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员》2012,(4):13-23
从北京到酒泉、从酒泉到天宫、从天宫到地面,神九出征、发射、对接、在轨、凯旋,这是一次伟大神圣的飞天实践,这是一段惊心动魄的任务历程,这是一项举世瞩目的航天盛事,每一帧珍贵的镜头,每一张精美的照片,每一个难得的细节,都值得每一个人珍藏。图说神九任务全过程,我们用最直观最形象的方式,带您走近神九……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2006,(6):46-46
俄罗斯将在明年底前从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撤走全部军事人员,但将继续利用该发射场发射民用卫星和飞船。军事卫星和导弹发射设施将转到俄北部的普列谢茨克。拜科努尔发射场位于哈中部,建于上世纪50年代,目前仍是全球三大载人航天基地之一(另两处是美卡纳维拉尔角和中国酒泉)。前苏联解体后,俄于1994年同意以每年1.15亿美元的价格租用该发射场。2004年,俄哈两国签署新协议.将租期延长到2050年。  相似文献   

3.
水客 《航天员》2008,(4):50-51
雨后酒泉,天气清新。东风航天城,那远远就可看见的,是高耸入云的一座标志性建筑——载人飞船发射塔架。在这里,人群汇聚,个个喜笑颜开。2008年6月28日,是东风航天城的"城民",以及所有酒泉人大喜的日子。这一天,东风航天城进行了2008北京奥运火炬的点火和传递。  相似文献   

4.
一见面张萍就很亲切地说我们这是第二次见面了,老熟人似的笑容顿时让氛围变得轻松起来。“他这是第二次上天执行任务了,和神七时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吗?”“大概是第二次的原因吧,而且距发射还有~周多的时间就前往酒泉了,所以没有特别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我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11月21日凌晨按预定计划胜利返回后,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王礼恒在北京航天测控指挥中心讲话时,勉励航天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厉,尽早把中国的宇航员送入太空。王礼恒总经理是在20日飞船发射后从酒泉赶回北京的,与所有在场的指挥和工作人员一同分享了成功的喜悦。他在讲话中说,这次试验的圆满成功,是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与领导下,所有参与研制、试验的单位和全体同志发扬“两弹一星”与勇于创新的精神取得的,也是在全国人民大力协同、全力支持下所取得的本世纪我国重大的航天科…  相似文献   

6.
黄希  王娟 《中国航天》2011,(10):4-5
当天宫一号的发射牵动亿万眼球之时,记者也分别深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感受神圣的发射时刻。酒泉:航天大戏为国献礼9月29日傍晚,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微风一点点停了下来。塔架被蓝丝绒一样的夜空包裹着.分外静谧安详。再过1个小时.塔架里的长征二号FTl火箭将从大漠深处喷薄而起,奔向茫茫太空.在宇宙空间中寻找中国航天的又一个新坐标。  相似文献   

7.
崔恩慧 《航天员》2012,(5):76-77
都说“贵人出门多风雨”,7月27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一场大雨中迎来第八届澳门大学生酒泉航天科技交流团;时隔半个月的8月13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又在当地火把节的红色“海洋”里迎来第八届澳门中学生西昌航天科普夏令营的成员们。酒泉和西昌以水与火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澳门客人别样的热情。  相似文献   

8.
中国神舟七号航天员乘组9月24日下午在酒泉卫星中心与媒体见面.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组成飞行乘组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以下是三名航天员的个人简介:  相似文献   

9.
我国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亲历记魏津(航天工业总公司七○四所)1975年11月26日,高达三十多米的白色火箭头顶着圆锥状的卫星。背映着沙漠晨曦,矗立在酒泉发射场上了。全体参试人员经过了一个多月的细致检查和试验,临近预定的发射时刻,大家的心情却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10.
《卫星应用》2009,(4):12-12
新华网酒泉12月9日电,9日16时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遥感卫星七号”送入太空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1.
左永亮 《航天员》2011,(5):17-20
9月29日晚,中国首个空间试验平台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天宫一号预计在轨寿命两年,  相似文献   

12.
2012年9月29日中午12时12分,"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在酒泉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这是中国首次向国际用户提供遥感卫星整星出口在轨交付服务。10月2日,卫星成功拍摄并下传高精度影像。  相似文献   

13.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着3名航天员从酒泉卫星发射场出发,开始执行第二次载人航天交会对接任务。6月26日,神舟十号飞船独立飞行3天,与天宫一号组合体联合飞行12天,完成了三次交会、两次对接、一次绕飞,在轨飞行15天后,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回收。"神十"履行新使命  相似文献   

14.
1988年8月5日15时30分,长征二号运载火箭载着第十一颗返回式卫星从甘肃省的酒泉发射基地起飞。八分钟后准确地把卫星送入预定的近地轨道。这颗卫星里装订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COSIMA微重力试验系统。由五个仪器组成的COSIMA系统总重30公斤,此时作为卫星的一个组成部分已处于失重状态,开始在轨道上进行试验。8  相似文献   

15.
经典重现     
《航天员》2008,(2):22-25
神舟五号精彩瞬间回放10月15日5:28: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举行,胡锦涛主席为出征航天员壮行5:30:航天员杨利伟乘专车驶向发射塔架06:15:航天员杨利伟进入飞船返回舱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我国“九五”计划结束, “十五”计划启动之年。本刊记者最近采访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有关负责人。据了解,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九五”期间我国空间技术取得了巨大成就,令世界瞩目。 “九五”期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完成了12颗星船的研制任务,其中东方红三号、中星22号、中国资源二号、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神舟号飞船等型号完成了发射任务。载人航天取得巨大进展 神舟号试验飞船飞行和返回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迈出了加入世界载人航天领域的第一步。1999年 11月 20日,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在酒泉卫星发…  相似文献   

17.
四、建造新的现代化发射场我国目前用于航天发射的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发射场在中国航天发展的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航天科技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将发展新一代大推力、无污染运载火箭,这些发射场由于存在地理位置、交通运输和发射场管理等不利于航天发射的欠  相似文献   

18.
雨水 《航天》2014,(9):64-64
2013年,我国在酒泉、太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先后进行了15次航天发射,除资源一号03星因火箭故障未能入轨外,均获得圆满成功。现将全年15次航天发射任务纪念封刊出,希望大家喜欢。  相似文献   

19.
正三朵巨大的红白"伞花"在酒泉东风回收着陆场上空盛放,返回舱仿佛按下了慢放键,缓缓摇曳着向地面降落。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大厅里,人们紧张地注视着大屏幕上的同步画面。返回舱离地面越来越近,6个气囊打开,落地缓冲,平稳着陆。期待许久的掌声顿时充满了整个大厅。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以下简称"试验船")的返回舱成功降落在酒泉东风回收着陆场预定区域,这标志着试验船飞行试验任务圆满成功,也意味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开启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20.
空管安全管理系统(SMS)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是一种积极主动预防事故的方法,是一种有计划、目标、措施可调整变化的管理体系。它通过对所有影响空管安全运行的因素进行系统管理,制定空管安全法规、政策和持续改善措施,提高空管的安全管理水平。采用这个系统,可以逐步实现空管安全管理工作从事后到事前、从开放到闭环、从个人到系统、从局部到整体的转变,尽可能降低或控制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