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海拔高度增加,三角转子发动机的功率会下降.为测试不同海拔高度下三角转子发动机性能,建立了三角转子发动机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并在发动机台架上通过模拟不同海拔高度下的进气压强,测试了不同进气压强下208 cm3排量电控汽油喷射三角转子发动机的性能,实现了发动机在空中运行时的实时监控和调节,进而提出了海拔补偿措施,为其在空中更好地运行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随着海拔高度增加,三角转子发动机的功率会下降。为测试不同海拔高度下三角转子发动机性能,本文建立了三角转子发动机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并在发动机台架上通过模拟不同海拔高度下的进气压强,测试了不同进气压强下208cm3排量电控汽油喷射三角转子发动机的性能,实现了发动机在空中运行时的实时监控和调节,进而提出了海拔补偿措施,为其在空中更好地运行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基于热管理技术的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热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适应热管理系统技术提出的新要求,研究了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热分析方法.应用FORTRAN程序,建立了几种不同的滑油系统热分析模型.针对典型发动机带加力转换活门、分主辅散热区和辅助燃滑油散热器处于齿轮泵回油路上的3种不同滑油系统散热方式,分别进行了滑油系统热分析,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3种散热方式下的滑油系统温度水平,给出适合航空发动机热管理系统技术的散热方式的建议,即主辅散热区的方案能够初步满足热管理技术需求.适合热管理系统技术的滑油系统计算方法,可为采用热管理技术的发动机滑油系统热分析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与飞机、发动机的关联参数有限。为准确表达变工况滑油系统的热性能,通过研究发动机轴承腔热性能与转子转速及主流路温度参数的拟合关系,将主机温度、燃滑油参数作为输入,对发动机滑油系统在飞行剖面上典型飞行状态点的热性能参数进行了迭代计算;针对管壳式燃滑油散热器结构及运行特性,计算了散热器换热性能。建立轴承腔和散热器的数学模型;基于系统流动仿真平台,利用内部的二次开发环境编写出C#语言代码,开发出了适用于发动机的轴承生热模型和散热器模型,实现发动机滑油系统与发动机燃油系统及飞机热管理系统的联合计算;在航空发动机、飞机变工况输入条件下,进行滑油系统、发动机整机及飞发一体化的变工况热性能迭代计算,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误差小于5%,可较准确地反映变工况条件下的热管理相关参数,为飞发一体化热管理联合仿真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飞机热源散热需求大、可用热沉不足的矛盾,提出了一种热管理系统仿真方法。从飞行全过程的角度开展热管理系统方案研究,同时采用C++与AMESim软件,开发了燃油和环控分系统仿真模型,构建了热管理系统动态仿真平台,完成系统仿真。有效地分析了给定飞行剖面条件下,各子系统耦合后的动态变化特性,实时预测设备、散热器、各油箱的进/出口,以及发动机入口等关键节点处的介质温度,快速评估热管理系统的综合性能。最后,通过仿真计算完成了不同效率的发电机对全机散热的影响分析,仿真结果符合理论预期,可为热管理系统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压燃式航空活塞发动机在不同海拔高度下的燃烧与排放特性,将有利于进一步优化通航飞行器的动力推进系统。通过发动机大气压力模拟试验台架,在3个不同海拔高度(10,1000,1920m)进行压燃式航空活塞发动机的燃烧与排放试验,获得了发动机的燃烧和排放污染物与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大气压力减小,航空发动机的进气质量流量降幅明显,过量空气系数和有效热效率也略有下降,但有效燃油消耗率是上升的;此外,在相同工况点出现最大燃烧压力下降,滞燃期延长,燃烧始点推迟,燃烧持续期呈延长趋势,最高平均燃烧温度增大,且发动机的NOx,HC和碳烟排放增加。当海拔升高,发动机的负荷增大时,碳烟排放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在小负荷和大负荷时的CO排放增加较为明显,而中负荷附近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电子束表面造型对液冷冷板散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对带有柱状表面造型的液冷冷板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冷却液通道中存在柱状表面造型时,可有效提高冷板的散热性能,其中造型高度对冷板的散热性能影响最大,造型流向间距的影响其次,造型直径的影响最小;当柱状造型直径1mm、高度6mm且相邻造型的流向间距为4mm时,冷却液与模拟发热芯片的温差为46.08℃,该冷板的散热性能与空白试样对比可提升23.23%。之后根据模拟结果,制备了具有不同表面造型特征的液冷冷板试样,散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通道内制备柱状造型可提高冷板散热性能达13%以上;但当柱状造型高度4mm,且造型数量较少时,改变柱状造型特征对提升冷板散热性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航空发动机燃-滑油散热器散热性能曲线簇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航空发动机用燃-滑油散热器性能分析的理论模型;在换热器传热计算的ε-NTU(效能-传热单元数)法的基础上,提出了1种由1条散热器试验性能曲线推算其性能曲线簇的方法.为有效预测散热器变工况性能提供了1条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新型环控系统方案,利用空气-液体散热器建立空气调节系统与液体冷却系统之间的能量交换,以减小液体冷却系统的散热负荷,并降低空气调节系统对发动机引气的流量需求,提高环控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文中应用AMESim软件对上述方案在典型工作状态下的性能进行仿真计算,并以飞机性能代偿损失最小为优化目标,对方案设计中的关键参数散热器换热效率进行优化分析。仿真及优化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方案,空气-液体联合循环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环控系统的性能代偿损失,且随着空气-液体散热器换热效率的提高,方案总体的性能代偿损失先减小后增大,即换热效率存在最优设计值。  相似文献   

10.
拉力式对转桨扇发动机的建模与性能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逸维  黄向华 《推进技术》2018,39(2):241-250
为了分析桨扇发动机的总体性能,为桨扇发动机的预研工作提供方案,建立了一种三轴拉力式对转桨扇发动机的仿真模型,将桨扇发动机看成桨扇和涡轴发动机匹配的结构。桨扇建模基于相似原理,从单排桨扇的气动性能入手,并考虑了桨扇轮毂的影响以及前后排对转桨扇的相互影响和空气流道的收缩,模型与实验数据的误差在2%以内。核心机建模采用三轴涡轴部件级模型。基于该模型进行了桨扇发动机的性能评估。结果表明,桨扇和进气道的耦合作用对发动机性能影响很小,可以忽略。桨扇轴距半径比对发动机性能有一定影响,可以设置在0.4~0.6以内。前后排桨距角始终保持为56°,当高度增加时,总推力下降、sfc上升。当马赫数增加时,总推力先下降再上升,sfc先上升后下降。桨距角是重要的性能调节参数,4°的桨距角变化量可以带来64%的推力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预冷组合循环发动机开展性能分析,以协同吸气式火箭发动机(SABRE 4)为研究对象,采用部件法建立了发动机稳态模型,计算获得了SABRE 4发动机在吸气式模态下沿飞行弹道的性能参数变化规律。然后对发动机的高度和速度特性进行研究,得到了发动机的飞行包线。计算结果表明,在吸气式飞行弹道内,核心机推力和比冲的变化分别为488~680kN和34786~46954m/s。SABRE 4发动机具备推力大和比冲高的性能优势。在预冷器工作过程中,随着飞行马赫数增大,预冷器换热量不断增大,进入预燃室的氢流量减小,预燃室总温降低,HX3的吸热量减小。与其他压气机和涡轮相比,空气压气机和氦涡轮的工作参数变化较大。SABRE 4发动机通过对来流空气进行预冷,可实现在大空域和宽速域内工作。由于空气压气机的喘振和堵塞边界限制,发动机的高度和速度特性分别存在飞行高度和飞行马赫数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张浩  汪涛  李延希 《航空发动机》2024,50(2):170-174
为确定轻小型直升机飞行性能评估所需的发动机安装性能损失,对隐蔽式安装布局的涡轴发动机进行了不同直升机飞行姿态的飞行试验。基于试飞数据建立了一套真实飞行条件下涡轴发动机安装损失的计算流程,对比分析了在不同高度和速度下稳定平飞、有/无地效悬停、有/无地效悬停回转、不同高度爬升、不同高度下滑、盘旋、侧后飞等飞行姿态对涡轴发动机安装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隐蔽式安装布局的涡轴发动机安装损失主要来自进气温升,不同飞行姿态下功率损失为4.3%~20.7%,耗油率相对增量为1.2%~132.7%;功率损失随飞行高度的变化规律不明显,随飞行速度的增大而减小;耗油率相对增量随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在近地面的低速飞行姿态下安装损失最小,且受地效影响较小;风速和风向对安装损失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发动机滑油散热系统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针对某型发动机滑油散热系统中换热器对环境散热量较大的情况,提出了实用的滑油换热器散热特性计算模型,推导了发动机的滑油吸热准则式,从而建立起一整套发动机滑油散热系统的性能计算的新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推导了换热器在实际运行状况下的NTU计算式。通过某型发动机的试验数据进行了校验,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满足一般工程计算的要求,而且具有通用性,为计算滑油散热系统的性能和预测恶劣环境下滑油系统的散热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推进系统优化控制模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在不同的飞行任务段采用不同的优化控制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发动机的性能潜力,提高飞机性能。利用机载自适应模型,使优化控制模式具有自适应能力。优化过程采用线性规划(LP)方法结合发动机的物理响应过程来解决非线性的发动机性能优化问题。文中阐述了优化控制的设计和控制算法,并进行了数字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平飞加速工况下,采用最大推力模式,可提高发动机推力约10%;在亚音速巡航时,采用最小油耗模式,可节省单位油耗约2%,验证了推进系统优化控制模式的性能效益。   相似文献   

15.
飞/推综合控制模式亚声速半物理仿真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飞/推综合控制考虑飞机和发动机之间的性能耦合,彼此进行信息的综合,从整体最优的设计出发,充分发挥飞机和发动机的性能潜力,提高飞机性能。为了验证飞/推综合控制模式的性能效益,提出并开展了该控制模式在亚音速下的半物理仿真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平飞加速工况下,采用最大推力模式,可提高发动机推力约9%;在亚音速巡航时,采用最小油耗模式,可节省单位油耗约1.5%。  相似文献   

16.
某民用涡扇发动机飞行包线内吸雨量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吸雨对发动机工作性能的影响,首要的是确定能被发动机吸入的雨量。通过综合考虑适航规章要求的大气雨水分布、环境温度、飞行速度、发动机功率和聚集效应对发动机吸雨的影响,结合完整的推力调节计划,计算分析了某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在不同推力等级下全飞行包线内风扇进口水气比(WAR)。结果表明:在同一马赫数下,风扇进口水气比在6 100m处达到最大;在该高度以下,水气比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该高度以上,水气比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飞行马赫数越大、环境温度越高,水气比也越大;并且标准天空中慢车推力下的风扇进口水气比最大可达到7.38%。该计算方法可为民用涡扇发动机吸雨适航取证的关键点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常规空气涡轮冲压发动机性能并扩展工作范围,加入液氢预冷系统,使用液氢作为预冷剂及推进剂,建立了使用液氢作为燃料的预冷空气涡轮冲压发动机性能计算模型。在给定航迹和调节计划下计算并分析了高空高速、低空低速下发动机的性能。仿真结果显示加入预冷器、使用液氢作为燃料可以极大的扩展ATR发动机的工作范围,并在整个飞行包线内极大的提高了ATR发动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受燃烧室出口高温燃气冲刷的摆盘装置的冷却水回路,建立二维、三维物理仿真模型,模拟了冷却水在内部流道的 流动与换热过程,考察了冷却水进口压力、冷却水流量对流阻和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摆盘冷却水进口压力由2.3×105Pa提高到8.3×105Pa,摆盘壁温变化微小,结构1壁温升高5K,结构2壁温升高7K;②冷却水进口速度由0.5m/s提高到5.3m/s,结构1壁温降低约120K,结构2壁温降低约100K,冷却效果明显;③结构2通过缩小流道的流通面积,能在更小的冷却水流量的工况下得到更好的换热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某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基于一维仿真模型,利用遗传-支持向量机的方法,以油耗为优化目标,进行不同转速工况下进排气口高度组合的自动化寻优。结果表明:在1200r/min下,优化的进、排气口无量纲化高度组合为[0.075,0.105],所得最小油耗为220.32g/(kW·h);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的气口最优高度应随着转速的提高逐渐增大;且在高转速(大于1600r/min)下,排气口最优高度增加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