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代航空发动机镍基单晶叶片在生产时只控制叶片轴向为结晶方向,其它两个方向则处于随机状态。本文基于晶体滑移理论,计算分析了这种方向随机性对结构强度和蠕变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轴向为结晶方向,其它两个方向为随机,在额定载荷作用下,某叶片强度储备系数相差20%,蠕变寿命则可相差5.5倍,使得有必要在铸造时对非结晶方向的晶体取向进行控制。本文进一步计算了叶片轴向与结晶方向偏角对性能的影响,偏角5°,蠕变失效寿命最大降低23%;两偏角10°,蠕变失效寿命最大降低一半,即严格控制轴向偏角对叶片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镍基单晶结构的蠕变损伤寿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镍基单晶合金材质细观演化规律,提出了同时考虑筏化-解筏及夹杂空洞损伤机理的双参数蠕变损伤本构模型。该本构模型已编入ABAQUS的umat。单向应力状态试验表明它可以模拟镍基单晶结构材料的蠕变规律,特别是晶体取向相关性;利用双剪切和模拟单晶叶片蠕变试验对模型进行了考核,结果相当满意。进一步对单晶叶片的蠕变损伤寿命进行分析,叶片的三维取向优化,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叶片的蠕变寿命。  相似文献   

3.
镍基单晶DD3涡轮叶片蠕变寿命晶向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三维正交各向异性弹性有限元分析和晶体滑移理论,分析了单品涡轮叶片在其工作状态下的应力状态和蠕变寿命与叶型积叠线方向的晶体取向偏角、随机取向的晶向角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叶型积叠线方向的晶体取向偏角和随机取向的品向角,对单晶叶片的应力状态和蠕变寿命具有较大的影响,但二者对叶片蠕变寿命的影响规律是不同的。充分利用品体取向偏角和品向角,在不增加叶片重量的前提下,有利于进一步发掘材料潜力。因此对单晶叶片的晶向进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各向异性单晶叶片强度分析和寿命预测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这些工作包括:建立并验证了弹塑性、蠕变滑移本构模型及蠕变持久寿命预测方法;进行了不同晶体取向DD3单晶在不同温度、不同速率或不同温度、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拉伸试验、蠕变、疲劳及热疲劳试验;开发了大型单晶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SLAPSC和ABAQUS的umat;用双剪切试样和模拟叶片等系列试验对模型和有限元进行考核。作为应用研究,对某发动机单晶涡轮叶片进行了强度分析和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5.
单晶涡轮叶片材料本构模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综述了各向异性单晶叶片强度分析和寿命预测方面的一些研究工程,这些工作包括;建立并验证了弹塑性,蠕变滑移本构模型及蠕变持久寿命预测方法,进行了不同晶体取向DD3单晶在不同温度,不同速率或不同温度,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拉伸试验。蠕变,疲劳及热疲劳试验。开发了大型单晶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SLAPSC和ABAQUS的umat;用双剪切试样和模拟叶片等系列试验对模型和有限元进行考核。并应用上述试验研究的结果,对某发动机单晶涡轮叶片进行了强度分析和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6.
单晶涡轮叶片晶体取向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损伤型晶体蠕变滑移本构模型,对具体工况下某发动机单晶涡轮叶片进行蠕变变形分析.应用多学科优化设计理论采用自适应模拟退火(ASA)算法和非线性序列二次规划(NLSQP)优化算法对单晶叶片晶体取向进行优化设计.叶片分析结果表明:叶片纵向的晶体取向偏角和叶片横向随机取向的晶向角,对单晶叶片的叶尖蠕变变形具有较大的影响.对随机晶向角进行一维优化,当晶向角为76.2°时,叶片具有最小的叶尖径向位移0.077 74 mm,优化幅度为2.0%;叶片纵向偏差角0°时的叶尖径向位移为0.079 29mm,10°时的叶尖最大位移为0.093 52 mm,最大变化幅度为17.9%.   相似文献   

7.
单晶涡轮叶片三维晶体取向相关性能分析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单晶正交各向异性弹性本构关系,分析了三维晶体取向对单晶涡轮叶片应力分布、蠕变寿命、低周疲劳寿命及叶尖径向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维晶体取向对单晶叶片上述性能存在显著影响,且3个取向角之间相互耦合,偏差角对叶片性能的影响随着随机角的方位而变化,随机角对叶片性能的影响也随着偏差角的角度而不同.在此基础上,应用ISIGHT构建了单晶叶片全三维取向优化平台,以蠕变寿命、低周疲劳寿命及叶尖最大径向位移为优化目标,采用邻域培植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了叶片三维取向优化,所得Pareto解聚集在偏差角12°的区域内.选择寿命最长的Pareto解作为最优解,相对于初始强度计算点,蠕变寿命提高6倍,低周疲劳寿命提高37倍,叶尖最大径向位移减小2.5%.   相似文献   

8.
单晶叶片技术是提高航空发动机及地面燃气轮机性能、寿命及可靠性的关键技术之一,但单晶材料机械、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特性制约了其发展和应用,对其工程应用及应用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挑战。课题组开展了各向异性单晶叶片强度分析和寿命预测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包括:建立并验证了弹塑性、蠕变滑移本构模型及蠕变持久寿命预测方法;进行了不同晶体取向DD3单晶在不同温度、不同速率或不同温度、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拉伸试验及蠕变试验,这些实验数据及由其反映的单晶中、高温各向异性特性对单晶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进行了某种单晶叶片的实验研究。作为上述研究的应用,对某发动机单晶涡轮叶片进行了强度分析和寿命预测。本文这一部分介绍本构模型及应用,实验研究将在第II部分介绍。  相似文献   

9.
单晶叶片技术是提高航空发动机及地面燃气轮机性能、寿命及可靠性的关键技术之一,但单晶材料机械、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特性制约了其发展和应用,对其工程应用及应用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挑战。课题组开展了各向异性单晶叶片强度分析和寿命预测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包括:建立并验证了弹塑性、蠕变滑移本构模型及蠕变持久寿命预测方法;进行了不同晶体取向DD3单晶在不同温度、不同速率或不同温度、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拉伸试验及蠕变试验,这些实验数据及由其反映的单晶中、高温各向异性特性对单晶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进行了某种单晶叶片的实验研究。作为上述研究的应用,对某发动机单晶涡轮叶片进行了强度分析和寿命预测。本文这一部分介绍试验研究工作,本构模型及其应用已在本文第I部分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曹娟 《航空发动机》2012,38(3):58-42
利用基于细观位错运动的蠕变筏化模型对镍基单晶合金CMSX-4在1223K下的拉伸、蠕变、循环、蠕变疲劳交互及各向异性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拉伸过程中应变率较高时应力略微下降的现象;蠕变条件下应力越大则蠕变第1阶段越明显,而蠕变稳定阶段越短的趋势;蠕变疲劳交互作用下的应力松弛和应变增大;以及单晶3个典型晶体取向的循环应变硬化特征。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此模型在较高温度下对单晶合金性能的综合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11.
镍基单晶合金气冷叶片模拟试样的蠕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带孔和不带孔的某第二代镍基单晶合金平板试样进行了蠕变性能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对比计算.高温蠕变试验表明, 平板试样的晶体取向和是否开孔对蠕变寿命有明显的影响.气膜孔导致蠕变寿命的降低, 对[001]取向的影响大于[111]取向.在高温低应力条件下, [001]取向的蠕变性能要优于[111]取向.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 气膜孔改变了试样中的应力分布, 在孔附近产生了高应力, 导致模拟试验蠕变寿命的降低.有限元计算蠕变持久寿命与试验结果吻合, 说明采用基于分切应力的蠕变持久寿命计算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考虑非施密特效应提出了等效临界分解剪切应力来统一单晶(SC)合金不同取向的屈服强度。利用5种单晶合金的试验数据,建立了统一的等效屈服准则(EYC),对两种单晶合金非常规取向宏观屈服强度的预测精度在可接受范围内。将晶体学弹性本构模型与EYC编制为ABAQUS/UMAT用户子程序,计算了DD6单晶叶片在873种取向条件下的静强度储备系数。结果表明:取向相关的屈服强度分析方法简单有效,较适于工程应用;所开发的单晶叶片计算工具可快速评估单晶叶片静强度;不同晶体取向条件下该型单晶叶片叶身在最大状态下的静强度储备系数在1.8~2.8之间;此型叶片静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晶体取向随机性的影响,但不同取向下其储备系数都满足准则要求。  相似文献   

13.
模拟镍基单晶合金复杂应力状态试样型式分析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分析指出对于以滑移为基本变形机理的镍基单晶合金,受拉扭外载的薄壁圆筒试样其滑移分切应力沿周向不再均匀分布,平板剪切试样其受剪面处于正应力和剪应力共用作用,都不适宜作为复杂应力状态试样。带缺口双剪试样适合于模拟复杂应力状态,但缺口的大小和形状影响受剪面的应力分布。本文在数值计算的基础上,给出了最适宜的试样尺寸及变形量的计算公式;针对国产DD3单晶,进行了初步的试验。  相似文献   

14.
镍基单晶合金蠕变研究: 叶片蠕变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为镍基单晶合金高温蠕变建模研究工作的第三部分,利用前面研究已建立的蠕变材料模型及编写的ABAQUS软件UMAT子程序,选取了模型涡轮一级叶片叶身段,利用单晶DD3蠕变数据和实际叶片温度场,通过设定不同的晶体去向,分析了叶片主晶体去向偏差对叶片蠕变的影响,计算同时也给出了次向晶向偏差对分析的影响.整个分析,揭示了不同取向对叶片蠕变的影响:不同于材料的蠕变,叶片在通常控制的10°取向偏差内,蠕变分散也较大.   相似文献   

15.
胡晓安  石多奇  杨晓光  于慧臣 《航空学报》2019,40(3):422494-422494
针对空心涡轮叶片,发展了考虑瞬态变温效应的热机械疲劳(TMF)本构模型和寿命预测方法。第一,以某涡轮叶片用定向凝固合金DZ125为对象,开展了光棒、缺口TMF试验,结合已有的高温疲劳试验数据,获得了相位、温度范围、应力集中等因素对TMF寿命影响规律;第二,利用材料微观组织分析手段,揭示了导致光棒和缺口TMF失效的疲劳裂纹萌生机理;第三,借助于Chaboche本构模型,进行了各向异性、变温、蠕变损伤修正,建立了考虑变温效应的循环-蠕变本构模型,实现了DZ125合金拉伸、等温循环、蠕变、疲劳-蠕变以及TMF应力应变响应的统一建模和预测;第四,发展了疲劳-蠕变-氧化损伤累积的TMF寿命模型,利用简单纯疲劳和蠕变基础数据获得了寿命模型参数,并进一步发展了名义应力法预测了缺口模拟件的TMF寿命;最后,以某涡轮叶片为对象,进行了模拟飞行载荷谱条件下的瞬态变形响应计算和叶片TMF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