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彗星物质所形成的巨大“尘暴”中,美国航宇局的星尘号彗星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04年1月3日凌晨3时许近距离飞过“怀尔德—2”彗星,成功收集到彗星喷射出来的尘埃。现在星尘号已经在返回地球的途中了。它将把彗星物质带回地球供科学家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日月 《太空探索》2004,(6):32-33
20世纪初.人们从观测得到白矮星那令人吃惊的密度时,一位科学家曾斩钉截铁地说,肯定哪儿出了错!但大自然这个最奇特的“魔术师”就是常有一些匪夷所思的出色表演。  相似文献   

3.
日月 《太空探索》2003,(8):32-33
天上是否会有星掉下来?西方人长期以来一直持否定态度,与此相对照。我国很早就记录了众多有关陨星和流星的资料.并且远在铜器时代。就利用陨铁来制造兵器和农具了。  相似文献   

4.
广龙 《国际太空》2002,(4):11-13
美国空军的第 5颗“军事星”(Milstar)通信卫星于 2 0 0 2年 1月 15日用大力神 - 4B/半人马座运载火箭发射入轨。第 5颗“军事星”是美国防部目前最先进的通信卫星 ,也是第 2颗带有中数据率(MDR)有效载荷的卫星 ,MDR由波音公司研制。此外 ,星上还装有 TRW公司制造的低数据率 (L  相似文献   

5.
2003年1月,美国航宇局用德尔它Ⅱ型运载火箭,将“冰星”和“宇宙星际热质谱计”两颗卫星送上太空。 其中,“冰星”卫星,主要用于测量地球表面冰层,同时也能测量地球的陆地和云层。 “冰星”携带的主要探测仪器  相似文献   

6.
今年年初,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香港卫星科技控股公司在京签署了三方  相似文献   

7.
天兵 《国际太空》2001,(6):11-13
1 群星闪烁□□今年以来 ,一些国家竞相发射军用通信卫星。 2月 8日 ,意大利首颗军用通信卫星“西克拉尔” (Sicral)升空 ,它可为意大利国防部提供全面的固定和移动通信业务。该星载有 9台特高频 (U HF)、超高频 (SHF)和极高频 (EHF)转发器 ,性能高于欧洲现有的其他军用通信卫星系统 ,能进行移动点波束覆盖 ,是欧洲第 1颗具有极高频通信能力的卫星 ,并且是欧洲首颗与美国卫星进行相互通信 (除极高频波段外 )的卫星。卫星具有自动采集频段内数据和星上数据处理功能 ,大大增强了通信的灵活性。由这颗卫星、一个设在罗马近郊的地面监控中…  相似文献   

8.
在智能新时代,各国资源开发的焦点瞄准了空间,空间资源的地位逐日攀升,广袤美丽的空间也随之变得热闹而拥挤. 人类仰望夜空,看到的将不仅是漫天闪耀的恒星,还将有数量众多的卫星.国外如"星链""一网"等星座项目,目标是建立覆盖全球的低轨卫星网络,主要提供宽带网络接入服务,目前已完成数千颗卫星发射.  相似文献   

9.
北京时间2004年11月6日11时1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中国资源二号”03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0.
11.
12.
火星尘风暴     
“火星环球探索者”上的磁力计和电子反射计,测量出火星的古代火山口地区有非常强烈的磁场。科学家认为以前火星高能量的内部还未熄灭时,整个星球有着非常强烈的磁场,而现在发现局部地区有强烈的磁场就是从前遗留下来的。除了上述,NASA的科学家还观看了一场火星尘风暴。开始之时,风暴只是很小,从南极边缘开始,但它扩展得很快,所覆盖的范围相当于南大西洋的面积。“火星环球探索者”的勘探工作仍在进行中,相信人类对火星的认识会因此而进一步增加。火星尘风暴@白茹  相似文献   

13.
大洋神探海洋,具有迄今为止无法估量的、可供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大量资源。仅以食物为例,专家认为,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相当于世界所有耕地的1000倍,仅每年提供的水产品,就至少可以养活300亿人。  相似文献   

14.
22位"乘客"享受头等舱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研制,此次搭载的22颗卫星连同卫星支架总重约2.6吨,卫星分别来自国内7家商业航天企业,最重的"乘客"是一颗重约340千克的小卫星,最轻的一颗微卫星重约15千克.  相似文献   

15.
16.
"星链"堆叠式卫星连接与分离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在一片天战呼声的鼓舞下,美国第二代“军事星”军用通信卫星终于发射成功,这颗价值8亿美元的卫星是当今军用通信卫星中的“大哥大”,美国军方对它盼望已久。 超级通信兵“变戏” “军事星”(Milstar)是80年代初,美国针对苏联准备打核战而制定的一项庞大研制计划,旨在建立一个在核战中和核战后均能生存,三军通用,抗干扰能力强,具有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火箭运载能力的不断提高,"一箭多星"发射方式越来越多地被各航天大国所采用.多星发射不仅对运载器的运载能力有所要求,而且由于运载包络的限制、卫星的分离以及卫星与运载接口等问题,因此对卫星构型也有所要求.  相似文献   

19.
"嫦娥四号"中继星于2018年6月14日成功进入地月L2点Halo轨道,承担地面测控站与"嫦娥四号"着陆器的数据传输功能.目前"嫦娥四号"中继星处于稀疏观测模式,平均4~5天进行一次观测.分析了2021年1月"嫦娥四号"中继星绕地月L2点的定轨精度,结果表明:中继星绕L2点轨道精度优于2 km,包含有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  相似文献   

20.
中俄联合火星电离层星-星掩星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联合火星星-星掩星探测是人类首次在火星空间环境进行此类的联合试验。用于探测火星电离层的星-星掩星技术较以前星地间的探测技术相比,有可接收高信噪比信号,反演精度高,可探测火星上太阳天顶角大于43°,或者小于138°的区域电离层等优点。本文介绍了中俄联合火星星-星掩星探测方案、基本原理,给出了主要技术指标、地面模拟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