓展的问题,采用主矢量理论结合序列二次规划算法(SQP),研究了探测器深空机动(DSM)对优化运载火箭发射火星转移轨道的作用。在发射直接转移火星探测轨道算法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包含引力影响球(SOI)内近地及近火飞行段后,采用主矢量获取深空机动最优猜测初值的分析算法,通过直接使用探测器近火点目标轨道参数优化运载火箭发射轨道,研究对比不同优化目标及设计约束下深空机动的分析结果,证实深空机动对降低转移轨道总发射能量需求、拓展发射日期窗口的高效性;该算法已应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5.
方方  王曦 《航天员》2014,(6):23-24
美国“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MAVEN)探测器于2014年9月22日进入火星轨道,开始了其为期1年的科学探测任务。MAVEN的主要使命是调查火星大气失踪之谜,并寻找火星上早期拥有的水源及二氧化碳消失的原因。为完成使命,MAVEN的研制者在充分继承之前火星探测器的研制经验基础上,为其精心打造了各项独具功能的探测设备。  相似文献   

16.
肖择 《上海航天》2007,24(4):42-42
美东部时间2007年8月4日,凤凰号火星着陆探测器由一枚德尔它2型火箭发射升空,开始飞往火星。按计划,凤凰号探测器将在历时近10个月、长达6.8亿公里的太空飞行后,于2008年5月底前后飞抵火星,其两大主要任务是在火星北极探冰和监测火星极地气候。  相似文献   

17.
东旭 《中国航天》1997,(10):23-27
探路者到达火星东旭7月4日,即美国独立日这一天,火星探路者探测器在经过4.94亿公里、7个月的漫长旅行后,终于到达了火星这颗神奇的红色星球,并成功地在火星表面上的阿瑞斯谷登陆。这是21年来人类首次把探测器送到火星表面。着陆的成功以及探测器上携带的一辆...  相似文献   

18.
《航天》2012,(2):F0002-F0002
2011年12月31日和2012年1月1日,经过约3.5个月的迂回飞行,美国航宇局两个“圣杯”号(GRAIL)月球探测器,即“圣杯”A和B,分别点燃主发动机,进入绕月球运行的近极椭圆轨道,轨道周期约11,5小时。  相似文献   

19.
火星大气进入段轨迹优化与制导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根据国际上实施的火星探测任务及未来火星着陆探测的发展需求,阐述火星大气进入段轨迹优化与制导的重要性。结合火星着陆环境和探测器的气动特性等,归纳出火星大气进入段轨迹优化与制导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结合未来火星着陆任务的安全精确着陆目标,梳理火星大气进入段轨迹优化与制导所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分析目前火星进入段轨迹优化与制导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最后,对未来火星精确着陆所需的进入段轨迹优化与制导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袁越 《中国航天》1999,(12):32-34
作为长期火星探测战略的一个步骤,美国航宇局于1998年12月11日和今年1月3日先后将两颗探测器送往火星。其中先行一步的火星气候轨道器(MCO)经过6.65亿公里的飞行,终于在9月份飞到了火星,但在准备进入绕火星运行的轨道时,却不慎失手,让关注它的人们大失所望。令人吃惊的是,此次事故的原因竟是一个非常低级的失误终点线前的遗憾火星气候轨道器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承制,重629公斤,星体结构高2.3米,宽1.65米,太阳能帆板长5.5米。该探测器是由波音公司的德尔它2-7425型运载火箭送上飞往火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