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等奖(1项)序号项目1·某发动机的TC研制单位621}听、3007)一、11钦合金及模锻件的研制、应用及部标准420厂‘602库、上钢五厂、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工艺技术二等奖(9项)序号项目1铝合金版金成形新 工艺生产线2主梁生产线技术改造3成组夹具4计算机辅助几何设 计与制造程序系统 CA人12515铝合金石膏型熔模 精铸工艺研究北京航空学院研制单位1 22厂西北工业大学松陵机械公司1 16厂625所、蜡纸模版电化学法印制座标网格技术研究TAZM、TCIM钦车反成形性和冷冲压工艺参数测定Gl防灼试验仪1 14厂、430)一、4 10厂、5 11厂、西北工业大学、5308…  相似文献   

2.
殷浩林  万能  沈晓刚  王道  乔虎 《航空学报》2023,(17):292-303
针对宽弦空心风扇叶片余量分布不均匀甚至负余量的困难,提出了考虑壁厚与外形耦合约束的多层次余量优化方法。首先,获取外形在机测量结果后,利用拉普拉斯网格变形算法重构叶片毛坯曲面,据此在叶片机内测量允用时间内获得壁厚测量处精确的法矢。为了加工余量分布同时满足叶身壁厚和外形的设计要求,建立了耦合壁厚和外形的优化约束条件,提出了不同解空间的多层次余量优化变量,从而构建了不同优先级的余量优化模型。并且通过递进使用不同优化模型求解最优空心叶片余量分布。最后,以某型空心叶片为对象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能保证加工余量、壁厚与外形耦合的公差约束,这为宽弦空心叶片智能余量优化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部组成了由301所为组长、430厂为副组长,621所、614所、南方动力机械公司等单位参加的WJ5A1型发动机工艺及生产许可预审组,于去年10月及今年3月对东安发动机制造公司的WJ5A1型发动机进行了两次预审。部质量司、发动机局派代表指导评审,中国民航局也派了观察员了解情况。  相似文献   

4.
涡轮叶片精铸模具陶芯定位元件逆向调整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康  汪文虎  蒋睿嵩  赵德中 《航空学报》2011,32(10):1924-1929
针对空心涡轮叶片蜡型压制过程中陶芯定位元件补偿量难以量化问题,提出了基于蜡型壁厚测量结果的逆向解析算法.通过建立陶芯定位误差传递模型和逆向调整模型,确定了陶芯壁厚偏差与定位元件补偿量之间的映射关系.运用超声脉冲反射法对一组蜡型进行壁厚测量,根据测量结果逆向调整陶芯定位元件尺寸并重新压制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  相似文献   

5.
“空心叶片壁厚光学测量仪”是应用光学原理设计的。它实际上是一台长工作距离的读数显微镜。主要优点是观测直观、操作简便、测量精度较高。以往测量空心叶片壁厚大多采用破坏性抽检,即在一批叶片中按一定百分比抽出若干个  相似文献   

6.
空心涡轮叶片精铸蜡型陶芯定位元件尺寸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空心涡轮叶片精铸蜡型陶芯定位元件尺寸难以精确量化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型匹配算法的陶芯定位元件尺寸计算方法。通过将壁厚权值因子引入匹配模型,实现了测量数据与理论模型的精确匹配;基于匹配后的陶芯实测数据,建立了定位元件的尺寸计算方法;最后,将壁厚偏差分布一致的一批陶芯分两组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出的陶芯定位元件尺寸能够有效提高蜡型壁厚精度,对空心涡轮叶片的精确控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在熔模铸造空心叶片过程中,用超声波测量法测量叶片蜡模壁厚的原理、应用和优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ICT图像的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壁厚尺寸精密测量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健  路宏年  侯涛  龚磊 《航空学报》2006,27(2):325-330
为保障航空发动机的可靠性,要求精确测量发动机叶片不同界面处的内、外表面法线方向的厚度。为此,研究了一种基于ICT图像的叶片壁厚尺寸亚像素级精密测量方法。它采用边界提取技术确定叶片内、外表面法线的方向;应用亚像素级边界定位技术,在该法线方向,定位壁厚的起始边界点和终止边界点;然后,计算两个边界点坐标位置差,获得以像素为单位的壁厚尺寸;最后,对像素尺寸进行标定,获得以毫米为单位的壁厚尺寸。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实际测量精度达到0.2个像素和0.042mm。  相似文献   

9.
针对涡轮叶片精铸蜡模壁厚的快速、低成本测量问题,提出了基于光学测量的内切圆弦长的壁厚计算方法.以陶芯和蜡模外形的光学扫描测量模型为对象,将两测量模型进行配准并提取截面数据,拟合得到蜡模内外截面轮廓线,提出并研究了两种内外截面轮廓线内切圆弦长计算方法,进而在UG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计算得到蜡模壁厚.最后,通过实验将算法的实...  相似文献   

10.
核电叶片的型线检测是核电叶片的检测关键,也是西屋公司要求必检的重要项目。本文主要介绍利用三坐标测量机对核电叶片进行检测时三维坐标系的选择原则及技巧。1 测量方法叶片型线测量是借助三坐标测量机采集零件表面上一系列有意义的空间点,然后通过数学处理,求得由这些点所组成的特定几何元素的位置及其形状。从而求得叶片型线的测量结果,而传统的办法是用样板对叶片型线进行检测。由于被测叶片型线复杂,因此制造样板的工作量和难度都很大,而且不易保管;样板的精度较低,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型线的加工精度,误差较大。2 坐标系选择原则2.1…  相似文献   

11.
测量航空零件壁厚,特别是测量零件内腔深处、凹部壁厚,常采用如图1所示之壁厚测具,此类测具要求具有较大的测量范围,以提高通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遵照“鞍钢宪法”的精神,走三结合的道路,与四一○厂、一○○厂对多小孔火焰筒发散壁加工进行了研究,研制了一台DMC—2型电脉冲机床和一台JMD—2型两回路晶体管复合脉冲电源。二者配合使用,一次可加工出2100多个直径0.5毫米的小孔,加工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根据试验,该设备还可加工涡轮导向叶片、涡轮叶片上的气膜冷却孔、窄槽和型孔,也可加工中小型精锻模、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使用光跟仪检测叶型已得到推广,如六二五所和五七三厂共同研制的YGY-2型光跟仪是比较理想的,精度为±0.023毫米,特别是适用于单个叶片的测量。  相似文献   

14.
压气机通道端壁附面层区叶片载荷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叶片载荷分布对端壁附面层区流动的影响,设计出3套平面叶栅,叶片载荷分别趋前、居中和靠后。对于低速流动,采用实验和三维Navier-Stkoes方程方法对叶片表面、叶栅出口流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叶片载荷靠后叶片(No.3)性能较叶片载荷趋前(No.1)和居中(No.2)叶片差;No.2叶片与No.1叶片比较,出口损失小,但落后角较大,扩压能力较小;在进口端壁附面层一定时,叶片前缘附近的端壁附面层区叶片力亏损变化与叶片力变化呈正相关;端壁面与叶片吸力面之间构成的角区内角涡,没有造成靠近后缘端壁附面层区吸力面静压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某型号航空发动机第1级整流叶片为钛合金材料,沿着叶片截面扭转中心线方向贯通一个扁状型孔。钛合金为较难进行机械加工的金属材料。我们采用电解方法加工叶片扁孔。下面就钛合金整流叶片超深扁孔的电解加工工艺技术作一介绍。 一、技术要求 叶片为TA7钛合金模锻毛坯,硬度d=3.7~3.2,叶片型面长为230mm,弦宽为90mm,是战斗机动力装置上的特大型叶片。要求沿着叶片截面扭转中心线方向加工出一个5×14×300贯通扁孔,如图1所示。型孔中心线对叶片截面扭转中心线的位移度为0.20mm,型孔与叶片型面形成的壁厚不得小于1mm,型孔的表面租糙度Ra值为6.3μm。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了解涡轮叶片尾缘扰流柱区域的流动情况,对叶片内流工程计算程序进行验证,针对气流90°转弯全部从弦向流出的情况,通过实验测量了梯形通道短扰流柱排的端壁静压分布,以及各段弦向出流量沿叶片径向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1)静压变化主要发生在弦向,尤其是在弦向出口附近静压变化剧烈,而沿径向静压变化不大。(2)在所研究的Re数范围内,靠近叶片根部和尖部的流量较大,而叶片中部的流量较小。(3)弦向出流量沿叶片径向的变化不超过30%。实验结果对涡轮叶片内部冷却计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介绍在半钢性薄壁件壁厚测量中自制的一种测具,用来检测一种不等厚圆锥盘厚度小于5mm,检验结果达到零件所要求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叶片摆放方向(重力)对某型发动机低压涡轮转子叶片水流量测量的影响,对某低压涡轮转子叶片(2种内腔冷却结构)在4种不同重力方向作用下的水流量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重力方向对水流量测量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针对第1种内腔冷却结构的叶片,将测量设备进口引流管路加入计算模型,分别计算4种不同重力方向作用下的水流量。结果表明:在不同工况下由该测量设备引流管路导致的水流量测量结果变化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将计算结果及实测数据分别与测量标准要求进行对比分析,数据拟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平面叶栅模拟压气机动叶叶尖间隙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动叶叶尖进口端壁附面层的性状分析,指出采用平面叶栅模拟动叶叶尖间隙流端壁面静止(工况 1 )和仅有端壁面运动 (工况 2 )进口端壁附面层与真实情况的差异。根据转子静止静子转动这一相对运动思想设计出动叶叶尖间隙流实验模型 (工况 3)。对上述 3种工况叶片表面静压分布和叶尖间隙流进行了实验测量。实验表明:工况 3比 2,1叶尖间隙泄漏涡生成得早且间隙泄漏流量较大;采用无粘叶尖间隙流计算模型,在叶片后面部分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而在叶片前缘部分由于流向压力梯度较大使得计算值大于实测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扇形与平面叶栅条件下,高负荷叶片的外换热特性,采用瞬态液晶测量技术,测量了雷诺数(Re)、湍流强度(Tu)对扇形叶栅(曲端壁)的小展弦比高负荷涡轮叶片表面努塞尔数(Nu)的影响,并与平面叶栅(直端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曲端壁相较于直端壁增加了21.5°的径向进气角以及上下端壁曲率不同,从而导致换热沿叶高的不对称分布。雷诺数增大,叶片各位置的换热明显增强,吸力面边界层转捩点位置不断向前缘靠近,雷诺数对直端壁的影响大于曲端壁。随湍流强度增大,努塞尔数整体有所升高,吸力面转捩点位置前移,压力面过渡现象明显增强,中弦部分努塞尔数一维特性更为明显,湍流强度对两类端壁的叶片影响类似。在研究低雷诺数或湍流强度对高负荷叶片的换热影响时,可采用直端壁进行简化,而在高雷诺数时,为了保证结果准确性,需在发动机实际扇形叶栅中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