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基于信任值的P2P网络访问控制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阵 《航空计算技术》2010,40(4):131-134
对等网络(P2P)已成为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信息交流的新模式。然而,P2P网络环境的分散的和匿名的特点使得对共享信息的控制变得更加困难,而这是无法通过传统的访问控制方法完成的。首先提出P2P网络环境中的访问控制需求,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任值的P2P网络的访问控制模型。模型整合了信任和推荐模式、公平参与原则和访问控制模式,并将其应用于P2P文件共享系统。仿真分析表明,访问控制模型能够有效识别恶意节点,使P2P网络中合作节点具有较高的成功请求率。  相似文献   

2.
基于缓存的结构化P2P路由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2P网络中的资源经常会被不同节点重复查找,有些热门资源被重复查找的概率更高,如何保证资源在重复查找时的效率,提高路由算法对已查找结果的自记忆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分析传统的Pastry路由算法基础上,采用内容缓存机制和路径缓存机制来改善路由性能,重点研究了不同消息重复率下的路由性能.在不同节点个数和不同的消息重复率下进行大量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路由算法随着消息重复率的升高,算法的路由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P2P网络是一种与传统的C/S模型完全不同的对等式网络应用模型,可应用于协同工作、资源搜索以及文件共享等方面。本文在分析P2P现有软件和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瘦索引服务器的P2P应用模型,分析了该模型的优缺点,给出了该模型的设计方案,并结合其实现过程重点讨论了索引中相同文件识别的方法、多点传送和网络中介服务技术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一种P2P MMOG中协调者节点的信誉管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一种适合P2P MMOG中的协调者节点的信誉管理模型.该模型针对玩家承担协调者节点任务时的信誉进行评估,采用模糊理论计算玩家信誉,从数据包延迟和玩家感受两个方面对协调者节点的信誉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应的信誉评估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评估协调者节点的信誉情况,为协调者选举提供很好的信誉支持.  相似文献   

5.
网络借贷平台(P2P平台)近年来迅速发展,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基于排序多元Logit模型对1977家网络借贷问题平台进行实证分析,探求P2P平台倒闭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注册资本、经营经验及事件类型对平台生存时间均有显著影响,而行业竞争程度对平台生存时间无显著影响。建议从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完善退出申请流程、加强内部风险控制以及提高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促进P2P平台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帧中继网络的拥塞控制机制-输入速率控制机制,它采用漏桶算法(或令牌管理算法)调节从源节点到网络节点的数据流量。着重介绍了该输入速率控制机制的实现机制并作了性能分析。依据帧中继子网络的拓朴结构,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给出了不同参数下的各项性能曲线。  相似文献   

7.
P2P环境下的信任反映的是一个节点对另一个节点信誉以及能力的综合评价。现有的信任模型多采用算术平均的方法来综合计算信誉,易受到不公正评价行为的攻击。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信誉的信任值计算算法。该算法考虑了信誉的时间衰减特点,使用内容兴趣相似度衡量节点推荐的信誉,并将信誉与其它相关因素综合得出信任值。仿真实验及分析表明,采用本算法的信任管理模型能抵御恶意评价的攻击,相比已有的信任模型能更为准确地计算信誉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网格服务发现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总结了现存的网格服务发现机制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P2P技术的网格服务发现模型,该模型有效融合了集中式和分布式控制模式的优点,较好的解决了网格的可扩展性、动态自适应性,为网格提供了高效的服务发现和更好的协同工作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比较2种总线触发机制(时间触发和事件触发)对航空发动机实时控制的影响,以某小型涡扇发动机为对象,采用智能节点型分布式结构,构建了其分布式控制系统数字仿真平台;利用True Time/Matlab工具箱展开网络实时仿真研究,系统各节点通过CAN总线进行数据通信。以此仿真平台为基础,对2种触发机制下发动机的转速响应以及对应的时延统计结果表明:在事件触发机制下发动机转速超调量比时间触发机制下的大2.32%;在不同网络负载下,在事件触发机制下的时延大小和尖峰数均大于在时间触发机制下的。最终认为时间触发机制更适合于航空发动机分布式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0.
空中交通流运行的安全性和成本取决于航路网络结构。基于节点度实现航路网络枢纽节点和干线节点分层,利用全局耦合生成主干网络,运用距离连接概率实现干线节点社区化,采用连接概率生成社区网络;采用DBSCAN聚类算法,基于角度和距离实现航路网络优化;以中国大陆空域为例,实现了主干航路网络和局部干线航路网络的生成及优化,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在与相关研究对比,基于节点度的枢纽节点选取更加客观合理,所构建的分层航路网络结构符合机场点的分布特性,采用DBSCAN聚类算法优化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P2P网络电视中流媒体内容的获取、传输和播放一般采用微软公司的DirectShow技术并配合RTP/RTCP协议来实现。DirectShow技术可以很好地支持流媒体的处理,但实现起来较为复杂。采用了相对简单的一种方式,利用Windows Media Format9 SDK实现了一个基于Gnutella模型的P2P网络电视系统,由于缺少传输控制部分,系统的流畅性稍显不足。  相似文献   

12.
谢涛  张育林 《推进技术》1998,19(6):74-79
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压缩原理的四层前向网络体系结构,用以为液体火箭发动机部分参数建立网络模型。利用所选参数的时间序列对这些参数实现平滑、滤波与预测等处理,提高了基于试车数据驱动的故障监控系统对量测噪声、传感器故障与系统过程噪声的鲁棒性。该四层结构大大缩小了网络权值规模,网络模型的训练采用演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结合商洛市城市道路规划方案,介绍拟建"环城北路建设项目"在特有的山区地形条件下,提出在路网规划、拉大城市框架、环境影响等方面对山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进而对类似山区城市及周边县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提供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无结构对等网络若干经典搜索算法的优缺点,进而提出一种兼顾查询深度与广度的平台搜索算法(PFSA:Platform Searching Algorithm).该算法在提高了网络资源利用率、保持较快搜索速度的同时维持着较低的消息冗余度;其子查询算法针对Blind Counter Rumor Mongering算法的不足加以改进,使得搜索算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动态地调整自身参数,大大提高了算法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a new mission model, called a multi-debris active removal mission with partial debris capture strategy, is proposed. The model assumes that a platform only captures part of the scheduled debris at a time and then releases these debris pieces to a disposal orbit. This process is then repeated until all of the scheduled debris is removed. A genetic algorithm with a multiparameter concatenated coding method is designed to optimize the plan of a multi-debris active removal mission wit...  相似文献   

16.
入侵检测系统(IDS)如今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各种无线网络及专用网络都已配备检测系统。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入侵检测的技术已经从简单的签名匹配发展成能充分利用上下文信息的基于异常和混合的检测方式。为了从网络环境大量记录信息中正确有效地识别出入侵,提出一种基于层叠条件随机场模型的入侵检测框架,该框架针对4类不同攻...  相似文献   

17.
王娜娜  解青  苏星宇  任祝寅 《航空学报》2021,42(12):625228-625228
高效、低排放等需求促使发动机燃烧趋于近极限燃烧组织,亟需在稳定可控燃烧方面取得突破。湍流燃烧机理复杂,影响湍流燃烧数值模拟预测的物理化学和初始/边界条件参数众多。但是在该高维映射关系中,预测目标量往往仅在输入参数空间中的少数方向上梯度显著,称之为活跃方向。当活跃方向与空间基的方向不一致时,采用传统的全局敏感性方法难以高效地分析出主控参数以及后续的湍流燃烧机理。而活性子方法可以通过梯度的协方差矩阵特征分解得到上述活跃方向。本文综述了活性子空间方法理论及在湍流燃烧模拟中的应用:即探究海量输入参数空间中的活跃方向,构造低维活性子空间和低维响应面,从而高效地量化模拟不确定性、表征主控物理过程,从而揭示湍流燃烧机理。最后,进一步探讨了基于活性子空间分析方法的湍流燃烧调控。  相似文献   

18.
P2P技术下载广泛存在,各国司法实践中对其是否属于合理使用态度不一。以美国版权法中确立的“四个检验标准”为依据,对P2P技术网络下载行为是否属于合理使用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该行为不属于合理使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