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回顾与展望     
本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32年来航天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国已成为世界空间强国之一,在航天技术的某些重要领域,如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测控技术、高能燃料火箭技术、地球静止卫星发射技术等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发射的应用卫星,已开始服务于四化建设,我国的运载火箭也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为外国提供卫星发射服务。 本文的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坚持了自力更生,独立研制,有限目标,重点发展应用卫星和实行运载火箭系列化等一系列正确方针。同时,在管理上,我们始终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实行系统工程的科学管理,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配套协作网,有一支思想好、技术精、能打硬仗的科研生产队伍。 本文的第三部分叙述了对未来的展望,着重说明了在本世纪末以前,我国航天事业将重点发展各类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系统,并跟踪研究世界载人航天技术。  相似文献   

2.
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日前表示,嫦娥一号卫星绕月探测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卫星研制实现了新的突破,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进入深空探测的全新历史阶段.他同时透露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已进入整船综合测试阶段,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已突破众多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导弹卫星测控系统工程》简介林秀权(国防工业出版社100044)30多年来,我国导弹、航天事业主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得到了举世瞩目的迅速发展。且已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为了密切配合我国的导弹试验和卫星发射,测控和贯通测控系统的通信技术有了显著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葛榜军 《卫星应用》2008,16(1):34-38
2007年我国航天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卫星应用领域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在通信、导航、遥感方面都有新的应用卫星成功发射,也有新的卫星应用业务开展。特别是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一系列政策,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卫星应用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简称总体部)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是我国从事各类航天器技术开发、研制的核心单位,1968年8月16日正式成立。50年来,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五院的领导下,总体部以富国强军为使命,自力更生、拼搏进取,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作出了重要贡献,承担并完成了月球探测卫星、载人飞船、传输遥感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广播卫星、返回式卫星等各类航天器型号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01,(1):17-17
本刊讯 我国航天事业进入新世纪后,将迎来更加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仅“十五”期间,预计就将发射30余颗各类卫星和多艘飞船。 “十五”期间我国将要发射的30余颗卫星包括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资源遥感卫星、空间探测卫星等15类。自1970年4月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至今,我国共发射了75颗卫星,其中,我国自行研制的卫星48颗,国外卫星27颗。而“十五”期间将发射的卫星,约占前30年发射卫星总数的一半,展示了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光辉前景。 载人航天工程“十五”期间要实现新的突破。自1992年我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  相似文献   

7.
1989年初秋,中国宇航学会召开的首届应用卫星与卫星应用学术研讨会结束后,国务院总理、国家航天领导小组组长李鹏在中南海召集部分代表座谈,听取专家们的汇报和建议,就发展我国航天事业的指导思想、技术政策等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 这表明,国家最高决策机构和领导人已正式实施对中国航天事业的直接领导;这次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无疑是中国航天界的一件大事。正如李鹏总理指出的,现在我国的卫星已  相似文献   

8.
正一、引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指导和国家大数据、军民融合、信息消费、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等发展战略或导向促进下,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迅猛,自主遥感卫星数量类型多样化、性能大幅提升、不断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同时,遥感卫星也是商业航天投资热点,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已发展起"北京""吉林""高景""珠海"等商  相似文献   

9.
1999年10月14日11时16分,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顺利升空,将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资源一号送入轨道,卫星顺利地实现了星箭分离并展开太阳帆板,建立了正确的对地指向,第二天我国地面接收站就接收到了良好的地面图像。到2000年1月22日,卫星已在空间运行了100天,环绕地球飞行了1400圈,向中国和巴西两国地面遥感信息接收站发送了大量的图像资料。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显示的卫星遥测数据和各种遥控动作表明,卫星工作正常,星上各种设备和技术状态良好,并都处在主份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航天一直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专属名词,特别是在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大力发展航天事业,在通导遥卫星、载人航天及深空探测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企图在政治、科技、军事等领域独占战略制高点。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商业航天的发展,进入航天的门槛越来越低,航天已不再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专利,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纷纷与航天大国合作,发展本国的航天事业,建设了自己的卫星总装总测等航天基础设施,制造和发射各类卫星。在西亚、北非和拉美等地区,一些发展中国家,譬如埃及、阿尔及利亚、委内瑞拉、新西兰等,正在成为一批新兴的航天国家。  相似文献   

11.
资源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技术实现了新的飞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10月 14日 11时 16分 ,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顺利升空 ,将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资源一号送入轨道 ,卫星顺利地实现了星箭分离并展开太阳帆板 ,建立了正确的对地指向 ,第二天我国地面接收站就接收到了良好的地面图像。到 2 0 0 0年 1月 2 2日 ,卫星已在空间运行了 10 0天 ,环绕地球飞行了 140 0圈 ,向中国和巴西两国地面遥感信息接收站发送了大量的图像资料。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显示的卫星遥测数据和各种遥控动作表明 ,卫星工作正常 ,星上各种设备和技术状态良好 ,并都处在主份工作状态。一、资源一号卫星的研…  相似文献   

12.
1989年8月26日,国务院总理、国家航天领导小组组长李鹏在中南海会见首届应用卫星与卫星应用学术研讨会的代表,并同代表们举行长时间的座谈。 李总理说,我国的航天事业是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钱学森、朱光亚、任新民等老一辈科学家也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相关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防力量,为保卫祖国安全、维护世  相似文献   

13.
孙来燕 《卫星应用》2008,16(1):1-10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上午好! 我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走过了51年的光辉历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和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和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在去年我国航天事业创建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来贺信、温家宝总理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4.
<正>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是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具备向亚太地区提供区域服务的能力,其全球化布局和应用进程不断加快。鉴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特殊战略地位,加快推进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运营及其应用领域的立法,加快推动在卫星定位导航授时(PNT)应用领域从政策之治走向法律之治,将"法治北斗"建设有效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对于打造中国航天事业升级版、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在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2012年9月25日,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主办的中国陆地观测卫星第四届用户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环保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以及农林水矿等各行业领导、专家和用户共计200余人参加了大会。本届用户大会的召开,旨在增进合作,促进交流,群策群力,共同促进我国陆地观测卫星数据更好地应用,推进产业化发展,开创陆地观测卫星应用的新局面。我国航天事业发展50多年来,卫星应用和应用卫星跨越式发展,空间技术和应用由探索研究加速转向  相似文献   

16.
简讯     
印极轨卫星运载器首射失败 9月20日印度首次用新研制的极轨卫星运载器从斯里哈里科塔发射场发射卫星,但未获成功。这次发射的有效载荷是印度遥感卫星E。事故的原因是火箭在二、三级分离时俯仰姿态出现偏差,致使第三级关机时火箭的飞行高度比预定的低了75公里。在这种情况下,第四级未能使卫星达到入轨速度。极轨卫星运载器的发射已推迟了两年,这次失败对印度航天事业是一次沉重打击。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官员称,极轨卫星运载器的另两次试射至少  相似文献   

17.
10月31日0时02分,为我国航天事业屡建奇功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再显神威,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托举我国新研制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升入茫茫夜空。27分钟后,发射中心指挥大厅收到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喜讯:星箭分离,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大厅里爆发出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 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第63次发射。 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采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公用平台和全三轴稳定技术,卫星设计寿命8年。该星的成功发射,为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建设奠定了基础。北斗导航系统是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导…  相似文献   

18.
郑天翔同志给刘纪原总经理的信我国第15颗返回式卫星(1993年10月8日发射)未能成功回收的消息(见本刊1993年第11期)通过电台播发后,牵动着全国亿万关心祖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人们的心,也牵动着长期关心、支持祖国航天事业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心。本文发表的...  相似文献   

19.
一九九○年四月二十三日,中国宇航学会在北京召开第二届第六次常务理事会,出席会议的有:任新民、马捷、孙家栋、梁守槃、章之俭、曾宪波、王永志、叶定友、路史光、黄文虎等十位常务理事,研究决定了以下事项: 1. 肯定了一九八九年“首届应用卫星与卫星应用研讨会”,为建立我国卫星应用体制、扩大卫星应用范围发挥了重大作用。会议强调,学会活动应该充分发挥人才荟萃的优势,积极参与航天科技咨询,为繁荣和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 :美国空军已为一项天基雷达监视与瞄准系统制定计划 ,使该系统跨过在轨验证阶段 ,直接进入实用卫星星座的组建。此项计划已获美国五角大楼领导的批准。根据这项新的计划 ,这个用于跟踪地面移动目标的卫星星座的卫星数量将少于 10颗 ,计划从 2 0 0 8年开始发射星座卫星。据称每颗卫星的估算成本大约为 1.6亿美元。美国空军相信 ,过去一年中 ,在有关发射实用星座前不必进行太空试验的技术研究工作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五角大楼先前的天基雷达计划研究由 2 4颗侦察卫星组成星座 2 4小时全天候跟踪地面移动目标的可行性。每颗工作卫星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